谈谈诗词意境

       高手谈诗词=意境(灵空收集)

逝水灵空

6月2日

        我们读古诗词,往往会被诗词之中的意境所打动,觉得非常的美。比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给人宁静清幽美好的感觉,并且会立刻在头脑之中想象出这样的画面。古人写诗词,擅于营造意境,而意境往往又是一首诗,或者一首词的灵魂。而轮到我们写诗词,则干瘪生硬,没有意境,也不生动。那么,怎样写诗词最有意境呢?

怎样写诗词最有意境?学会这三点,你也能写出意境生动的诗词首先要搞清楚意境是什么?意境,是情与景相融合的艺术境界。
        一是意,即所要表达的情感;一是境,即当时的一个环境、情境。无论古诗词,还是现代诗歌,意境的塑造都需要意象。而意象,就是蕴含情感的对象。
        无论古人还是今人,写诗词一般不会直接表达情感,而是委婉地表达,这就需要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所以诗歌中的“物”就被称为意象。表达作者“意”的对象。
        比如,杨柳因为谐音“留”,在古诗词里用来表达离别之情,塑造的多是分别时候挽留的情境。月亮,代表的是思乡之情。落花则代表伤春、伤时间流逝的情感。
        这些表达情感的意象共同塑造了诗歌的意境。如晏几道可以独立成诗的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通过落花、人、微雨、燕子,塑造了一个暮春微雨人独立的意境,并且是伤感的。
        如何通过意象塑造意境?写诗词其实就像摄影,要讲究对象、构图、以及色彩。那么在写诗词之前,要选择最能表达自己情感意象,就如同拍人像,得先选模特。人像摄影是让人直接去表达情绪,诗歌则是借物去表达情绪。意象的选择,其实读诗词多了,自然也就会选择了。但值得注意的是,意象的直接堆砌并不能使意境更好。说的直白一点,就是要有画面感。
而画面的塑造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形容词的运用。(画面色彩)
        最容易营造出意境的形容词,是关于色彩的。这就好比,摄影的时候对整个画面色彩的斟酌。因为色彩往往影响表达与美感。
        白居易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便充分利用了关于色彩的形容词来营造出萧瑟的意境。“瑟瑟”在这里是碧绿的意思,而“红”是指落日余晖的颜色。一看这两句诗,脑海中就会出现相应的画面,非常直观生动。
         2、动词的运用。(画面动感)
        纳兰容若有词句:“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骑马过”“却回头”,也让人脑海中出现相应的画面。并且动词的运用,立刻就使得整个意境活了。动词的运用,使得诗词意境极富有动态表现力。
        说到意境的动态画面感,不得不提一下李清照的这首《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实在是动词营造意境的经典之作。词中的动词:“蹴”、“起”、“慵整”、“见”、“溜”、“走”(古诗词、古文中的“走”字,基本就是“跑”的意思)、“嗅”,如此一连串的动作,不仅营造出动态意境感,还塑造出了一个青涩纯情、活泼可爱、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
当然了,古人写诗词,对字词的的运用,尤其动词的运用,也并非随意取用。而是十分讲究,一定要精心选择、打磨出最富表现力的那个字或者词。唐代诗人卢延在写诗方面便有“临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执着。而贾岛,骑着毛驴在大街上思考“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两句中,到底该用“推”,还是“敲”更能体现所要表达的意境时,撞上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最终撞出了一段友谊,也定下了“敲”字的运用。字词的推敲,就是古人常说的“炼字”。
        3、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上去写。(调动感官)
        注重感官的调动,是为了让诗词营造出的意境,更具有代入感。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才能更好地去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
         王维有诗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这四句诗中,有颜色——苍翠寒山,这是视觉。有声音——秋水潺潺、暮蝉,这是听觉。这四句诗很有画面感,所塑造出的意境在也很美的同时,也显得很真实。写诗词想写出更好的意境,不如多读王维的诗歌。
      《红楼梦》中黛玉就极为推崇王维的诗歌,在教香菱写诗时说道:“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瑒、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想写好诗词,多读那些经典总是没错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