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扮演过哪些角色?
在网上搜索了“中国地理”,网站告诉我:中国领土辽阔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
根据气候和地貌的地域差异,我们可以将中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地貌和气候,导致该区的土壤、植被、水文、生活方式等差异。
▲图源:pexels.com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各种地形地貌一应俱全。而自古作为“六畜”之一的狗,在不同地方和人类共同生活,因为人们需求的差异化,让他们身上肩负的“日常工作职能”也有所不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狗作为古代的“六畜”之一,究竟扮演过那些角色?
狩猎
01
古时候狩猎方式有很多,面对大型猎物多用陷阱、矢射、车攻等方式,小型猎物则多用猎犬追逐或者布网等方法。
古话说:“有条好猎犬,猎物随手拣。”这话直接表示了猎犬在狩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古时候记载的常见猎犬多是细犬,可能是因为北方的平原开阔,适合细犬狩猎。
▲《元世祖狩猎图》 图源网络
把狗当做猎犬的历史也很久远,书中也曾记载“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狗狗从一出生就开始使用嗅觉去认识这个世界,所以嗅觉是他们天性上的优势。人能听到20Hz~20000Hz频率的声音,但狗可以听到15Hz~50000Hz频率的声音,因此,听力上也有着远超人类的优势。狗的听力和嗅觉最为灵敏,古人便借其优势驯养其成为猎犬,用于观察或追捕猎物。
这些猎犬的优良基因遗传至今,我们仍然可以在某些地方,看到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猎犬,他们依旧有能力,成为人们狩猎的得力助手。
斗犬
02
古时候斗狗也是一种娱乐性活动,斗犬活动是为了取乐争胜,有许多獒犬曾活跃在这种活动里。“斗鸡走狗”这词来自于《战国策·齐策》:“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狗,六博踏鞠者。”
这些“斗鸡走狗”中,许多形式已被摈弃。但“弱狗撵兔”作为斗狗方式的一种,仍然活跃在一些地区,是民间娱乐活动的一种。
▲“弱狗撵兔” 图源网络
军用
03
驯养军用犬只,自古以来便有了。
古时候的犬,经过训练和可以直接参与战争或警戒守护。狗用于军事目的多见于古代波斯、埃及、斯巴达等国,中国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好像不太多。
《资治通鉴》记载,唐天复二年“壬子,朱全忠穿蚰蜓壕围凤翔,设犬铺,铃架以绝内外。”注:“凡行军下营,四面设犬铺,以犬守之。敌来则群吠,使营中知所警备。”这里也很好解释,和上面一样,因为犬听力灵敏,能够感知我们感受不到的风吹草动,所以往往能起到很好的警戒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军用犬只并没有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有更多优秀的警用犬活跃在各自岗位,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为我们守护着这个世界的和平。
▲图源:pexels.com
送信、拉车
04
在中国,早在六朝时期就有记载,《晋书·陆机转》便有一只叫“黄耳”的狗,其主人将家书放在竹筒里,挂在爱犬的脖子上,爱犬寻路回家传递家书。诗鬼李贺也曾在《诗歌编》中记有“犬书曾去路,鹤病悔游秦”的说法。
国外犬种中,拉车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犬种有大白熊犬、哈士奇和阿拉斯加雪橇犬等。中国同样也有拉车的狗,在历史上,黑龙江的部分地区,犬用于拉车曾是十分普遍的。这在元代就有记载:《元一统志》中说,黑龙江下游的开元路地区以“有狗车、木马之便”而闻名。其中“木马”是滑雪板,“狗车”则是雪橇。
不仅如此,犬也曾用于水路运输、拉雪爬犁等。
观赏
05
宫廷贵族饲养观赏犬想必大家都知道。在清宫留下的绘画作品中,有许多关于犬的,除了猎犬外,也有宫廷观赏犬。
▲《喜溢秋庭图》 图源网络
从《喜溢秋庭图》中可以看出,在这时候饲养观赏犬已是十分流行,清代的上流社会热衷于饲养犬在中国观赏犬的历史上已是十分出名了。
看家、牧犬
06
《穆天子传》中记有:“乃献良马十驷,用牛三百,守狗九十。”这里的“守狗”指的九十我们的看家犬,他们善于吠叫。我国农家很早就有利用守狗看家守院、警戒门户了。
作为看家作用的犬从古至今一直有人养,这是因为犬能帮你守护家财,他们生性机警,行动灵敏,能够为农家提供很好的帮助。
当然,古时候机警灵敏的犬只,在游牧民族的家里,会变成牧羊犬,一只狗可能看护几十甚至上百只羊。他们可能自己放牧,但大多数跟着牧人一起放牧,一只牧羊犬能够节省不少人力,所以在古时候牧羊犬也是十分常见的工作类型。
▲图文无关 图源:unsplash.com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正是有了“鸡”和“犬”,才能让人深切体会到古人感受到的田园烟火气。狗狗自古就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部辉煌的历史著作中,他们扮演了无数个至关重要的配角,为我们的无数主人公带来平和、安宁、富有以及欢乐。
事实证明,无论世事再怎么变迁,狗狗总是有办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