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字画鉴别审判方法诀窍
傅抱石曾画过杜甫《丽人行》、王维《竹里馆》《渭城曲》、柳宗元《江雪》等,尺幅巨大,复杂而精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首开毛主 席诗意画,如《清平乐·六盘山》、《西江月·井冈山》、《极目楚天舒》等,但他自己说,“几十年来,不知画过多少次,却没有一幅满意的。”所以在这些画上他总是盖上“不及万一”的印章。
傅抱石还是一位造诣精深的美术史家,曾自述:“我比较富于史的癖嗜,画史固喜欢读,与我所学无关的专史也喜欢读,我对于美术史、画史的研究,总不感觉疲倦,也许是这癖的作用。”①他一生治史,敏于思考,勤于著述,或钩沉于古籍,或考证于文物,析义解疑,以精深的中国美术史论研究驰誉学术界,成为现代中国美术史学当之无愧的先行人和实践者。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绝大多数人对作为一个美术史家的傅抱石逐渐淡忘,他的美术史学似乎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行渐远。
在时间的磨砺以及世事变迁下,傅抱石的画作也趋于稳定的风格,从厚重稳滞的画风中蔓延,画面的布局清淡,抛去了原本的浓烈之势,也渐渐步入巅 峰。
国画大师傅抱石所取得的成就,与他一生中大量的写生作品是分不开的,从历史的角度看,傅抱石自欧洲写生至东北写生的过程,其意义已经超出了艺术自身的范围。如果说欧洲写生表达的是一种新鲜的感受,那么二万三千里和东北写生则是一种主观的探索,是把已有的知识渗透到新鲜的感受之中,使那经过几十年磨练的笔墨适时的在新的景致中得到淋 漓 尽 致的发挥。
有人说,傅抱石是20世纪中国画家最杰出的天才,他是20世纪中国画界的李白,或说中国画界当代的石涛。毫无疑问,傅抱石对中国绘画的贡献是巨大的、独特的,然而,他的出生和童年却是贫苦的、艰辛的。究竟这样一个平凡出生的穷苦孩子,是如何打开成为国画大师的道路的?今天,就让我们回顾传奇画家傅抱石的一生。
特别是在重庆的那段岁月,一些人对父亲的皴法,在皮纸上层层渲染而成的粗犷、泼辣的风格讥讽嘲骂,非难挖苦,攻击傅抱石的画“没有传统”、“不是中国画”,甚至发出“哎呀我的妈”的惊叹,但傅抱石我行我素,脚踏实地地沿着自己认定的艺术道路前进,实践改造中国画的宏伟誓言。
“笔墨当随时代”,正如博抱石所言“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他是新中国美术中遥遥领 先的一面旗帜。《登庐山诗意》图,便是傅抱石充满激 情且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这类代表作品。1959年7月1日,主 席以气吞山河之势吟颂出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毛主 席登临庐山,放眼世界,面对国内国际形势,从古至今,情不自禁地抒发满腔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