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名医方系列(66)余瀛鳌内科方22首】
余瀛鳌(1933—),江苏阜宁人。出身于世医名家。1955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本科。同年参加过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全国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学习。1958年以优异成绩结业,分配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迄今。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研究生部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医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医史文献科学所副所长、所长等职,兼任国务院古籍小组成员、当代中医药技术中心顾问、文献分会副主委等,是我国中医临床文献学科带头人。著述丰富,主编《中国传统医学大系》、《中医大辞典》、《现代名中医类案选》、《中国古籍珍本提要》等多种医籍,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并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芩仲降压汤
【处方】黄芩、杜仲、生地、山茱萸各15克,牡丹皮8克,生石决明、钩藤(后下)、甘菊花各10克,川牛膝12克,茯苓、茯神、柏子仁各10克。
【用法】先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20分钟,下钩藤,再煎10分钟。每剂煎2次。每日1剂,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分2次服。
【主治】高血压
【加减】如眩晕重者加生牡蛎18克,天麻8~10克;头痛者加夏枯草、白芷各10克;胸闷痰多者去山茱萸加瓜蒌皮10克,枳壳6克;心悸者加炙甘草、麦冬各10克;大便燥结者加当归12克,枳实6克。本方亦可制成蜜丸常服。
【禁忌】服用本方应忌烟、酒、辛、辣等刺激品,不宜饮浓茶,少吃鸡和飞禽等动风之品。
2.治痫效方
【处方】生牡蛎(先煎)30克、生龙齿(先煎)24克、白矾(先煎)8克、赤白芍各12克、黄郁金12克、僵蚕6克、竹茹10克、胆南星10克、远志10克、菖蒲10克、琥珀末(分冲)12克(此为成人剂量)。
【功效】潜镇疏郁,豁痰开窍,宁神止痫。
【主治】癫痫频作。
【加减】因于外伤颅脑后发病者,宜加丹参、红花、生蒲黄(或用蒲黄研末,分冲);
痰盛者,加礞石、天竺黄、化橘红。
【方源】《名老中医余瀛鳌经验集经验方》
3.润腹通幽丸
【处方】当归45克,熟地36克,川芎30克,桃仁45克,瓜蒌仁36克,火麻仁6克,郁李仁36克,川厚朴、枳壳(或枳实)各20克,肉苁蓉40克,紫菀36克,羌活30克。
【主治】适用于阴血亏虚,肠间有燥热积滞之便秘。
【加减】若大便细硬或呈块状,质较深硬者,上方去羌活、川厚朴,加元参、麦冬各45克,熟大黄40克;平素口苦口干,溺黄者,去肉苁蓉、羌活,加黄芩36克、黄连30克;体丰气虚,便后乏力,甚则气短,微汗出者,去川厚朴,加炙黄芪60克;便秘缘于脾胃伏火,能食而瘦,口渴多饮,去郁李仁、紫菀,加熟大黄40克、黄连36克;兼腹胀、嗳气、欲便而不得便者,去熟地、郁李仁、羌活,加槟榔40克、木香20克、熟大黄36克。忌辛辣刺激品,忌饮烈性酒,饮食宜搭配精粗,多吃蔬菜(以菠菜、韭菜及多纤维蔬菜为宜)、果品(香蕉、梨、杏仁、核桃仁、山楂等)及蜂蜜、芝麻等;并进行适度的运动和腹肌锻炼,或做腹部自我按摩。
4.宁心饮
【处方】太子参15~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怀小麦30克,甘草6克,大枣7枚,丹参、百合各15克,龙骨(先煎)、牡蛎(先煎)、磁石(先煎)各30克。
【用法】先把药按先、后煎分开,用水浸泡30分钟,头煎将先煎药放火上煎20分钟,然后再入其他药合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分服。
【主治】适用于惊悸因阴血不足而发者。其辨证要点为心悸而伴见阴虚诸症,如五心烦热,口干少津,入夜烦躁,少寐多梦,脉细数,舌红少苔。
【方源】生脉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味而成。
5.整脉饮
【处方】生地15~30克,桂枝6~12克,麦冬15克,甘草6~10克,丹参、黄芪、大青叶各15克,苦参12克,茶树根15克。
【用法】先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亦可制成糖浆。每日1剂,上、下午分服。如制成糖浆剂口服,每次25毫升,每日3次。
【主治】病毒性心肌炎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症见胸闷,心悸,心烦少寐,口干咽痛,舌红,脉有歇止。病毒性心肌炎,常因病毒感染后累及心脏引起。又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而造成心脏扩大和心律失常等后遗症。
6.宣痹止痹散
【处方】红参50克,丹参、川芎、田三七、郁金各100克,沉香50克,麻黄30克,附子50克,细辛30克,炙甘草100克,冰片30克。
【用法】将前11味烘干,共研细末,再加入冰片,研匀,装瓶,封严备用。早、晚饭前各服1次,温开水送服,每次1~3匙。
【主治】心绞痛。
7.溃疡膏
【处方】生甘草300克,川贝母、杏仁、老木香、田三七各100克,吴茱萸、黑地榆各50克,黄连90克,郁金80克,白及150克,蜂蜜2500克。
【用法】先将蜂蜜置入铜锅或铝锅内煎为淡黄色起大花,余药共为细末,纳入蜂蜜内搅拌均匀,呈稠糊膏状,贮瓶备用。每日早、晚饭前各取2食匙,开水冲服,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可获明显效果或痊愈。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胃脘疼痛,吞酸嘈杂等。
8.活血定心汤
【处方】当归10克,丹参20克,桃仁、红花、延胡索、柴胡各10克,牛膝6克,桔梗、瓜蒌、薤白各10克,沉香8克,白豆蔻、茯神、远志、白人参、麦冬、五味子各10克,羚羊角0.5克,甘草6克,米醋100克。
【用法】先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30分钟,每剂药煎2次。每日1剂,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2次。
【主治】冠心病,高血压,心律不齐。症见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心悸,头晕,失眠等。此方适用于冠心病的稳定期和缓解期,数年来用此方治疗冠心病及心绞痛的患者,均收到满意的效果。
9.久泻回春汤
【处方】当归、杭芍各10克,桂枝6克,细辛10克,木通6克,生姜10克,甘草3克,大枣、党参、黄芪、山药、罂粟壳各10克。先【用法】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2剂,早、晚各服1次。
【主治】慢性腹泻。症见五更泄泻,里急后重,便无常次,便带黏液,赤白相间,腹痛绵绵,食少消瘦。
10.加味真武汤
【处方】制附子、生白术各10克,炒白芍、茯苓各12克,生姜10克,熟地12克(砂仁2克伴炒),当归10克,天仙藤12克,党参10克。
【用法】先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上、下午分服。
【主治】
(1)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症见咳喘,水肿,心悸,脉细数无力或结代。
(2)慢性肾炎,症见水肿,畏寒肢冷,脉沉无力。
(3)肾虚喘咳,症见痰白清稀,动则喘剧,形寒肢冷。本方由《伤寒论》真武汤加味而成。真武汤扶心肾之阳气以化寒水,是温阳利水的代表方剂。使用本方应具备:①心、肾、脾阳气虚衰表现;②水饮上凌症状;③可兼有血虚、血瘀见证。临床应用时,尿少或肿甚者可合五苓散;肾虚痰喘者加沉香、磁石;唇舌发绀者合当归四逆汤。本方阴虚内热和阳盛实热证忌服。应低盐饮食。
11.生脉龙骨牡蛎汤
【处方】太子参、麦冬各10克,五味子5克,青龙齿10克,牡蛎2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生地、百合、丹参各10克,川芎5克,蒲公英10克,怀小麦12克,红枣5枚。
【用法】用水1000毫升,先把青龙齿、牡蛎用文火煎30分钟,入余药再煎20分钟,约煎至200毫升,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午后及晚睡前分2次温服。
【主治】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神经衰弱。本方由《金匮要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和《内外伤辨惑论》生脉散加成化裁而成。本方益气养心,兼清余邪,恰合病机。用本方制成注射剂,经动物实验证实,有明显抗心律失常作用。
12.养胃和中汤
【处方】北沙参、麦冬各10克,川石斛12克,炒白芍10克,生甘草45克,法半夏4.5克,陈皮8克,谷芽15克,白残花8克,蒲公英12克。
【用法】加水适量、浸泡4~5小时,加水煎取二汁(注意勿过煎浓厚)。头、二次煎汁分2次温服。
【主治】气阴不足之胃炎、胃窦炎、十二指肠球炎、燥咳、血证以及热性病后期调治,症见知饥而不思食,吐酸、泛酸、吞酸、咽杂,苔润、苔少、苔光,苔黄、苔白。
【方源】《金匮要略》麦冬汤。
13.三草汤
【处方】三叶鬼针草60克,蒲公英30克,败酱草15克,川楝子、延胡索各10克,白芍药20克,甘草8克。
【用法】延胡索京醋制,余药生用,川楝子捣碎。诸药加水浸泡30分钟,再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药液混合,备用。每日1剂,分2次温服,病重者每日服2剂。
【主治】食道炎(噎嗝)、胃炎(胃脘痛)及单纯性阑尾炎(肠痈)。本方适用于热毒伤阴,津亏热结,湿热瘀滞于食道、肠胃之疾患,临床所见,噎嗝有气虚阳微者;胃脘痛有脾胃虚寒者;肠痈发病急骤,变化较大,湿热、热毒瘀滞者,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则会出现热毒炽盛之危候,临症必须详细审辨,不可因循误事。
14.舒气汤
【处方】鸡内金、豇豆壳、马蹄金、四制香附子各10克,青皮、川厚朴各6克,广木香3克(后下)。
【用法】鸡内金先炮制。香附子先用姜汁、醋、黄酒、童便炒。青皮先用醋炒,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药煎2次,和匀。每日1剂,分2次温服。
【主治】肠胃功能紊乱、胃神经官能症及消化不良的胀满。脾胃不和,气机郁滞,升降失调引起的胀满,往往虚实并见,若过于攻伐通下,则虚证更显;过于滋补则脾胃运化更为呆纯。治当疏通气机,消除气滞。本方不仅有行气理脾之功,亦能奏疏肝和血之效。临床应用40多年,疗效满意。除药物治疗,调节饮食亦属重要,对于生冷黏腻食物如糯米、地瓜粉等制品需禁忌;孕妇胀满者,不宜用本方治疗。
15.白药藕粉糊
【处方】云南白药,纯藕粉。
【用法】取纯藕粉2匙,加温水少许,和匀后再加冷水适量,充分调匀,在小火上加热,边热边搅,待呈薄糊状已熟,加入云南白药1克,白糖少许,拌匀。
【主治】食道炎、贲门炎。症见胸骨后或剑突下有灼热、隐痛感,饮食量减少。患者卧床(低枕),含一口,仰卧咽下,再含一口,左侧卧咽,再含一口,右侧卧咽;再含一口,俯卧咽下;剩余者,仰卧咽毕。漱口后仍卧床勿起,1小时内勿饮水进食。每日服2次,以午餐后及晚间睡前服为好,使药物充分作用于患处。本方适用于胃阴不足,兼挟瘀滞者,临床出现饮食减少、剑突下疼痛等症者。
16.和中健胃汤
【处方】姜半夏7.5克,党参15克,黄连、干姜各8克,丹参、白芍、蒲公英各15克,甘草6克。
【用法】先将上药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之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主治】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症见胃脘痞满胀痛,食欲不振。
17.健中调胃汤
【处方】党参、白术、降香各15克,公丁香7.5克,姜半夏、甘草各10克。
【用法】先将上药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之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主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属阳虚气滞者。
18.生地连栀汤
【处方】生地30g、黄连9g、山栀9g、赤芍9g,丹皮9g、瞿麦12g、滑石9g、木通9g、地骨皮9g。
【功效】清肾泻火,利尿通淋。
【主治】急性泌尿系感染、膀胱炎,或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基础方。症见尿频,尿急,尿痛,淋沥不畅,或尿中带血,大便干燥,口干口苦,舌质红或瘀黯苔黄腻,脉弦数或细数。
【加减】症情急重者,可于原方另加琥珀2g(研末,分冲)土牛膝15g;溺时灼热感明显者,加侧柏叶12g、螺厣草(又有镜面草、地连钱等名)24g;溺时涩痛甚者,原方去丹皮、地骨皮,加小蓟15g、生蒲黄9g;口干腰酸者,原方去滑石,加麦冬15g、续断9g;病情缠绵、反复发作者,原方去瞿麦、地骨皮,加阿胶12g、土牛膝18g。
【方源】导赤散、八正散和导赤承气汤加减
19.疏风止搐散
【处方】荆芥12g 防风10g 当归12g 杭芍15g 川芎12g 生龟板(先煎)12g 生牡蛎(先煎)24g 炙黄芪45g
【用法】水煎服,宜浓煎,1日服2剂,每隔4小时一服。
【功效】疏风养血、滋阴潜阳作用
【主治】可用于治疗产后受风,搐搦不止。
20.鸡苏饮子加减方
【处方】鸡苏15g 生地30g 石膏(先煎)30g 竹叶12g 通草10g 瞿麦15g 镜面草30g
【用法】水煎服,1日1~2剂,视尿血程度而定。
【功效】清利凉血、止血消炎
【主治】可用于治疗尿血、尿痛。
21.清和汤
【处方】银花18克、元参18克、当归12克、赤白芍各12克、川芎12克、鸡血藤12克、川牛膝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和营通络。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
【注意】脉管炎疗程较长,宜坚持服用取效。
22.痫效方
【处方】生牡蛎(先煎)30克、生龙齿(先煎)24克、白矾(先煎)8克、赤白芍各12克、黄郁金12克、僵蚕6克、竹茹10克、胆南星10克、远志10克、菖蒲10克、琥珀末(分冲)12克(此为成人剂量)。
【功效】潜镇疏郁,豁痰开窍,宁神止痫。
【主治】癫痫频作。
【加减】因于外伤颅脑后发病者,宜加丹参、红花、生蒲黄(或用蒲黄研末,分冲);
痰盛者,加礞石、天竺黄、化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