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我的期货股票交易悟道之路!
这篇是一个无名高手在股市10多年的经验总结,其建议是:期货、股票市场的成功只需要找到一种方法,然后持续不断的实践,总结,再实践。
刚学交易时,听从当时一些前辈的建议,一开始就想建立一个基本的交易系统,但发觉条件非常难以确定,做历史回溯的时候所有这些系统条件都只能抓住一支股票部分的盈利区间。
当时是非常郁闷,就不停看书,不停在论坛上晃荡,希望能构造一个心目中的完美系统,这个过程历时数年,最终毫无所获。
痛定思痛后,最终领悟到,应该将目标锁定在只做一种形态,如果一种方法能够把股票中的一种特定形态80%以上抓出来,那就够了。
三千弱水取一瓢饮,够了。
这种形态是什么其实不是很重要,你打开任何一副K线图,列出能赚钱的入点,然后从中选择一种比较常见的形态就行了。
关键在于你要坚定只做这一种形态,做得多了,这种形态就会成为你的提款机,你清楚其中大部分的陷阱,你也清楚有些时候它蕴含的金钱在灼灼闪光。
这些年做交易,看了非常多的书籍,先是迷上了技术指标,搞了无数个指标,希望从中能够看透市场,然后又迷上了机械交易系统,看了数遍“通向财务自由之路”、“海龟交易法则”、“机械交易系统”等。
然后又接触了波浪、江恩,一段时间苦读加实践后,发觉这些东西用在实践上困难巨大,而且有些使用虽然用对了,但复盘分析后发觉用简单的方法就行了,何必绕来绕去多此一举,多次迷茫后,终于决定放弃。
市场是非常简单的,简单到只有一个买入和卖出,但是它又是无比复杂,复杂到任何理论都只是一家之言。
因为复杂的市场如果能够被完全构造或者解释,就一定是有其本质,而市场的本质从其牵扯和影响而言,应该是不存在的,所谓的混沌和分形也不可能解释它。
这也是我后来略看缠论就放弃的原因,想用一种机械的、几何的或者用一种从简单定理到复杂构建的思路来构建市场轮廓我认为是一条死路。
另外,均线和趋势线之类我认为也意义不大,说白了,这些都是人一些主观定义而已,和市场没有关系,你用均线划分市场其实只是你对市场的人为划分,而市场该怎么走就怎么走。
去除了这些东东后,还剩下什么呢?只有K线和成交量,这就是我对市场的观察层面,相当原始,但我感觉相当有用。
理解并认同了这一点后,我的交易开始突飞猛进,更贴近了市场和股票的脉搏。
这主要是关于仓位设置的,我先阐述一下我的使用过程。
最开始我操作时候是被贪婪蒙蔽双眼,总是全仓进出。
后来看了些资金管理的书籍,主要是外国的一些书籍,开始小仓位试探进出,中间还有2年多的时间主要做期货,小仓位成为标准方式。
后来从期货市场上回来后,因为感觉股票市场没有杠杆,资金量也不算很大,感觉分仓必要性不大,又开始全仓进出。
虽然还是全仓,但这时候我认为是不错的方式,特别是对资金量不大的散户来说,全仓进出可以将自己对仓位的考虑完全放掉,集中力量研究最重要的进出时机问题。
因此直到现在我还认为这是非常不错的仓位管理方式,大道至简,最好的仓位管理就是不用管理。
随着资金量的扩大,惭愧,主要是近2年的事情,我现在的仓位采用的是双重仓位策略,一部分仓位用来表明我超短期判断的对错,一部分仓位用来表明我中期判断的对错。
这是一种非常合乎逻辑的方式,三段式:进来就错了,全走;进短期仓对了,加中期仓;短期结束短期仓出,中期结束中期仓出。
这里面的要点是短期仓必须要确信自己对中期趋势的判断肯定是错的,所以短期利润总是能拿得到,这对避免坐电梯,避免被套,非常有帮助。非常简单,非常符合逻辑。
仓位说过,现在来谈买入和卖出;这里面也有一段历程;开始时候我认为入点最重要,千方百计追求入点,常败。
后来看书交流后,开始认同“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结果呢,一样,常败。
再后来,我对入点出点同样重视,不断研究,结果呢,还是一样,常败。
后来,我慢慢发觉,入点和出点是二位一体的东东,也就是说入点和出点常常呈现互关联,你的入点确定了,出点也就确定了。当然这些也是常识,很奇怪我一直都没有认清楚。
那么既然如此,那一个重要呢?我认为当然是入点,因为入点也直接决定了出点,换句话说,直接决定了赢利。
到这里我的观念终于成型:以入点为绝对重点,对出点机械止损就行了。也就是我的系统基本上只考虑“入点”;结合前面我说的我只做一种形态,想想就知道,这是非常简单的方式。
好像和最开始的方法差不多,或许这就是见山还是山?
这主要指的是选股,前面说了我只做一种形态,既然重点关注在这种形态上,我慢慢放弃了对股票本身的研究;现在的做法是“眼中无股”,认为所有股票都是同一支股票。
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
不了解造成的风险,所以前面我说了我的仓位策略是双重仓位,也有避险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