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五个技巧,帮助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别人对自己的好感

大家好,我是子安同学。

生活中你可能遇过有很会聊天的人,聊着聊着他就成为社交圈的中心,一群朋友出去聚会唱歌,话题也不由自主的受他们主导,又或者在会议中需要有人站起来发言时,有些人感觉相对可靠,纷纷推他出去当代表,这些人的说话能力或许有部分是来自天生的,但如果你仔细去观察他们的说话内容,其实有很多细节是可以拿来运用。

简单说,其实说话技巧是可以通过练习来更加精进的,每个人都可以。今天我就通过《说话的品格》这本书来跟你分享几个在聊天时很好用的技巧。如果你也想成为很善于好聊的人,想成为表达高手,那么接下来的5个技巧一定要读完哦。

第一个技巧适时地说话

在说之前你要知道不说话有时比说话还重要,很多时候聊天话题能一直延续下去,是因为双方都在交换心里的故事,沉浸在自己的想法里,没有给予别人说话的空间。它的魅力就在于尽管不认同对方的意见,也懂得尊重对方的发言权。无论是单纯的聊天还是讨论沟通,我们都要尊重别人的发言权,事实的不说话就是其中一个。

想想看,如果你跟一个许久未见的朋友碰面,从头到尾对方都在讲自己的事,当你有机会聊自己的想法时,说没几句对方就把话题引导到自己身上,下次你是不是就不会那么想再约他了。聊天是要有互动的,彼此互相分享,如果只有一方拼命在讲自己的事,那不是在聊天,那是在做心理咨询。

这本书中有两句话让我有印象:尊重就是为对方打开自己的耳朵,智慧往往来自于聆听,而后悔则大多来自于发言。所以在对话的过程中不说话有时比说话还重要。

第二个技巧跟对方产生共感

男女朋友或伴侣之间的吵架时不时都会出现。你都不懂我在说什么,都是缺少共感而产生的误解,其实要让一个人感受到你确实在乎他,有个关键就是让对方觉得你是真的感受到他正在经历的事情。

共感的意思是要切身地感受对方、认同对方、强调要将心比心,感受对方的方式有很多种,但记得要有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同理心更可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心,更想再跟你聊天。

第三个技巧要适时地回应对方

书中提到一个民主的技巧,我觉得很实用,说话可以说一次两次,不说第三次,说一次两次表示少说点,第三次则代表要更多地给予聊天对象正面的回馈,这样才是良性的沟通。双方也会更投入到对话中,再来也是给对方“我在听”的意思。

我在早期练习说话时,有刻意提醒自己要做出类似的回应,不过这些在目前来说都已经是自然的反应,只是要刻意提醒自己,是为了让自己的反应表达出来。我习惯把原本就有的情绪藏在心里,不要刻意去夸大你的情绪。表现得自然点,你不会觉得尴尬。

第四个技巧试着练习把话讲得更简短,让结构更简洁

很多说话的场合不太适合说话的内容,比如给上级的报告,会议中的发言,尽量去除不必要的描述,别人也更容易记住重点。如果你需要传达专业的形象,把话讲短也有个好处,这可以减少别人反感的可能,有些人真的很喜欢在不适合的时间长篇大论。比如婚宴、早会、典礼开始前,很担心自己想说没有说完的机会,就不停地噼里啪啦的说,但其实内容一直在重复。这反而会造成听众的负担。

在说之前把重点打在手机里先整理一遍,要表达的时候就会更明确,如果时间不够的话,你可以在练习直接抓取关键字就好,然后在说话时想到哪些关键字就可以接着再补充下去。抓关键字的方法对我蛮有帮助的,下次你不妨去看看。

第五个技巧不要随意批评一个人

给人建议时要注意说话,不要随便批评别人,有个趣闻是这样:英国戏剧作家萧伯纳有一天邀请爱好艺术品的人来家里做客,这些人都特别喜欢米开朗基罗的画作,但对另外一位画家奥古斯特罗丹的作品就有所批评。当大家都到齐后,萧伯纳就把罗丹的最新素描作品拿出来给大家看,现场众人就开始挑东挑西你一句我一句的批评,萧伯纳就一副果不其然的表情,然后开口说,这不是罗丹的作品,这是米开朗基罗的,现场的人都很错愕。所以要小心不要陷入到偏见之中,只是要注意不要随便认为自己的想法毫无缺陷,不断去批评别人。

无论是主动还是对方来请教,都应该要对事不对人,但不要变成指指点点,学习不需要摆出高姿态,何况批评很容易让事情偏离原本的主题,造成失焦,甚至变成人身攻击。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5个技巧,首先是不说话也能延续聊天内容,用同理心去感受对方经历,用回忆来创造彼此的互动,最后不要批评别人,给建议时要对事不对人,在《说话的品格书》中我学到一个观念:说话不只是技术,也是态度。最后,希望我的分享能帮助你提升自己的说话技巧,提升自己给别人的好感或专业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