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母亲太传奇,都89岁的老人了,还和自己亲外孙暧昧不清!

武则天再回皇宫之时,应是明白惟有坐上那个位置,方能真正决定自己的命运。后来发生的事情,似乎也有意无意地让她接近皇权,她聪慧又有想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做事不留情面。

也许对很多人来说,自家妹子做了皇后,自己加官进爵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武氏兄弟对此事的态度却是唯恐避之不及。武则天更干脆,娘家人又如何,不能为我所用,那么,就不能再留。

当然,武则天也一直都明白,只有自家人才会死心塌地地帮自己,只是,武氏一脉,自己的亲哥哥都死了,其他武氏族人她是厌恶的。而自己的儿子有李家的血脉,怎么可能维护她的利益呢。想了一圈,武则天圈定了一个人,自己姐姐的儿子贺兰敏之,准备让他继承自己父亲的爵位周国公。

贺兰敏之,据说是挺有才华的一位公子,《资治通鉴》称“敏之貌美”,《旧唐书》云其“年少色美”。也有说他就是一纨绔,由于武则天的关系改姓武,年少就袭周公爵,行事就更加放荡不羁。武则天重用自己外甥,更多是想借他的力量,助力自己问鼎皇帝的宝座。

贺兰敏之对于自己被如此重用也是感恩涕泪的,据说,当时和武则天在密室里密谈后,他为了谢恩居然将脑袋都磕出了血。只是,有一句话,不知当时的他是否知晓:富贵险中求。当时武家哥哥不愿意和武则天站队,大概就是忌惮某些事情吧。

随着杨姥姥的过世,贺兰敏之的风光日子也很快到头了。咸亨二年(671年),将其流放岭南,并刺杀于流放途中,时年二十九岁。在朝中曾与他友好的人,后来大都被流放到岭南。

杨姥姥,就是武则天生母,很是喜欢贺兰敏之。但是,在贺兰敏之死后,武则天列出的罪名中,杨姥姥赫然在列——贺兰敏之烝于荣国夫人。

这是啥概念,“烝”是古人用的一个专用词汇,在一段时间内,这个行为是被认可的,就是父兄不在世了,他们的妻妾被继承人给“继承”了。但是,在唐朝这种做法却是违法、违背伦理的。89岁了还和自己的亲外孙暧昧不清,以至于后来不少史学家对此很是“不解”,或者就干脆将其忽视。

武则天为了给外甥安罪名,随便找一个也强于给杨姥姥“抹黑”吧?武则天为何宁愿牺牲杨姥姥的声誉,也要将贺兰敏之的声名弄臭呢?只有一个理由:心中恨极。

史籍是这么记载的,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带着女儿贺兰氏来到皇宫后,母女俩都被皇帝李治给看上了。武氏姐妹的感情很是不错,但是,在这皇宫大院中,很多事情都没有那么单纯了。贺兰氏年轻,这一点对武则天就是个威胁,果然没多久,贺兰氏就离奇中毒而亡。

皇帝李治对她的离世颇为伤心,就问前来吊唁的武敏之(贺兰敏之):“明明上午还好好的,怎么突然人就没了呢?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武敏之什么都没说,只是嚎啕大哭,这事传到了武则天耳中时,却是起了连锁反应,武则天想了想,断言到:“此儿疑我。”

如果说,此事让武则天有了除去贺兰敏之的想法,那么,另一个罪名已经足已将其致死了:武则天的另一个娘家人司卫少卿杨思俭有一女儿,相貌不错,被武则天选为了太子妃,就在成婚前,武敏之居然贪其美貌,应逼着将其给强暴了。

武则天列出的罪名中还有一条,太平公主去看杨姥姥时,身边的宫女居然也被贺兰敏之给玷污了。这些罪名让人感觉贺兰敏之就是一位行为放荡的恶少,但是,他又能写出《三十国春秋》,这就让人糊涂了,他究竟是政治的牺牲品呢,还是本性中就有缺陷?也许从野史中可以看出些什么。

有一种说法,太平公主也险遭他的“恶手”。武则天对这个女儿可是宝贝得很,如是真是这样,还真不能怪武则天无情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如果这些罪名都属实,那么,为何贺兰敏之要如此放纵自己的行为呢?他应是对武则天及唐高宗有着相当的敌意。

贺兰也算名门,结果母亲和姐姐却无力自保,自己也没能力护着她们,反过来还得感恩武则天对自己的厚爱。性格能不扭曲么?不论贺兰敏之是否有性格缺陷,他如此“作”,只会让自己更快的步入万劫不复之地,尤其是据说在荣国夫人的丧期内,他还歌舞不断。

他是太得意呢?还是故意为之?也许后者更多些吧,武则天虽然重用他,但是,不代表她需要一位只会寻欢的公子哥。看后来武则天的治国手段,证明她很会用人。她当初选中贺兰敏之,可见其才华应是出众的。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武则天,一切为权力让路。

至于贺兰敏之罪名背后的真相,只能说他意识到了自己无力改变这一切,却又拒绝以积极的姿态面对现实。其实,人世间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一旦将主动权让出,注定结果都不会太好,他放任自己行为的时候,就等于让旁人拿捏住了,这样还能有什么好下场可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