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家的变化
婆家的变化
文/ 必然
先生的老家,位于鄂东南的阳新县农村。阳新是全国闻名的“烈士县”,但也曾经是发展比较落后的贫困县。
记得第一次到先生家,是1992年的元旦,刚下过一场雪。没有直达车,需要坐长途客车到达阳新县城,再转了一趟中巴到达潘桥乡,余下到村里的路只能靠步行了。
雪化时的道路是如此的湿滑和泥泞,先生带着我沿着田埂往他家的方向走去,一步一滑走得很慢。遇到田埂突然会出现一个大缺口时,我们就只好绕到别的路,方向渐渐混乱起来。
天渐渐黑下来,而我们也仿佛越走越远。先生紧紧拉着我的手,怕我摔倒。走着走着,我能感觉出先生对回家的路也不是特别有把握了,但还是紧赶慢赶,跌跌撞撞努力朝着村子的方向走着。
我的高帮旅游鞋进水了,因为不断沾上泥巴,鞋子越来越“胖”,越来越重。深一脚,浅一脚,慌不择路间,我们竟然误闯进一片坟地!惊得我浑身冷汗,紧紧攥住先生的手不敢出声。
终于,在晚上八点多,到了先生的家。温暖的炉火,烟火中一张张热情亲切的笑脸,驱散了恐惧。我知道,这里是我以后每年都会至少来一次的另一个家,另一个故乡。
时光如水,伴随着孩子的长大,伴随着一次次的回婆家的路,特别是近几年,我不断感受到婆家一点点的变化。
首先是路变好了,村村通的水泥路,村里内部道路的硬化,即使雨雪天气也不会有泥泞;大广高速的贯通,黄阳一级公路的通车,现在开车到老家几乎缩短了一倍的时间。
农村安全饮水的建设和使用,不再只能依赖井水;供电也越来越稳定,停电次数越来越少,停电时间越来越短;网络信号越来越强,电视机越来越大,电视信号越来越稳定清晰,春晚再也不会错过,4G也全面覆盖。
村里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村里有篮球场,广场舞队,村里的祠堂除了传统的祭祖活动,每年春节还成为编排精彩得“村晚”舞台。
大哥二哥家都做了新房子,独门大院,卫生间和厨房和城里的房子几乎没什么区别。菜园里除了蔬菜,侄女们还种上草莓和樱花,生活除了眼前的温饱,多了些诗与远方。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又多次在阳新县城出差,工作之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绕着莲花湖公园转湖。每一次遇到的美景,每一次的鲜花绽放,夕照晚霞,更让我深深爱上美丽的第二故乡。
婆家的变化,也是伟大祖国巨变的一个缩影,心中又增添了许多自豪和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