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曹晓云女士

纪念曹晓云女士
石锡铭
曹晓云女士是罗锦堂博士的夫人,湖南衡山人。

自2003年和罗锦堂博士取得联系以来,我给罗博士的电话,八成以上总是曹晓云女士先接电话,然后很快就说:“罗锦堂,深圳石先生的电话。”但今年七月份中旬,我打电话是罗锦堂博士先接的,我询问曹晓云女士身体的时候,罗博士说刚从医院回来,治疗效果还挺好。

2015年10月23日中午,陇西原人大副主任孙建军先生来电话问,听说曹晓云女士去世了,消息确切吗?当时我正在去东莞组织阿智茶八活动的路上,也就没时间确认。直到昨天快中午给夏威夷的罗锦堂博士打了个电话,罗博士一下子听出我的声音,连声说“我知道是你,我知道是你,你还好吗?”过了一会,我们谈到曹晓云女士去世的事情,罗锦堂博士说曹晓云女士是“昨天早上六点多去世,我们今天把她的骨灰放到一个庙里,刚回来。”,听到这些,内心难免倍感悲凉,但面对八十九岁(虚岁)高龄、声音洪亮的罗博士,很多节哀顺变之类的话,我觉得非常多余,因此仅仅说,明年我争取抽时间去夏威夷看望罗锦堂博士。

既然承诺,我会在明年去看望罗博士,一定。只是我再也听不到曹晓云女士甜甜的“罗锦堂,深圳石先生的电话。”的转电话的声音,再也看不到慈祥、平静的曹晓云女士。

按理说,我是不熟悉曹晓云女士的,但我感觉我对曹晓云女士还是有些了解的。

二OO七年11月的第四十五期《珍珠港》刊发了两则和我有关的消息。

一则是《石锡铭选编罗锦堂点评<历代陇西诗歌选评>出版》:“石锡铭选编罗锦堂点评的,《历代陇西诗歌选评》由亚洲联合报业出版,重点选了自东汉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62名甘肃陇西诗人古体诗、词、曲作品,分22卷,其中李贺等人单卷收选。本会名誉主席罗锦堂教授的诗和词曲分两卷入选,罗锦堂教授作序指出:由于篇幅过大,其中难免有乱玉,鱼目混珠之虑,然均为前贤呕心沥血之作,故不忍随意抛弃,纵不能与《千家诗》及《唐诗三百首》争席,成为家喻户晓之读物,但就陇西一地而言,实为前所未有之盛事,人手一编,不亦宜乎。”

一则消息是《本会理事曹晓云散文集<檀岛小品>出版》:“作为《夏威夷华文作家协会文学丛书》之一种,本会理事曹晓云女士的散文集《檀岛小品》今年四月由亚洲联合报业出版社出版。从历年发表作品中精选二十篇成书,内容包括日常生活读书以及教育演唱昆曲的经历和感受,还有与心仪文化界名人赵元任,王蓝,林云等相处趣事,书前并附有作者所绘京剧人物水彩画多幅,鲜艳夺目,相得益彰。曹晓云是湖南衡山人,美国夏威夷华文作家协会理事,台湾国立中兴大学毕业,美国夏威夷大学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修业,先后旅居香港、英国及德国等地,目前定居檀香山,曾追随国际语言学大师李方桂教授及其夫人徐樱女士,学唱昆曲二十余年,其后又从上海严仁安、北京万瑞兴、南京沈福庆等名琴师处,学唱京戏,专长青衣及小生,尤以《四郎探母》中杨宗保巡营时所唱娃娃调最为有名,脍炙人口,由于她爱好京剧,,所以又在中国水彩画大师王蓝教授指导下,专习京剧人物水彩画二十多年。她对京剧的各种腔调,极为熟悉,又对京剧各类角色的身段、表情揣摩细微,所以画出来的京剧人物,无论喜怒哀乐都画得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北京所出版的《京剧画报》也特别刊登了几幅她的作品,深获梨园界的好评。其运笔灵活生动,有吹烟泼墨之势。其作品分别在美国檀香山,旧金山以及纽约各地展出,大都为京剧界票友,名伶所收藏,为中国京剧人物放一异彩,曹女士除了爱好昆曲,京剧及京剧人物水彩画外,更专长写作,经常在《中央日报》及《世界日报》上投搞,又在香港中外画报上连载她所写的元曲选介和众美图,均为中英文对照,同时附有精美的插图,为一般读者最为喜爱,她的散文,长于叙事;刻画人物,活泼生动;字里行间,时时流露着真感情,毫无矫揉造作之弊。”

文中的“亚洲联合报业出版社”,是我在香港的一家出版社。即曹晓云女士的《檀岛小品》是罗锦堂博士委托我编辑出版的。我到现在还清楚的记得,曹晓云的文章主要是发表在台湾及国外一些华文报刊上的作品,因为是繁体字,又是竖排,大陆的年轻人很多字都不认识,因此那些文字,全部是我一个字一个字的录入的,我也就同时第一时间拜读了《檀岛小品》的所有内容。从中了解到曹晓云女士相夫教子、深爱眷恋祖国的情怀。

作为游子,对祖国的情感比不出国的人体会更深。曹晓云女士身在异国他乡克服重重困难办起了汉语学校,当她的学生在檀香山的一所佛寺能念出“大雄宝殿”四个字时,她快乐得手舞足蹈。诸如对家庭,她写到“要时常注意,万不能有一点疏忽而使丈夫厌恶,同样作为丈夫的,也应当知道妻子所需要的是什么,而时常令她得到满足,这样,家庭中才会有生气,人生才不会乏味。”对于下一代,她则感叹“强迫年轻的孩子们去上大学,而忽视了他们的其他才能,对子女来说是莫大的损害,也许是他们的一生也就毁于此了”。曹晓云女士在《亲情与病情》一文中,以自己的行为感动了国外医生和护士,使得外国医生也认为“医治病人,只重病情,而忽视病人所处的四周环境的话,治疗成效绝对是事倍功半的。” 曹晓云女士提到在美国生存的基本条件:“守法、苦干是美国社会生存的基本条件,不要以为美国遍地是黄金,随手可得,要知道世上绝无不劳而获的事。”

凡是等等,曹晓云女士的《檀岛小品》里,没有说教,只是用轻松朴实的语言谈如何做人、做事。

曹晓云女士不仅仅是个知性女性,而且多才多艺。

曹晓云女士热爱中国传统戏曲。她在《夏大上演昆曲经过》一文中写道:“当时不觉得怎样,谁知半小时后,前后脑作痛,坐在椅子上就不敢动弹,老觉得要呕吐似的”,尽管这样,才有十多分钟的演出,但他们都付出了艰辛,她不厌其烦地学习,制作道具,学画戏剧人物。更苦的是化妆,为了双眼上翘,用黑布条硬将眼皮扎紧,然后吊起,真够难受。成功之后,一个个相互对望,喜笑颜开。

罗锦堂博士在《夏威夷彩虹曲社的由来》中写道:“由于元人杂剧的唱法早已失传,非经改良,无法搬上舞台,但明清两代的昆曲的唱法,却一直活跃在舞台之上。我为了上课时的方便起见,还特别编印了一本《明清传奇选》,在书后就附录了昆曲唱法的工尺谱和简谱。有一次夏大请赵元任博士来校讲演,讲完后,我就邀请他和他的夫人在我家吃饭,另外又邀请了李方桂博士夫妇、成中英博士夫妇,以及夏大的讲师何庆华女士等。晚饭过后大家随便闲聊,才知道李方桂先生和师母徐樱女士都是昆曲的名家,他们两人都能吹笛,都能唱曲,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于是内子曹晓云,以试探性的口吻,问李先生和李师母愿不愿意教她唱昆曲,没有想到他们二人满口答应,还显得非常热心。接着又有何庆华女士,和成中英的第一位夫人陈融女士,也想要参加,同时说定每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在李府聚会。就这样,夏威夷的昆曲便开始发芽、生长了。由于李府住在夏大附近的彩虹谷,所以就称为‘彩虹曲社’,并推举我担任社长,为大家服务。……唱了不久,内子曹晓云和杨文静博士,在李师母及张元和女士的指导下,第一次在夏威夷大学中国学生会主办的庆祝新年晚会上,演出《牡丹亭》中的《游园》,演得活泼生动,把春天花园里的气息搬上了舞台,载歌载舞,场面非常热闹,掌声此起彼落。”

《檀岛小品》还有一点我自以为好的地方,即我在网上看到她喜欢水彩京剧人物画,因此我搜集到几幅原来刊登在北京所出版的《京剧画报》上的水彩京剧人物画特意作为插图。后来我才知道,曹晓云女士在中国水彩画大师王蓝教授指导下,专习京剧人物水彩画二十多年。因为她对京剧极为熟悉,又对京剧各类角色的身段、表情揣摩细微,所以画出来的京剧人物,无论喜怒哀乐都画得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苍天也算有眼,在《檀岛小品》出版七年之后,即夏威夷的当地时间2014年10月25日下午我到夏威夷罗锦堂博士的家里见到曹晓云女士,她安静的看着中央四台,偶尔也问我一两个问题。

此时此刻,我才发现,今天是我到夏威夷拜会罗锦堂博士和曹晓云女士的整整一周年的时间。

这一年来,曹晓云女士曾经三次的“罗锦堂,深圳石先生的电话。”转接给罗锦堂博士;

这才刚好一年的时刻,我却写着纪念文字,一切成了追忆;

这才整整一年的时刻,曹晓云女士,我用在夏威夷的方式喊您:阿姨,您在天堂可好?

就在发现刚满一年的时刻,我在大陆感叹人生无常的片刻,潸然泪下……。
        (原文刊于《中国日报》)

小编 |   梦岚   双 隆

Weixin | 1829306554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