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三国人物歇后语!
有朋友最近写了本书,说《三国演义》和《水浒》坏人心术,流传又广,是中国民族性堕落的源泉,造成了中国人的丑陋。看了《三国演义》,学的是曹操的奸诈、刘备的阴险、孙权的机谋、周瑜的心怀鬼胎、诸葛亮的诡计多端、司马懿的谲险多疑,最后是酿出一肚子坏水,包藏祸心,机诈权谋,阴谋诡计,使得中国的政局诡谲多变,左手翻云右手雨,翻天覆地视等閒。看了《水浒》,学的是流氓强盗的心理,假借替天行道之名,怂恿工农阶级翻身,打家劫舍,好勇斗狠,更兼杀人如麻,伤及无辜。动不动就拳打镇关西、血溅鸳鸯楼、血洗江州城,视人命如草芥,毫无上天好生之德。他说,最好不要读这样的“糟粕”,要读中国古典小说的“精华”,读追求理想世界的《红楼梦》,才能淨化中国人的心灵,提升内在的善因。
其实,历代有许多道学先生都从社会维稳的角度思考,认为小说戏曲在民间有煽动性,不是“诲盗”,就是“诲淫”,存在很大的治安隐忧,应该禁绝。不过,古人的视野比较偏狭,缺少了我朋友强调的现代性,没有西方文化启蒙之后的情欲解放观,主要的攻击目标是《水浒》与《红楼梦》,说《水浒》诲盗,《红楼梦》诲淫。根据王利器编辑的《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孙殿起《清代禁书知见录》、丁淑梅《清代禁毁戏曲史料编年》等书,你会发现,传统社会从来没想过《三国演义》是败坏人心的根源,是统治阶级散佈封建遗毒的“源头活水”。要禁,也只禁《西厢记》、《牡丹亭》、《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不禁《三国演义》。由此,对朋友拥有全球化视野之后,别具慧眼,看穿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症结病灶,感到十分佩服。
然而,不论是在传统还是现代的中国社会,从过去的封建意识到二十一世纪的后现代想像,在一般老百姓的心目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象徵意义,是美好的友情与生死相託的义气。刘备、关羽、张飞,在人们心目中大体都是正面形象,没有什麽负面的联想。至于诸葛亮,更是历代不断称颂的完美人格,是智慧与忠诚的结晶,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型。杜甫诗中感慨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却在拜谒武侯庙之后,给他一个历史定位:“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凌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这也是中国传统小说及戏曲舞台上呈现的诸葛亮,摇著鹅毛扇,风度翩翩,指点江山,决胜于千里之外,使得没有现代民主意识的小老百姓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曾经搜集过中国各地的歇后语,想从中窥见老百姓日常思维的脉络,也想通过他们使用语言游戏的俏皮与机智,看看他们怎麽看待历史人物。他们或许混淆了历史真实与小说戏曲的虚构,但是这些人物却是他们生活意识中极其真实的部份,是日常思考与对照的历史经验。关于三国人物,最常出现在歇后语裡的,就是刘、关、张与诸葛亮。我把一些典型的例子列在下面,大家瞧瞧。先看刘备:
刘备编草鞋:本行。
刘备卖草鞋:人软货不硬。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越哭越稳。
刘备招亲、刘备娶亲:弄假成真。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光借不还。
刘备三顾茅庐:请你这个诸葛亮。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笼络人心。
再看关羽,则称呼有多样化趋势,有直称、有敬称、有昵称。因此,有称为关羽、关云长的,有称关公、关大王的,有称关夫子、关老爷的,也有称关二爷的。不过,没有人过度僭越,敢称他为关老二的:
关公卖豆腐、关大王卖豆腐:人硬货软、人强货软。
关二爷放屁:不知脸红。
关公脖子长肉瘤:脸红脖子粗。
关公流鼻血:红上加红。
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关公战秦琼:乱了朝代、挨不上、从何说起?
关公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公门前耍大刀、关帝庙前耍大刀:自不量力、不知丑。
关公耍大刀:拿手好戏。
关公走麦城:死到临头、离死不远。
关老爷赴会:单刀直入。
关云长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走麦城。
说到张飞,歇后语特别多,而且常常拿来调侃,好像觉得张飞比较粗楞,开开玩笑无所谓,不至于得罪了手使丈八蛇矛的张翼德:
张飞扮姑娘:咋搞咋不像。
张飞唱曲子、张飞唱戏:粗声粗气。
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张飞吃豆腐:不费劲。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有劲没处使。
张飞的鬍子:硬岔(茬)。
张飞裹脚:难上难。
张飞哈气:自我吹嘘(鬚)。
张飞敬酒:胡(壶)来。
张飞开店:鬼不上门。
张飞开饭店:没人敢上门。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张飞卖刺蝟:人硬货扎手。
张飞卖豆腐:黑白分明、人硬货软。
张飞卖铁锤:人货两硬。
张飞卖铜锣:人硬货响。
张飞卖针:粗中有细、人强货扎手。
张飞骑老虎:人强马壮。
张飞请客:不敢不去。
张飞讨债:谁敢不给。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力不从心。
张飞战李逵:黑对黑。
对比刘关张,可以看到民间印象中,桃园结义的三兄弟个性相当不同。刘备卖草鞋,是“人软货不硬”,关键是强调他个性软弱。关公与张飞卖豆腐,都是“人强货软”,突出他们个性强硬。说到关公与张飞的差别,则是突出一个红脸,一个黑脸。因此,会出现对关公不甚礼敬的“关二爷放屁”、“关公脖子长肉瘤”、“关公流鼻血”这类的比方。至于张飞的黑,则说得理直气壮,不但跟雪白的豆腐来相衬,出现了“黑白分明”的歇后语,还拿来跟《水浒》的李逵这条黑大汉比黑。
有趣的是,刘关张的歇后语中,有些不太礼貌却颇得神韵的比方,显示了民间智慧时有神来之笔,像钱锺书先生一样,只顾嘴巴痛快,管不得礼数了。如“刘备的江山”、“刘备招亲”、“刘备借荆州”、“刘备摔阿斗”,都不但是一针见血,而且见血封喉。说到关公,居然一点也不避讳,敢于调侃,说出“关公走麦城”、“关云长说三国”这样的话头。对于张飞,那更是无所避忌,不但拿他来比姑娘(扮姑娘、唱曲子、穿针、裹脚、绣花),以突出他个性粗鲁,还把他形容得凶神恶煞一般(敬酒、开店、骑老虎、请客、讨债),做事莽撞。
对于三国中智术过人的诸葛亮与周瑜,好像也不甚尊敬,强调的是机诈与权谋。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不少,如“诸葛亮唱空城计:不得已”、“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诸葛亮六出祁山:劳而无功”,都是老生常谈,而且像是三家村冬烘秀才的手笔,没什麽泥巴气味。只有少数相关的歇后语,比较有趣,比较像老百姓讲的话,如:
诸葛亮的扇子:不离手。
诸葛亮掉井裡:无计可施、英雄无用武之地。
诸葛亮哭周瑜:假的、假慈悲。
诸葛亮给周瑜弔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舌战群儒:全凭一张嘴。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跟周瑜有关的歇后语,最流行的当然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还有一句利用谐音之转,十分有趣:“周瑜摆手(或招手):都都(都督)叫。”想来是乡下人看三国戏,看到周瑜在舞台上的演出,一摆衣袖,开唱起来,唱的是稚尾生尖锐高亢的唱腔,真像唢呐一样,都都都都地叫。类似的情况,是“诸葛亮的扇子:不离手”,也是戏中诸葛亮出场,永远不变的舞台形象,也算是歇后语中的瑜亮情结,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