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真正的中国核弹之父
(点击上面链接回看往期)
钱伟长和钱学森都是力学专家,主要研究的项目是航天器、火箭和弹道导弹的发射。与核武器都没有什么关系。真正的核物理学家是钱三强和邓稼先。
钱三强1948年从法国回国,35岁。邓稼先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后从美国回国,26岁。
中国的核弹之父——钱三强
1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生于浙江湖州,原名钱秉穹,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
钱三强的父亲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钱玄同。和钱学森一样是吴越国太祖钱镠之后。
钱玄同18岁时,在湖州剪辫,与友共办《湖州白话报》,封面上只写“甲辰年”、不书光绪三十年,以示不遵清代王朝。
1906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习,在日本与章太炎、秋瑾等人交往,次年入同盟会。
1908年,开始与鲁迅、黄侃等人师从章太炎学国学,研究音韵、训诂及《说文解字》。
1910年,从日本回国,先后任中学教员、浙江省教育总署教育司视学、北京高等师范附中教员、高等师范国文系教授、北京大学教授、《新青年》编辑、北平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等职。
钱玄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揭幕人之一,他倡导新文化,攻击封建主义,是提倡民主、科学的勇士。
他率先在《新青年》上发表致陈独秀的白话信,倡导国人使用白话作文。
1918年,在他的倡议和影响下,《新青年》第4卷第1号开始用白话文出版。他动员鲁迅给《新青年》写文章。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就是钱玄同催促他写出的头一篇作品,并且头一次用鲁迅作笔名。
1919年,出任政府“国语统一筹备会”会员,并任常驻干事。之后一直从事新文化运动下的语言、文字研究工作,主张确立普通话、实行汉字简化、推行汉字注音方案。
1935年,他抱病坚持起草了《第一批简体字表》,为建国后推行“简化字”立下先例。
钱三强少年时代就随父亲来到北京生活,先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那时的钱三强还叫钱秉穹。
有一天,一个体质很瘦弱的同学给钱秉穹写信,信中称自己是“大弱”,而称当时体质很好的钱秉穹“三强”。这是一封孩子们之间起外号的调皮信,恰巧被秉穹的父亲钱玄同看见了。
钱玄同问儿子:“你的同学为什么叫你‘三强’啊?”
儿子回答:“他叫我‘三强’,是因为我排行老三,喜欢运动,身体强壮,所以叫我 ‘三强’。”
钱玄同一听便说:“这个名字好啊!但不能光是身体强壮, ‘三强’还可以解释为立志争取德、智、体都进步。”
从此以后,钱秉穹就正式改名为钱三强了。
这能看出钱玄同的开放思想,虽然钱三强这个名字与钱秉穹相比要俗得多。
2
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同时还听本科的课程。吴有训教授的近代物理学、萨本栋教授的电磁学吸引着钱三强。
1932年,北京大学预科班毕业进入清华大学学习物理,1936年毕业,经吴有训教授的推荐,到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著名的物理学家严济慈所长的手下作助理员,从事分子光谱方面的研究工作。和钱伟长师出同门,都是吴有训教授的学生。
严济慈1923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物理系;1935年,被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
1937年9月,钱三强在严济慈的引荐下,到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居里夫人的女儿伊莱纳·约里奥·居里夫人。
说到这里要说两个问题:
一、民国时期与世界的学术关系问题
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陆士嘉、季羡林、老舍等等许多科学家、学者都是在民国期间出国留学,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说明民国时期我们与世界学术界的关系还是很和谐的。这种和谐是建立在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通过和平的方式与清王朝进行了政权的更迭,并沿承了清王朝与外国的责债关系。如果没有这种沿承,很多人就得不到公费(庚款)留学优待。
二、从师的问题
正是有了这种和谐的关系,这些人出国后就师从名家,一起步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杨振宁、李政道师从奥本海默和费米这样与爱因斯坦同时代的科学巨匠;钱学森、钱伟长师从力学权威冯·卡门;钱三强师从核物理的鼻祖居里夫人的女儿。正是直接向这些名师学习,才使他们自己的科学人生大放异彩。
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
这一年他的父亲钱玄同得脑溢血,在北京去世。
1940年,钱三强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并与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结婚。
3
钱三强与何泽慧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同班同学。只是两个人走了不同的出国道路。
何泽慧,祖籍山西省灵石县,1914年生于苏州。中学就读于振华女校(苏州市第十中学前身),她兴趣爱好广泛,喜欢打排球,是个进步女性。
1932年何泽慧考上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是该专业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与钱三强分在一个班。
1936年何泽慧以优异成绩从清华大学毕业,她原本计划进入南京的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工作,但人家不收女生。后来她又得知山西省政府能够提供去德国留学的资助,因为她祖籍在山西因此也能获此机会。于是她前往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学习实验弹道学,并于1940年获得该校工程博士学位。
从1940年起,何泽慧在柏林西门子工厂弱电流实验室进行磁性材料研究。1943年她来到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期间,一个在法国,一个在德国,但二人有书信传情。1946年4月,何泽慧来到巴黎,二人结婚。婚后二人一同在第二居里夫人领导的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以及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
这一年,他们与同行合作,做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实验。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这一发现不仅反映了铀核特点,而且使人类能进一步探讨核裂变的普遍性。
导师约里奥骄傲地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实验室里第一个重要的工作。”
1946年底,钱三强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
1947年升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导师,并获法兰西荣誉军团军官勋章。
1948年,钱三强、何泽慧及女儿一起回国,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
钱三强的回国没有像钱学森、钱伟长那样费尽周折,因为他在法国,不是美国。二战后美苏冷战,我们是苏联的盟友,美国怕这些科学家回到中国对美国造成威胁,而法国不存在这种想法。
4
新中国成立后,钱三强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为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二机部(核工业部)副部长。
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我国核力量,钱三强成为规划的制定人。
因为当时中苏关系在蜜月期,原子反应堆的建设也是苏联的援建项目之一,走的也是苏联的路子。
1956年,钱三强带领40多名科学工作者到苏联实习考察。同行的有刚从美国回国的钱学森。
考察回来后,中央决定成立主管原子能工业的第三机械工业部(1958年2月11日改为二机部),宋任穷任部长,钱三强与刘杰、袁成隆、刘伟、雷荣天等被任命为副部长,他是副部长之中唯一的科学家。
聂荣臻元帅主要负责这项工作,聂帅曾经对钱三强说过:“搞原子能,你是行家,就请你提建议,我们大家商讨决定。”
1958年,他参加了苏联援助的原子反应堆的建设,并汇聚了一大批核科学家,这里有他的夫人何泽慧和邓稼先。
1959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单方面终止了两国签定的新技术协定,撤走了全部专家,我们的核事业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
1964年,钱三强51岁生日之际,所研制出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氢弹又爆炸成功。当时西方媒体就称,法国国家博士钱三强是中国的核弹之父。
1992年6月28日,钱三强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5
用了三天时间讲了“三钱”的故事,意在唤起国人对科学的重视,对科学精神的尊重,对科研工作者的尊重。没有他们,没有今天的中国。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都不想当科学家了,都想当明星。这正是现在中国的可悲之处。
明星可以收入很高,但明星只是生活中的浮华点缀,他们能让生活更丰富多彩,但科学家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基石。科学家可以收入不高,这也很正常,一个追求钱的人当不了科学家,科学的精神就应该是朴素的、无华的,但他们应该得到全社会的敬仰。
聊的都是物理学家,物理学家有三种:理论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应用物理学家——钱伟长、钱学森、钱三强。
李政道教授还讲过一句很重要的话:信息并不是理解,高科技工具是需要的,课堂教育也是需要的,可是它不能完全代替理解和真正的培养。
真正的理解和培养是探索和实践。
吴健雄通过试验证明了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原来我一直以为吴健雄是个男的,李政道也在多次演讲中提到吴健雄先生。后来知道这个先生是个女士,江苏人,参加世界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科学家之一。
她的丈夫也是个物理学家,让你想不到的是,她的丈夫是袁世凯的孙子——袁家骝。他们的故事,我们以后再聊。
说到“三钱”,有人会做比较,也有人在网上问我。
引用网上的评价,虽然有点酸,但还算中肯。
钱三强先生的为人为学,都是一流的,且有学者风范。
钱学森先生聪明过人,玩啥啥成,学术地位崇高。稍微可惜的是,他也的确
是“玩”,晚年玩的东西就不那么让人尊敬了。
钱伟长先生最为幸运,学问也还可以,不过真要说“强”怕也勉强,所以,
我们看待他只是从一个幸运幸福的老人这个角度吧。
无论怎么说,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还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