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速射炮三:广东水师率先装备半速射炮,北洋海军实验速射炮

#甲午大海战##历史冷故事##国防科普#

甲午速射炮三

在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以后,清政府就把主要精力和财力就从海军军舰上,转移到了海岸炮台上。这样就造成了海军战舰还在使用落后的架退火炮,而陆地炮台因为完工较晚,却装备了先进的半速射炮和速射炮

但是其实在舰队这边,各级海军军官对世界上军舰的技术进步,还是有所了解的。他们早早就接触了当时世界上速射炮的两大主流:德国克虏伯公司和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并多次试图采购新型速射火炮。


一、早期的克虏伯半速射炮

众所周知,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是个克虏伯炮的忠实粉丝,北洋水师战舰的主要火炮,就是克虏伯公司(当年可不能随便给一个公司封伯爵,而是翻译成克鹿卜)的305.260.150系列。不过这些老式克虏伯炮使用的是架退炮架,整体十分笨重,驻退和复进所需时间也较长。

而且最关键的,是架退炮发射后炮架整体后退,瞄准线被破坏,每打一炮都得重新瞄准,不仅射击速度慢,也无法取得连续命中。而且在实战中,还存在着敌舰运动躲避的问题:

“速度为八节的军舰,一分钟能移动270米,十节的为371米,十四节的为473米……但两分钟只能打一发的重炮,当认为在以敌舰最重要部位为目标发炮的时候,八节航速的敌舰已经离开原来位置,开到540米的位置去了。如果假设此二舰彼此往相反的方向前进,其相差将达到1080米。”

在黄海大战中,北洋海军的大多数炮手哪怕是这一发打中,下一发还得重新瞄准,在战场上无法取得连续命中,压制不住敌人,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而在同期的英国,他们的火炮已经开始使用瓦维萨尔式液压炮架,这种炮架在上炮架的两侧各有一个液压筒,下炮架两侧各有一个活塞,活塞头上有一个圆片,在液压筒中向斜上方沿来复线活动,并借助自重和液压筒的帮助后座。与以往的老式炮架相比,瓦维萨尔式炮架的整个后座行程比较平稳,炮手还可以在火炮后座的过程中持续操瞄,因此设计速度几乎可以提高一倍。

北洋海军的“致远”、“靖远”等舰采用的,就是这种“向上倾斜式”的液压半速射炮架。其210主炮使用德国克虏伯的炮管、英国瓦维萨尔的炮架,152副炮甚至从炮管到炮架都是全部的英国产。这两舰也因此成为北洋海军中射速最快、速度也最快的主力舰艇。

这种先进的炮架,迅速引起了克虏伯公司的重视,丢掉两艘致远级的副炮订单不是什么大事,但是长此以往的话,因为技术落后,克虏伯炮很可能丢掉大多数的国外订单,那就是叔叔忍得、婶婶也忍不得了。因此克虏伯公司迅速开始了逆向工程,仿制了英国的瓦维萨尔炮架,他们给自家的老式1880型35倍的150/120火炮装上了新式的瓦维萨尔炮架,在于德国梅本(Meppen)试验场试射以后,证明这种新式火炮可以把射击速度大幅度提高,立刻就宣布研制成功了新型的1888式35倍105/120毫米速射炮。

向上倾斜式炮架和老式的导轨滑轮式炮座

当然了,瓦维萨尔炮架再先进,它本质也只是一种架退炮,并非真正的管退式速射炮。而从1888式105毫米炮的照片可以看出,它不仅采用向上倾斜的液压炮架,还使用了老式的导轨滑轮式炮座。因此实际上德国人搞出来的,只是一种半速射炮,技术性能并不如同期的英式管退速射炮。


二、清国海军和克虏伯速射炮的初次接触——广乙级巡洋舰的35倍克虏伯半速射炮

利润在前,克虏伯公司可不管那一套,他们的推销人员雷厉风行,迅速把这种改进型的半速射炮,直接以速射炮的名义推销给了中国。而对克虏伯炮质量非常认可的清廷对此毫不怀疑,他们迅速认可了这种新式武器,并且在1890年进行了大量采购。

其中在北方的北洋,一共采购了14门35倍150毫米半速射炮、8门35倍120毫米半速射炮,先后装备到威海卫和烟台的西炮台。而同时期这种先进火炮,也被福建船政局看中。他们采购了6门,装备正在为广东水师生产的两艘广乙级鱼雷巡洋舰。

因此,“广乙”、“广丙”这两艘鱼雷巡洋舰,从一开始装备的就是120毫米新式火炮,不过它们只是采用瓦维萨尔炮架的较早期型半速射炮,而且是德国克虏伯式,并非是仿自英国阿姆斯特朗式的江南局造120速射炮,这个是需要明确的。

而从日方丰岛海战后的勘察记录来看,这两艘广乙级从服役直到损失,装备的都是这种120毫米克虏伯半速射炮,中间没有进行过改装。由此可证,北洋海军在整个甲午海战中,所有战舰没有装备任何一门真正的速射炮。

所谓黄海大战中,北洋有广丙号的3门120速射炮的说法,严格说起来其实是不准确的,这三门炮只是老式德国炮管加英式炮架的半速射炮,整体的技术水平,其实和致远级的152副炮是一个档次。

因此在真正的速射炮方面,日本海军对北洋海军的数量对比,其实是66:0,日军拥有碾压级的优势。只是在半速射炮领域,日本海军是浪速级的16门,对北洋海军致远级的10门和广丙的3门,整体数量是16:13,日方的优势并不太大。


三、完美版的克虏伯速射炮

克虏伯这种采用英式瓦维萨尔炮架的半速射炮,毕竟只是个旧炮管改装的应急型号,各方面性能比起当年英国阿姆斯特朗的40倍管退速射炮,那可是全面落后的,也就只能骗骗清国那些对军事技术并不精通的旧官僚。因此德国人再接再厉,继续搞完美版的真正速射炮。

1.液压弹簧式的弹性炮架

首先呢,后期型号的克虏伯速射炮进一步仿造了阿姆斯特朗的液压——弹簧式的弹性炮架,不仅进一步减轻了炮架重量,提升了复进速度,而且炮身后座方向与炮身基线重合,也提升了射击精度。

这样的速射炮和以前的最大区别,是管退而非架退。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射击后炮架不后退,不破坏瞄准线。它们虽然平时和架退炮一样打不了多快,但是一旦取得命中,立刻就无需再次瞄准,能直接以爆发射速持续射击,可以迅速取得大量的命中。在黄海大战中,很多北洋军舰都是遭到了日军速射炮这样的集火攻击,而最终失去战斗力的。

2.克虏伯无烟火药

真正的速射炮除了打得快、瞄得准,还得解决看得见的问题。影响旧式架退炮射击速度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它们采用的是有烟火药,这一炮打出去硝烟弥漫的,你啥也看不见,必须等到烟雾散尽才能打下一炮。

英国人的速射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专门研制了最先进的柯达(不是照相机那家)无烟火药。德国人自然也是有样学样,直接搞出了1889式无烟火药,使自家管退速射炮的射速提高到了每分钟8发。

3.横楔炮闩和自动击发装置

当然了,德国人并非一味仿制。英国阿姆斯特朗速射炮虽然先进,但是英式断隔螺纹炮闩在闭锁上的先天缺陷,是非常影响射击速度的。因此克虏伯速射炮仍然采用了自家的横楔炮闩,闭锁快射速自然也就快。另外,德国人还创造性地采用了自动击发装置,进一步增加了射速。

根据1890年的测试结果,6英寸阿姆斯特朗炮平均发射一发需要10秒左右,射速极限是每分钟6发。而克虏伯150毫米速射炮发射一发只需要6秒,极限速度达到了10发每分!

要知道这可是6寸中口径炮啊,这要是每分钟能喷十发,那可真是弹如雨下的。所以克虏伯速射炮虽然出现较晚,他们可是独树一帜的。从性能来看,完美型克虏伯速射炮的发射速度和各方面性能,并不亚于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甚至还略有超过。


四、成熟的克虏伯速射炮的推销工作

这种新型的速射炮试制成功以后,克虏伯公司迅速扩大了产品线。到了1892年,克虏伯公司已经研制出了105毫米,120毫米,130毫米,150毫米和160毫米等数种速射炮,身管长度有老式的35倍,和新式的40倍两种。值得一提的是,德国人计算身管长度的方法是加上药室长度的,因此德国人的35倍,其实大概相当于英国人的32倍,相对来说要短一点。

而德国人发明这种新式速射炮赚钱的,他们立刻就第一时间推销给了老客户——清国。而关于这次推销活动的细节,恰好有一本新近发现的《克鹿卜快炮图说》,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这本书是由当时的北洋炮法教习瑞乃尔(Theodore H. Schnell)口译,武备学堂学生段祺瑞记录的。不用怀疑,这位就是后来那位大名鼎鼎的北洋军阀段祺瑞,人家是北洋海军刘公岛的水师学堂的学生出身,当年可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段军阀当时详细记载了北洋海军大员齐集一堂,测试120克虏伯速射炮的过程:

瑞乃尔(左一),段祺瑞(左二)

某年冬月二日农历11月(据推测是1891/1892年阳历12月),北洋海军在威海卫黄岛上,实验了克虏伯公司送来推销的一门120毫米35倍速射炮。不能不说,这订单的影儿都没见,德国人先万里迢迢免费送一门火炮来做实验,可见这推销也是诚意满满的。而北洋海军对此也非常重视,提督丁汝昌、水陆营务处提调牛昶昞、护军统领张文宣、总兵林泰曾、刘步蟾等手握重权的大员全体参加了。

而一次射击不算,德国人又于同月十三日再次进行了射击演示。这次除了海军方面的将领,刘公岛要塞的陆军将领,其中包括巩军统领刘超佩、护军统领张文宣等也都参加了,因此这次除了海军,无疑也是一次针对陆军的推销活动。

而值得注意的是,这样重要的活动,作为威海卫要塞的陆军最高指挥官,绥巩军统领戴宗骞居然不见踪影!结合后来威海卫保卫战中,戴宗骞多次和丁汝昌意见相左,甚至拒不撤防龙庙嘴炮台的事情来看,当年北洋陆海军不合,特别是威海卫陆军总指挥官戴宗骞、和海军总指挥官丁汝昌关系并不融洽的传言,似乎并非空穴来风。而作为旧官僚的道员戴宗骞,对新式军事技术并不了解、也并没有兴趣了解的事实,似乎也可以确定了。

闲话休提,当年的试射还是非常成功的。第一次发射了4发炮弹,共用时38秒,整体射速达到了每分钟6发;第二次发射10发。而即使这样,炮法教习瑞乃尔对发射速度仍然并不满意,认为

“炮手尚未熟练,倘用熟手装放,每分钟可放十出”。

但无论是每分钟6发,还是每分钟10发,那对于北洋海军那种每分钟一发的架退炮来说,那可都是革命性的飞跃。这次实验的结果,显然令北洋海陆军官员们非常满意,他们自然是立刻向上级——北洋大臣李鸿章打报告,直接要求拨款购买。

那么,北洋海军最后得到这批速射炮了吗?他们是如何和克虏伯速射炮失之交臂的呢?


参考文献:

《克鹿卜快炮图说》

《李鸿章全集》

《日清战争》

《明治二十七、八年海战》

《晚清北洋海军威海卫基地要塞设防考略》

《龙旗飘扬的舰队》

《北洋海军舰船志》

《江南制造局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