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生:难忘那一口醇香的西瓜酱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难忘那一口醇香的西瓜酱

作者 | 如生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小学同学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在老家搞起了土特产,其中一个就是制作西瓜酱,一时勾起了我对西瓜酱的回忆。
那时候,豫西南农村大部分家庭都做酱豆,七八月份,做上一坛,够一家人吃上一年,赶上农忙季节,忙着生产,来不及炒菜,从坛子里挖出几勺酱豆,便当下饭的料了。
制作西瓜酱并不复杂,春夏交接时期,取新鲜黄豆,煮熟晾半干,然后到村后的小荒地里,割回大捆的黄蒿,把煮熟的豆子一层层铺到黄蒿上,放置在背阴处发酵。
发酵的过程需要7天,7天后,豆子上长了一层细密绵长的白毛,黄蒿的清香也都渗透到豆子里了,发酵好的豆子再重新晒干待用。发酵好的豆子远远的就能闻到一股浓郁的酵酸味道,泛着微臭,老辈人讲,发酵好的的豆子越臭,转化后的酱越香。
接下来就是制酱。取一个陶瓷坛子,洗干净,用开水烫一下,晾干待用,这个过程算是基础的土法杀菌。
买回自然成熟的西瓜,把瓜瓤取出,和晾晒好的豆子一起搅拌,同时放入盐、白糖,八角、小茴香籽、辣椒、等大料,这就算基本完成了。如果只做纯豆酱,则免去放置西瓜这个环节。整个过程要保证不能有生水进入,如果有生水进去,那么豆酱在最后发酵阶段就会产生霉菌,长一层黑白相间菌毛,这也就不能吃了。
接下来是二次发酵,把装好原料的坛子,用塑料纸密封好,这一步很关键,稍有缝隙,就会有苍蝇进去产卵,大部分不成功的西瓜酱都是因为密封不严导致的。封坛后的豆酱放置太阳底下,暴晒7天,这个酱就算做成了。
7天后,在光和温度的作用下,豆子和西瓜中分发酵,只见满坛子的豆酱已经呈现褐色,鼻子凑上去,便是满腔酱香。这种酱香仅凭视觉感受还不太深切,等家里蒸好白馒头,趁热拿出,从中间掰开,用勺子从坛子里取出两勺西瓜酱,均匀的铺在馒头上,再合上馒头,你就只管大口的嚼吧,那简直口舌生津,越嚼越香。
若是能够在酱里滴上几滴小磨香油,稍微一搅拌,油脂原子与豆酱分子充分融合,酱香裹着芝麻油香,顿觉齿颊生香。也有把豆酱和香油在碗里搅拌后掰着馒头,蘸着吃的,但不管是夹馍,还是蘸着吃,新鲜馒头,加上西瓜酱的醇香,都是那个时代最大的味蕾冲击。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现在回忆一下,即便是在吃桌时候上的满桌子美味佳肴,也都达不到让人如此陶醉的感觉。

作者简介

如生,男,1985年生,社旗县大冯营镇人。现居洛阳,从事文秘工作。平时喜欢阅读思考,仰慕古仁人之心,闲暇时写些豆腐块文章,记录生活感受、描画社会万象,文字质朴,情感真挚,以深思运笔为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