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讲伤寒41:各 论38(124、125)条


田 氏 健 康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用药的依据,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的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邮箱:tzm630@163.com),立即处理。谢谢!

刘渡舟伤寒

王庆国  李宇航  陈萌   整理

田中明  校排

前    

《伤寒杂病论》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方药应用的基本规范,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其卓越的理论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被历代医家奉为“医门之圭臬,医家之圣书”。对于《伤寒论》的研究,自其成书不久即已开始。宋代以后,研究《伤寒论》者日众。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大力提倡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使《伤寒论》的研究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涌现了一批《伤寒论》研究专家和教育家,刘渡舟教授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位。
在《伤寒论》的教学过程中,刘渡舟教授将个人的临床心得、理论思考融入到教学中去,不仅使讲解更为生动,也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值得庆幸的是,刘渡舟教授在为北京中医学院七八级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生讲授《伤寒论》时为我们留下了录音资料。该录音资料的部分内容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曾被整理成《伤寒论诠解》出版,在中医界影响很大。令人遗憾的是,《伤寒论诠解》将录音资料的一些口语化论述更正为书面语言,在生动性上就打了折扣。在本次整理中,我们力求保持录音资料的原貌和完整,希望能将刘渡舟教授的学术思想、研究心得和治学态度发扬光大,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刘渡舟教授的此次讲解是以金人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为蓝本,除对《辨脉法》《平脉法》《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法》等内容作了删节外,其主要部分均予保留,并按原文排列顺序编排序号后,逐条加以解释。讲解中并没有将层次细分为提要、词解、病机分析、方药分析及病案举例等,仅将有关内容依先后顺序分段排列。
本书的整理工作是由刘渡舟教授的弟子王庆国、李宇航,以及一批再传弟子陈萌、张冬梅、李成卫、崔健、黄颖、王勇、韦兰兰、郑丰杰、艾艳珂、孙燕、刘敏、许晓娟、曲荣波、谢婷、张晗睿共同完成的。由于整理者水平有限,加之刘渡舟教授方言较重,并有当时的一些习惯说法,因此整理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整理说明
1、本书《伤寒论》原文部分,以金人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横排版,以下简称“原书”)为准,从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第五”至“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第十四”,凡10篇。原文条文未排序号,此次为便于读者学习,按原文顺序加以编号,共计414条,113方(佚1方)。本书删去原书卷号和篇序,除“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分上中下三篇外,其他均依原书单独成篇。原书卷十所载二十五方分别附入上述诸篇有关原文之下 。原书未录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方,本书依赵开美复刻本补入。
2、本书为横排,故将原文中和刘教授讲课时涉及原文之“右×味”,均改为“上×味”。原书中出现的一些异体字、通假字、古体字,如藏与脏、杏人与杏仁、栝楼与栝蒌、蚘与蛔,均改为现代中医学的书写方式,以便于读者阅读与学习。
3、讲课录音中出现的包含“证”字的主证、兼证、证、证候等概念,按照现在的规范的中医名词术语,很多情况下应改为“症”,但当时中医界就是如此使用这些名词的,加之《伤寒论》无“症”字而统用“证”字,故仍保持原貌。
4、本书的解析部分包括提要、词解、病机分析、临床意义、方药分析、临床应用、注家见解、上下条文的联系、前后方证的鉴别比较和医案举例等内容,均依内容分段排列,不再另标题目。
5、刘渡舟教授的讲解中有部分用语不够准确,如将《金匮玉函要略方》说成《金匮要略方论》。为避免误导读者,这次整理工作中依据相关文献径予改正,不再另作说明。
6、本书保持刘渡舟教授的讲课录音原貌,不再增加原文校勘等内容。
    录
伤寒卒病论集
绪    论
各    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法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法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

各    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

欲自解者,必当先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也。(124)

这一条承接上条论述病有自解之机。

疾病有自解的机转,但是要作解,就有条件,有脉证的反映。如果火邪渐衰,正气有点儿恢复,能够使邪气还出于表,所以“必当先烦”,心里先烦热,然后就出汗,汗出这个病就解了。“何以知之”?怎么能知道他病好?“脉浮,故知汗出解”,脉又浮了,脉浮主邪气还于表,正气拒邪于表,他就有作汗自解之,机。自己出汗,也有点儿像战汗,但是这个不冷,先烦热,有汗就解了。这就说明,火逆虽然是成痹了,如果时间长一点儿,正气有所恢复,火邪有所减轻,正气逐邪于表,汗出而解。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125)

桂枝加桂汤方:

于桂枝汤方,更加桂二两,共五两,余依前法。

这一条论述了烧针取汗,引发奔豚的证治。

烧针,把针烧红了,然后就刺人,就是让他出汗。后面有一条,太阳伤寒加温针,温针也是一类的,都是很吓人的。在座的不知受过烧针治疗没有,我是受过,那是让人害怕,扎针人就有点儿害怕,尤其小孩,针烧得通红,一扎刺啦一声,大人也害怕,其实不疼。我扎过两针,那时在农村,腿上长了个脓肿,扎了两针,现在还有痕迹,以为挺疼的,其实还不是太疼,但是很害怕,让人很恐慌。古代这种办法还很多,张仲景在《伤寒论》里就有所反映,不是偶然的问题,比较多见。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烧针的地方,扎的时候是挺热的;后来拔针以后又受了一些寒邪,这样针眼起了一个红核。这个过程要搞清楚,医生给人用烧针,目的是发汗,这个也许是伤寒、外感。扎完烧针,针处又受寒了,怎么知道受寒了,因为“核起而赤”,针孔有红核起来了。这样必发奔豚。奔豚是古代的一个证候名,就是“气从少腹上冲心”,从小肚子往上冲到心的。开始这个人没有这个病,就由于这个烧针核起而赤,才发了奔豚,出现了“气从少腹上冲心”。

怎么救治?“灸其核上各一壮”,用艾在赤核上灸一灸,灸各一壮,什么叫各一壮啊?因为扎的那个火针不是一个地方,也许扎了三针,也许扎了几针的,不是一个针孔,每个针孔上头都要灸一灸,灸到多大的时候?一壮就可以了,一壮就是一次,灸一灸人觉得挺疼了,疼得挺厉害的时候就得了,就一壮,一个艾炷灸完就可以了。然后,还要吃药,吃桂枝加桂汤,在桂枝汤基础上,更加桂枝二两。

现在说一说什么叫奔豚,为什么烧针就发生奔豚?发生奔豚的证候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金匮要略》所说的,“病有奔豚……从惊发得之”,一受惊就容易得奔豚病。烧针令其汗,人是受了惊了,人一受惊,气就不足,气就乱了,“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诮,恐则气下,惊则气乱”,乱者就是散乱也,所以人这一惊心气可就散乱了。因为心属火,坐镇于上,它一散乱,六神无主,下焦的寒气,就是奔豚气,是肾之气,就趁虚而上,这个病就从底下向上来了。第二个方面,就是从这个具体到证候而言的,他有核起而赤,针孔受了寒,用现在的话说,可能也有点儿感染。邪气就从针孔而入,而诱发肾气发动。古人就认为,针处被寒,寒是寒邪,寒气和人身上的寒气,就是下焦的阴寒之邪勾结。所以它就能够发动奔豚之气上冲。针处被寒和惊发结合起来,所以就足以能够构成发生奔豚的病机了。

奔豚是什么意思?根据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奔豚者,是气下上游走,如豚之奔,故曰奔豚。”奔豚病,气从底下上来然后又下去这么游走,就像豚之奔,像小猪,豚就是小猪,猪之小者谓之豚,像小猪的那样奔跑那样地急速冲。在临床是有的,不是一个很罕见的病。这个气到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就难受,凡气之所至之处,这个地方就不舒服,但是到肚子这个地方人能受得住,觉得问题不多大,一旦到心口窝,人就不行了,就憋气了。其上冲胸、冲心,等到了胸里,胸满、气短、心慌、憋气,等到了嗓子眼,咽喉堵塞,这时候人就感觉“我完了”,“我死了”,有一种濒死的恐怖感。

我看过一个罕见的病,那时候在东直门医院带同学实习,有一个姓崔的妇女,她是从两条腿的内踝,觉得有一股气,顺着阴股就往上冲上来了,先冲到小肚子,小肚子就觉得胀,然后往上冲,冲到肚子里发胀,等到了胸里,胸闷憋气,到嗓子眼人就要不行了。后来无意之中她吃了一种叫镇痛片的西药,一吃缓解'些,所以她口袋里装着都是镇痛片,等这个病一来的时候吃镇痛片能够好一点儿。从脚的内踝部开始往上冲,没有文献记载,我在临床上发现这么一例,就是这样的。同学们就问这个算不算奔豚,我说是。按正理说也得算奔豚,反正它是从底下往上来。张仲景说从少腹上冲心者,她怎么从脚往上冲?我说脚这个东西也属于少阴的经脉,它里侧,内侧,也属少阴经脉,咱们就按奔豚给治。我就开了桂枝加桂汤,再给她吃一二钱黑锡丹,就开三付药。又过了一个星期,这老太太来了,说我吃药见好。为什么用黑锡丹?有两个目的,一个黑锡丹上边能够纳气,纳气归元;二是她带下特多,带下还有点儿像白饮,黑锡丹治疗肾气不固的带下、白饮、白浊。

为什么这个方子叫桂枝加桂汤?桂枝汤大家都学了,桂枝汤外调和营卫,解肌祛风,内里调和气血,调和气血就是调和脾胃,调和脾胃就调和阴阳。加桂枝有两个意见,方有执《伤寒论条辨》说加桂是“非枝也”,不是加的桂枝,是加的肉桂。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它的提法很有分寸,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如果加肉桂,他就叫加桂,加桂二两,是不是了?所以人家是“更加桂二两”,从这个“更加桂二两”来说还就是原来的桂枝。但是临床上加桂枝有效,加肉桂的也有效,这个要说开了。从原文上来看是加桂枝,三两桂枝加上二两就成五两桂枝,不是加肉桂。

这个病为什么要加桂枝?桂枝为什么能治奔豚气?所以就希望大家要看一看《神农本草经》,桂枝这个药能治三个气,一个是上气咳逆,其凡是往上来的,像咳逆,悸,心跳啊,只要气从底下往上来的,上气咳逆,桂枝都有下气的作用。根据陈修园、张令韶的意见,桂枝是能够疏肝的,苓桂术甘汤,厚姜半干参汤,桂枝甘草汤,还有麻杏甘膏汤,还有干姜附子汤,其实是五脏辨证,有个肝的问题,心脾肾都有了,那么肝是哪个?苓桂术甘汤,怎么就知道是肝气上逆?水邪上冲,水它不能够往上来,水性润下,火性炎上,这是五行特性,所以水能够上,得有东西激它,这个激发是什么?往往和肝有关系。陈修园注解《伤寒论》,他就讲肝,所以桂枝有疏肝、下气的作用。我们陈慎吾陈老用逍遥散,去掉薄荷加桂枝,就根据这个理论来的。桂枝能够下气,治气上冲,气上冲者用桂枝。日本的一些医学家把这一条,气上冲的用桂枝,“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与桂枝汤”,理解气上冲就是气往上冲,就和这一条结合在一起,桂枝有下气的作用,凡是下焦之气往上头顶的,往上逆的都用桂枝。

这一条作为一个主证他抓得很瓷实,坚信不疑。第二个,桂枝能够开结气,结气喉痹,结就是凝结,气凝结住了,为什么桃核承气汤里有桂枝,因为它能够通阳开结。气结了它能够开,气上了它能够下,这是第二个气。第三个,桂枝还有点儿补中益气的作用。桂枝汤有强健脾胃的作用,桂枝甘草汤治疗心慌,都是桂枝有益气、益心气的作用。

桂枝能够治上气、结气,它还能够益气,有这么三个气的作用,所以下焦的阴气上逆、上冲,阴来犯阳,用桂枝的意义就很大了。一个它能够补心阳,桂枝甘草汤能补心阳,这回加大了剂量,三两用成五两了,大于芍药的几乎一倍了,所以它下气的作用、补心的作用就突出了,这些药还是调和脾胃、调和阴阳,重点突出了桂枝下气的作用、通阳的作用、补心的作用,所以它能治疗这个病。所以上一次我说梅核气。嗓子眼堵,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如物哽于喉间,介介然而不能下者,就是用一些什么紫苏、厚朴、半夏、茯苓啊,吃了不行,不管用,后来加上桂枝,苓桂术甘,吃了它就下去了,为什么?桂枝能下气,还能开结气,治这个结气喉痹。临床上心脏病人,心律不齐,腾一下子上嗓子眼堵了,桂枝是特效药。

为什么要灸其核上还各一壮?不是说这个是火逆了吗?火逆就别再用火了,你还用火,这不是互相矛盾了吗?我们说灸是一个治疗方法,灸的方法本身没有问题,关键就看用的对不对。现在针处被寒,核起而赤,古人认为那个红包包就是因为感受寒邪诱发内里的寒气,下焦的寒气上冲,这个病就叫奔豚病,用一个灸法就是来散针孔的寒邪,使针孔不受寒邪的干扰,内里再吃桂枝加桂汤。古年间有大灸之法,要求得把皮肤都烧烂为止,得灸五六十壮,治疗阴寒、阴毒啊,灸丹田、气海、关元这些穴位。这个轻轻淡淡灸一壮就完了。我们现在来看也有一些消炎、解毒、预防的作用。

未完待续

刘渡舟讲伤寒01:绪 论1

刘渡舟讲伤寒02:绪 论2
刘渡舟讲伤寒03:绪 论3

刘渡舟讲伤寒04:各 论1

刘渡舟讲伤寒05:各 论2
刘渡舟讲伤寒06:各 论3-(4)(5)(6)条

刘渡舟讲伤寒06:各 论3-(7)(8)(9)条

刘渡舟讲伤寒07:各 论4-(10)(11)(12)条

刘渡舟讲伤寒08:各 论5-(13)条桂枝汤

刘渡舟讲伤寒09:各 论6-(14、15)条

刘渡舟讲伤寒09:各 论6-(16、17、18)条

刘渡舟讲伤寒10:各 论7-(19、20、21、22)条
刘渡舟讲伤寒11:各 论8-(23、24)条

刘渡舟讲伤寒12:各 论9-(25、26、27)条

刘渡舟讲伤寒12:各 论9-(28、29)条

刘渡舟讲伤寒12:各 论9-(30、31)条
刘渡舟讲伤12:各 论9-(32、33、34)条
刘渡舟讲伤寒15:各 论12-(35、36、37)条
刘渡舟讲伤寒16:各 论13-(38、39、40)条
刘渡舟讲伤寒17:各 论14-(41)条
刘渡舟讲伤寒18:各 论15-(42、43、44、45、46)条

刘渡舟讲伤寒19:各 论16-(47、48、49、50)条

刘渡舟讲伤寒20:各 论17-(51、52、53、54)条

刘渡舟讲伤寒21:各 论18-(55、56、57、58)条

刘渡舟讲伤寒22:各 论19-(59、60、61、62)条

刘渡舟讲伤寒23:各 论20-(63、64、65)条

刘渡舟讲伤寒24:各 论21-(66、67、68)条

刘渡舟讲伤寒25:各 论22-(69、70、71、72)条

刘渡舟讲伤寒26:各 论23-(73、74、75、76、77、78、79、80)条
刘渡舟讲伤寒27:各 论24-(81、82、83、84、85、86)条
刘渡舟讲伤寒28:各 论25-(87、88、89、90、91、92、93)条
刘渡舟讲伤寒29:各 论26-(94、95、96、97、98、99)条

刘渡舟讲伤寒30:各 论27-(100)条

刘渡舟讲伤寒31:各 论28-(101、102、103)条

刘渡舟讲伤寒32:各 论29-(104、105)条

刘渡舟讲伤寒33:各 论30-(105、106、107、108)条

刘渡舟讲伤寒33:各 论30(109)条
刘渡舟讲伤寒34:各 论31(110)条
刘渡舟讲伤寒35:各 论32(111、112)条
刘渡舟讲伤寒36:各 论33(113、114、115)条
刘渡舟讲伤寒37:各 论34(116、117)条
刘渡舟讲伤寒38:各 论35(118)条
刘渡舟讲伤寒39:各 论36(119、120、121)条
刘渡舟讲伤寒40:各 论37(122、123)条

健康保健知识介绍等,若要使用,使用前一定先咨询当地专业医生,以当地专业医生的意见为准!

本平台致力于中医方药介绍;健康保健知识普及;中医药文化推广;中医药健康答疑以及各科医疗信息、专家介绍、田氏医疗人员介绍等。

欢迎医疗专业人士来稿(来稿必须真实可信,文责自负,并附作者简介、真实工作单位和近期照片)!

(0)

相关推荐

  • 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之功效.主治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 [别名]桂枝加桂枝汤(<方剂辞典>)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17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17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17.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 ...

  • 刘渡舟讲伤寒17:各 论14-(41)条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刘渡舟讲伤寒 王庆国  李宇航  陈萌   整理 田中明  校排 前    言 <伤寒杂病论>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 ...

  • 刘渡舟讲伤寒08:各 论5-(13)条桂枝汤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刘渡舟讲伤寒 王庆国  李宇航  陈萌   整理 田中明  校排 前    言 <伤寒杂病论>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 ...

  • 刘渡舟讲伤寒30:各 论27-(100)条

    田 氏 健 康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用药的依据,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的文章.图片 ...

  • 刘渡舟讲伤寒18:各 论15-(42、43、44、45、46条)条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刘渡舟讲伤寒 王庆国  李宇航  陈萌   整理 田中明  校排 前    言 <伤寒杂病论>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 ...

  • 刘渡舟讲伤寒19:各 论16-(47、48、49、50)条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刘渡舟讲伤寒 王庆国  李宇航  陈萌   整理 田中明  校排 前    言 <伤寒杂病论>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 ...

  • 刘渡舟讲伤寒20:各 论17-(51、52、53、54)条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刘渡舟讲伤寒 王庆国  李宇航  陈萌   整理 田中明  校排 前    言 <伤寒杂病论>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 ...

  • 刘渡舟讲伤寒16:各 论13-(38、39、40)条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刘渡舟讲伤寒 王庆国  李宇航  陈萌   整理 田中明  校排 前    言 <伤寒杂病论>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 ...

  • 刘渡舟讲伤寒15:各 论12-(35、36、37)条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刘渡舟讲伤寒 王庆国  李宇航  陈萌   整理 田中明  校排 前    言 <伤寒杂病论>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 ...

  • 刘渡舟讲伤寒12:各 论9-(32、33、34)条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刘渡舟讲伤寒 王庆国  李宇航  陈萌   整理 田中明  校排 前    言 <伤寒杂病论>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