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县城跑步,就像跑在异乡
2020年已经跑步到850公里了,最特别的也许是在老家县城了。
在那读三年高中,印象中没有跑过步。那时体重只有60公里,每天最担心的是怎么吃饱,从来没有想过搞体育锻炼。
这次回家,我想在县城跑一次步,就像到过的“别的地方”一样。为此,尽管在下午到达,我也没有马上回乡下老家,而是在县城住上一晚。
好几年没有回去了。如今高铁已经通到沈丘,离我的老家县城郸城只有30公里。咨询在郑州工作的好友,回老家需要注意什么?她说:出高铁站右拐可以坐公交车,注意别坐上黑车了。
到2020年还有黑车?这虽然很符合我对老家的想象,但是终究不信。事实上,我的判断是对的,行程相当安全。上了一辆中巴,几分钟后被合并到另一辆车上,就正常发车了。
一路上,公交车停了三次,有一次是下客,另两次很有意思,车门打开,有人递上一个包裹,留个电话。原来,公交车还承担着顺便送快递的业务,这比一般的快递公司要省事多了。等车到站,售票员就可以把货送到收件人手中。
我的老家郸城县,如今因为郸城一高出色的高考成绩而远近闻名,但是它却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县城。没有铁路,也没有高速公路,在高铁时代,它再次被遗忘了。从郑州到合肥的高铁,在隔壁两个县都有站点。
这并不是说县城和二十多年前我读高中时一样,事实上它变化巨大。一所超级高中的崛起,甚至助推了房价,这里的房价也是五六千一平米,几乎和周口市区一样。县城变得早已认不出了。
十年前一次回家过年,我和弟弟妹妹在漯河汇合,朋友找了一辆车送我们。大雪纷飞,一百多公里的路,开了好几个小时。最惨的是,车到了县城,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了。那时导航还没今天先进,我们在故乡丧失了参照系。
你看到的东西,和读书的时候已经不同了。建筑和道路的变化是一方面,读书的时候是走路或者骑自行车,而现在则是坐在车上。读研究生的时候,翻译齐泽克的老师信誓旦旦说:“在车上,世界观就会不同。”那时我还觉得他是胡说八道。
这一次也一样。我看过酒店的地址,和汽车站一样都在交通路上。原来我印象中的交通路,或许只有1公里长,心想酒店也许在车站附近。等出汽车站一看地图,发现有四公里。这当然不算远,但在县城也算长路了。酒店所在的地方,以前绝对是农田,而路也早已不知不觉延伸了。
我读高中的时候,通常是步行2公里到镇上,乘坐县乡公交到县城东关,22公里的路程,有时候要一两个小时。然后再从东关步行到县城西北角的第二高中,大概3公里。不久前我在成都一个公园跑步20公里,花了2小时7分钟。但是在读高中的时候,却觉得20公里无比遥远,有一阵是我和弟弟一起骑自行车回家,两人换着骑,到家都累得不行。
把包放在酒店,简单热身后,我戴上耳机下楼跑步。曾在网上搜“郸城跑步”,想找一个条好的跑步路线,结果却看到一个初中要求戴口罩导致跑步学生猝死的新闻。不由感叹,现在的学校太严格,而孩子们的身体发育得也很棒。我读高中时测试800米跑,都无法完成。
最后放弃寻找跑步路线,就从酒店出发,随便跑上6公里吧。我心中有一个想法,6公里在县城不算短了,或许能够通过跑步找回一点往日的记忆也说不定。从酒店出来,我沿着自行车道奔跑,看到合适的路就跑,想拐弯的时候就拐。
时间正好是傍晚,晚霞很美。但是跑着跑着,我开始疑惑:这到底是在哪里呢?跑完6公里,没有看到一平米是熟悉的。等软件生成跑步路线一看,大概是在“人民公园”附近,这里完全是“新地”。
我意识到,我成了游客。
那就索性在巷子里逛一下,找点吃的。我想吃点烩面,但是走了一会儿没有看到。后来看到一家“羊肉板面”,似乎颇有人气。进去用河南话点一个小碗,老板问:“要不要辣椒?”
一瞬间我甚至有点生气,我可是从四川回来呀。于是再次用河南话强调:不要啊。
老板说:“那就给你做微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