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 青葱岁月——知青赤脚医生访谈录之十二


吧啦原创文学,陪你走过每一个有梦的日子

一位生长于美国的90后华裔女孩,喜欢钢琴、游泳,是个典型的学霸。2011年考入美国名校杜克大学读脑神经专业时,从来不知道“文化大革命、知识青年”这些词。直到高中毕业,她的中文几乎是零,到杜克大学才开始学习中文。2014年暑假,20岁的她踏上了一段非同寻常的旅程:这位中文尚不流利的ABC女孩,做了一件让当代历史学家汗颜的事情:她只身纵横中国数省,遍访近百名知青和知青赤脚医生,为那一代青春作证,为这些口述的历史做出了感人的记录……

12

赵立业、张丽华访谈 

访谈者:安娜(Anna Quian)

访谈时间:2014年5月24日、2014年6月16日

访谈地点: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宾馆、北京市东城区平安发展大厦

在北京东四附近的一栋华丽的的办公楼里,我在一家开发修缮北京四合院的房地产公司里,找到了他们,我要访谈的对象之一就是这家公司的老总。被同时访谈的是二个人,他们二个人都是北京知青,都去了黑龙江省佳木斯地区东北建设兵团,又都在一个连队当赤脚医生。这种奇特的经历,让他们有许多共同的语言和配合的默契,一个热情奔放,一个沉稳冷静,回忆起往事,我从他们的眼睛里,多少能看出他们对当年青春岁月的感慨和唏嘘……

安娜:当时你们是怎么当上赤脚医生的?

赵立业:我去了以后全是知识青年,没有医务人员,所以派我到团部卫生队去学习,参加红医班。这个是照片,红医班1969年学习班成员。大概培训了三个月,回连队里就当卫生员了。那时候就这么一点知识,仅仅上了三个月的红医班,就三个月的水平,什么都得干。按现在的规定说,从医是不允许的,可是在当时那种条件下已经不错了。

张丽华:我们连队有一百多人,连临时工和知青。

赵立业:当时卫生员都是培训的,各个连队抽出人,选送去红医班。当时我还不愿意去,因为准备跟苏联打仗,我就准备当烈士了。那时候思想教育非常激进,所以不想当卫生员,想当战士,卫生员是后勤,我就想去打仗。后来这样被迫的去学习,学习完了就当卫生员。那段时间有小医小病的就治治,不懂的看看书,书上怎么讲的,慢慢摸索地做一些医务工作。

张丽华:当时兵团一下子来了很多人,不可能配那么多医生,所以就采取各个连队抽知青,统一培训,外科,妇科,儿科,大致能掌握一下,有个有个小病小灾的,可以在连队里解决。

安娜:你们俩是一个学习班的?

赵立业:不是一个班的,但是一个连队的卫生员,我是男卫生员,她是女卫生员。

张丽华:我是晚一点的,选我的时候,团部又调我去团支部宣传部,他们就换人了。那个女的卫生员调走以后,我又接她的。

赵立业:我比她早一点。

张丽华:前面的人都成我师父了。

安娜:除了看正常病,小手术做不做?

赵立业:外伤什么的,如缝合什么的,都做。

张丽华:有时候大伤口也缝,一次小孩手指头给砍断了,得赶紧给接,送医院就晚了。还有一回,一个知青干活关节什么的掉了,当时他也不在,骨节掉了,你说这么耷拉着,怎么办,我过去一看这么耷拉着,露着骨头尖。当时咱也没具体学过,只是凭着一种责任心吧,就帮他接。你说你干这个吧,就得去勇敢地干,按着你学习理解的东西,摸索着给他正位,复位,就弄吧,还真给弄上了,挺好。

赵立业:都是在干中学,也有老师,是哑巴老师,书本就是老师。

张丽华:就是基础的东西学完以后,平时中遇到的就必须得做,一种是责任心,一种是你不行也得做。有时候也是一边学着干,也有逼着干出来的。你在国外可能不理解这是怎么回事,你也不可能培养八年再下到连队。

赵立业:当时太年轻,都没干过,比如给孩子打针,孩子一哭,针一下埋里面了。孩子他动啊,本身会的时间也短,一打针,孩子一扭屁股,针断里面了,又拉到医院去手术,开刀拿出来了,这些都有过。

张丽华:真是这样的,跟人家医生说,赶紧的,赶紧拿刀拉开,晚了再找就找不到了,小孩老动,针尖会跑。

赵立业:所以很多东西都是练中干,干中学,慢慢慢慢的积累一些经验。这些现在的人无法想象,但在当时那个艰苦的环境中,卫生员还得需要,因为缺医少药,我们离团里的医院七、八十里,很远。

张丽华:要有个急病,必须得有车,没车的情况下也不行。第二有车还得走两、三个钟头才能到团部,特急的病还不行。你说要是连队没有这些卫生员,没有人做具体的事,光靠团里的医院根本不行。我们刚去的时候,连里有家属在家里生孩子,子宫破裂,结果大出血,这家老乡抬着,肩膀扛着往医院跑,等跑到医院就抢救不过来了,血都流光了。

赵立业:当时真是缺医少药,中国农村都缺医少药。我们跟普通农村有点不一样,是为兵团的战士服务,边疆战士什么的,一些职工家属。

安娜:你们在边疆,有没有碰到枪伤之类的手术?

赵立业:还没有那样的。

张丽华:那样没有,我们这边常有出现山林大火,有烧伤的,烫伤的。

安娜:有用中草药吗?

张丽华:我们连队自己搞点中草药,我觉得我师傅还挺聪明的,他弄了很多设备,草药被我洗干净,弄干以后,他又切片,又研磨,又做蜜丸,又做片剂,有的还做成针剂,就是蒸馏提炼针剂,做了好多成品中药。

赵立业:那时候真的缺医少药,东北大片的中草药,都是野生的,背个兜去采,去挖药,自己给老百姓制中药,可以把药熬成汤,预防感冒,预防中暑,想很多办法。

张丽华:就像刚才说的烫伤什么的,当时也是自己弄药,有时候老乡打的獾,让提炼獾油,用来涂烫伤。我们就是就地取材,弄很多东西。

安娜:把预防用的药汤放在食堂里面?

张丽华:没有,送到地里去,大家干活去,送到地里,大家都喝。

安娜:每个人都喝?

张丽华:对,让大家都喝,预防很多病。

赵立业:夏天防暑,冬天防感冒,都是自己挖的草药。

安娜:你们还做农业的活吗?

赵立业:说是应该干农活,农忙肯定是要干,平时事多,基本是主要看病,但是我们觉悟高点,常常自觉的去干活。

张丽华:另外有大的秋收啊,麦收啊,得跟着去。

赵立业:但你得背着药包去。因为有中暑的,有外伤的,拿镰刀一下割伤了,你得救护,得保障员工的安全。

张丽华:还有修水利都去,中间如果有什么问题就处理,平时没事就跟着干,一样干,一样抬土。

赵立业:都得跟着,一个卫生保障,劳动时跟着去,也干活,但是大部分没有时间干,白天晚上,尽是有病的,就两个卫生员,挺忙。

张丽华:知青啊,职工啊,还有很多家属,孩子,哪天都有病的,特别是孩子好多病,到冬天都是肺炎,发烧。有家属,就有生孩子的,怀孕生孩子的,等于各个科都有。我们两个人就得全科,什么都得掌握,什么都得包括。

赵立业:都干。兵团象部队编制,最基础的医院叫团卫生院,我们一旦处理不了的,赶紧往那儿送。

安娜:有多远?

赵立业:七十多里地。

张丽华:马上有个急病送去,根本来不及。

赵立业:急病来不及,我们必须得自己处理了。

张丽华:必须在连队先进行处理,处理到一定时候,还得有车。有时候我们半夜都去送,半夜急性阑尾炎开车去。

赵立业:对于急症病人,我们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好处理,以后对病人有一好的治疗机会。

安娜:特别急的病都有什么?

赵立业:什么都有,季节性的比较强。

张丽华:冬天的流感,孩子里面的急性肺炎,冬天小孩尽是那样的,我们天天等于是巡回医疗,不是坐在那儿等着,早上走一圈挨个打针。

赵立业:背着药箱到人家打针去。

张丽华:去每个病人家里面。我们卫生室在这儿,家属房在左侧,挺远的,过一片树林,家属房南侧一片,西侧又一片。所以我们每天就等于是不停地转。

赵立业:打针一圈一圈地转,上午打,下午打,有时候晚上也打针,没有电灯,全是煤油灯,那时候手电筒都没有,摸着黑走,有时候浅一脚深一脚的。

张丽华:你还要摸着黑穿过小树林,我觉得最可怕的,就是背着包穿小树林走,狼在不远处叫,我们那儿真有狼,还有熊瞎子。

赵立业:非常苦,很惨,乡下没有路灯,都是黑的。

张丽华:我们要是都在的时候,我们一般是两个人,白天走一圈,晚上吃完饭后,我们准备好东西再走一圈,穿树林走,走到这边家属房,挨个看,看完之后再穿树林走到那边家属房,每天每天都是这样,一年365天都是这样。

安娜:黑龙江在中国最北边,冬天应该很冷吧?

赵立业:冬天零下30多度。

张丽华:我跟你说,这个手不能湿,湿的不能摸金属的东西,一摸就粘上了,冻上了。

安娜:零下三十多度,那不会冻死人吗?

赵立业:真有冻死的。

张丽华:对,你出去掉到哪块,出不来了,真有冻死的。

赵立业:那时候我们都发个大棉袄,棉帽子,裹的严严实实的。

张丽华:东北知青全是穿大棉衣,大棉裤,大棉帽子。零下三四十度,不是你们所说的华氏温度,是摄氏温度。

赵立业:有的手脚冻的都不行了,都坏死了,冻伤了。

张丽华:东北还刮一种大烟炮,风一刮,那个冷啊,还不能戴口罩,你戴着帽子,再戴口罩,哈气一出,眼睛就结冰了,真的睁不开,再冷也不能戴口罩,所以只能这么戴着帽子,脸露着,不能把鼻子戴上口罩,但这样脸就挨冻了,擦拉一下就全白了,冻成白块。

赵立业:面部,耳朵冻伤很多。

张丽华:脸冻了之后,不能烤火,也不能一下子进屋,否则会起大血泡,会烂脸。

赵立业:不能拿热水洗,必须拿雪搓,搓红了才行,好在那里雪冬天不带化的,一冬天全是雪。

张丽华:最早的9月份就下雪了,下了雪就不化,一直到来年4月份,主要是冬天长。没雪的时候就是蚊子,夏天蚊子特多。

赵立业:冬天的时候刚才讲的大烟炮,冰天雪地,夏天是蚊虫叮咬,瞎蒙、蚊子和小咬。

张丽华:瞎蒙很大,它们成群结队能把大黄牛叮死。蚊子都是大号的蚊子,一个能赶上北京三个蚊子的大小,隔着衣服就可以咬你。小咬是草里的一种飞蠓,体态很小,从衣领里袖口里往你身上钻,咬得你到处都是包,又疼又痒。所以兵团战士也有三件宝:蚊帐、水靴、破棉袄。

赵立业:所以说瞎蒙、蚊子和小咬,是东北三件宝。

张丽华:我们有时候去挖草药,都得戴着遮蚊帽,衣服口都弄好。你只要到草地里一走,蚊子、小咬,哗地一下全飞起来了。我们为了刨那点药,净喂蚊子了,那遮蚊帽根本挡不住小咬,小咬都钻进去,一咬都是大红包。

安娜:遮蚊帽就像养蜜蜂用的那个,草帽下有个帘子?

张丽华:对,就是那个,我们为了挡蚊子,挡小咬。

赵立业:东北夏天也很热,蚊子一咬就是一片,包上是包,蚊子盯的包上又有新包,都化脓了,很艰苦。

张丽华:因为那时候岁数小,十五、六岁,有时候上厕所苍蝇蚊子到处都是,浑身被咬的直哭,真是没办法了,咬的痒的啊,都无法形容,直哭。哭过去吧,你也没办法,哭过去就算发泄了,心里的委屈出来点儿,但那些包还是痒啊,真的,有时候特别特别的无奈。

安娜:没有办法处理蚊虫?

赵立业:处理不了,整个兵团那个是大草甸子啊,没法弄,夏天被蚊子叮得受不了的时候,我们有时候只能穿棉袄干活,夏天还得穿着大棉袄,蚊子叮不透。

安娜:后来你们回去过吗?

张丽华:我们后来回去了一趟,蚊子还是一样的蚊子,没草地了,都连成片弄成水稻地了。当时是各连弄的地,后来全统一改成水稻田了,大面积地种植水稻,回去看了看。

赵立业:原来的底子,破房子,还在那儿呢。我们的医务室是一个非常简陋的,就是一个坑,挖一个坑,上面搭上杨树干和茅草,叫地印子。

安娜:现在那个地印子还在吗?

赵立业:那个地印子没有了,当时挖地印子特别快,因为当年有很多从前线下来的退伍军人,刚到兵团时没房子,就都是挖地印子住的。我们知青去了以后,自己盖子房子住,后来又盖了家属房,盖了好几片,好几十栋家属房。

安娜:地印子就是在地下挖一个坑,上面搭点草。

赵立业:挖一米的坑。

张丽华:前面放一个窗户。

赵立业:窗户和我的床是平的。

安娜:怎么进去?

张丽华:开一个门,往下走,就像去地下室似的。

安娜:如果下大雨的时候是什么情况?

赵立业:这个水从窗户还有从门进去了,那个水跟我们床一般高,衣服,裤子,鞋啊,全漂起来了,水全进去了,挡不住。雨后屋就发霉,一发霉全是霉味,什么虫子啊,耗子啊,蚯蚓,地里面满是爬的东西……我们就是在地印子里面,医务室就在那里面。

张丽华:所以,那时候当地的生活就是那种条件,还容易生个病,哪有医生给他们看病。我们是知青培训出来的卫生员,在那儿就是他们的救命恩人,见了就是叫大夫。我们连还有一个脑瘫的孩子,什么都干不了,整天在床上躺着。我们就给她扎针灸,天天给她针灸,慢慢的扶她起来走路,后来她能下地,扶着炕沿走路。原来她谁也不认识,后来慢慢我们老去,就认得了,简单的字说不了,一见到他就:业,业,业,就是叫赵立业,一看见我就是:华,华。

赵立业:12岁的小姑娘,脑瘫,在炕上拉,炕上吃,在炕上待着。

张丽华:你像这种病人怎么去医院?也不可能送到医院,没有钱。

赵立业:我刚才说的这孩子她妈,她妈32岁就得了类风湿,跟50岁的老太太似的。类风湿什么都动不了,骨关节都变形了,牙关节,齿关节都咬不了,就等死吧。后来我跟连长请假,我说这个病人是不是得送去团医院,结果团里的医院根本看不了,说不行就送到哈尔滨。我们有团医院,有师医院,还有兵团总医院,这是我们兵团系统的。连长说就送吧,她也没钱,我们工资一个月32块钱,我还得自掏百十块钱带着,你得坐车啊,得吃饭啊,我拿了钱以后就陪这个孩子的妈,从连队坐拖拉机送到团部,再到佳木斯上去哈尔滨的火车,一路给我折腾惨了,一女人,裤腰带自己解不了,动也动不了,吃饭也吃不了,都得我伺候着,上车我得背着她,下车得给她找坐,全是背着,上厕所得背着,裤腰带解好了,然后再系裤腰带,吃饭得喂她,到哈尔滨医院一千多公里吧,整个都是背着,坐公交车,来回到医院,你想想有多难多累?人家都以为我是她儿子呢,问她多大岁数,以为50多呢,其实才30多。

安娜:后来怎么样了?

赵立业:后来住到哈尔滨医院里了,住了好长时间,好几个月,回来后来就好多了,就能吃饭走道了。

安娜:您做了这么多事,有没有觉得付出太多?

赵立业:一点都没有,从来没有想要回报,就觉得是应该的。

张丽华:让你干这个赤脚医生是对你的一个信任,我们就觉得咱们尽力吧,都尽力。我觉得有时候我们都超出所规定的了,我们挺主动的去做很多,如去挖各种草药什么的,这样可以替病人省很多钱。我们付出点时间精力,我们去采,采完回来加工,送给病人吃,又不收费。也挺累的,你想白天我们挖东西回来,准备这个,准备那个,晚上又得跑出去看病人,不到十一点都回不来,基本都是十一点以后,转完一圈,把东西收拾收拾,赶紧洗洗涮涮,睡觉,第二天赶快又得起来。我觉得一年365天天天都是这样。

赵立业:当时觉得挺快乐的,没觉得艰苦,现在想想多苦啊。

安娜:没有休息日?

赵立业:没有钟点,也没有钟表,天亮了就干活。

张丽华:那会人都没有表,后来我干赤脚医生很久了,我家给了一块表,我爸说至少你能给病人号个脉。当时知青都没有表,就连长有个表,用来吹哨,集合,起床。干活的时候,什么时候干完了,什么时候回去吃饭。吃完饭以后再洗洗涮涮,我们又开始准备今天要用的东西,晚上开始出去巡诊,转整个一大片农场,一天转上几遍。天天这样,也没觉得什么,那会没有说礼拜六、礼拜天休息休息的,没有。

赵立业: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受毛主席的教育,思想觉悟就是高,没有要求回报,也不讲任何条件,多苦都能忍受了,生存能力也强。

张丽华:就觉得既然人家信任你,你就不能让别人失去信任。我觉得我们这个就跟战争年代当兵打仗似的,当时在那种情况下,就想着怎么把这个任务完成,别的什么都不想,直到胜利,牺牲就牺牲了,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像我父亲他们,能从战争年代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

有时候我觉得我的点子还挺多,想着弄这个,一说我就去做吧,怎么说就怎么做,就是两个人鼓捣鼓捣,别管白天晚上,有时候半夜里就给他叫起来了,一起琢磨药。我们接生孩子经常也是半夜,人家来叫赶紧起来就去了,等你回来就是一个人穿树林往回走。那会想什么?也没有什么可想的,就觉得有病人需要了,赶紧去治,完成了,心里就觉得踏实了。而且我觉得我们在那块的时候,甭管什么情况都处理,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

赵立业:没出现过医疗事故。

张丽华:我们也没有什么大的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我们作为卫生员,可以说是保一方平安,等于保的是我们连队的人健康平安。

赵立业:就是及时解决这些职工以及家属们的疾病痛苦,都这么过来了,觉得挺难忘的,回忆起来挺有趣的。

安娜:他们对你们很依赖吧?

张丽华:对。

赵立业:他们觉得就是依靠,生命的依靠。

安娜:在你们去之前连里没有卫生员?

赵立业:没有,知识青年去了以后才有卫生员。连里面一下子一百多人了,后来家属又去了,家属去了事更多了,全是老弱病残,没有人看病怎么行?

张丽华:东北那个地儿特别大,特别广阔,你想象不到有多大的地方。像我们那个连,走出去十里地根本看不见人,真是荒芜人烟,没准你还碰到熊瞎子,碰到狼了。就是在那么一种环境,有的时候,可能过去就是自生自灭的生活。

安娜:有些地方的赤脚医生还要做消毒预防的工作,如防虫防害。

赵立业:我们没有那个东西,连消毒粉都没有。

张丽华:蚊子消灭不了,多的杀不死,前仆后继。东北兵团那块你想杀东西得派飞机,飞机撒药,而且飞机不可能因为蚊子给你撒药。都是因为地里有虫子,犯虫灾了,才派飞机给你撒农药。

赵立业:很艰苦,北大荒的赤脚医生和一般农村还不一样,我们那种生活的艰苦,那种缺医少药的状态,跟农村是完全不一样的。

张丽华:东北都是荒地,特别多,利用这些知青,来了之后把这儿开荒,种地,把它变成粮食地,产粮的地方,不让它荒着,这是一个目的。第二个目的是,东北那儿老打仗,在整个情况来说是一线,培养我们成为半武装人员。我们老半夜紧急集合,老训练这个,一旦打起仗来,这些人就得拿起枪来,就得上前线。

安娜:当时中苏关系紧张,但最后没打?

张丽华:最后战争没打起来。

赵立业:我们卫生员下连队支援秋收,掰苞米,走到苞米地里面,走着走着,青纱帐一下就到江边了。一看到黑龙江,都是小伙子,都跑到江边喝黑龙江的水,黑龙江的水很甜,很干净,拿军用水壶灌水,忘了那边是苏联了。正好苏联那边有瞭望塔,看见了很多人到江边来了,人家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当时人家边防部队开始集结了。我们还不知道呢,我们喝完水高高兴兴的还玩呢,主航道上就是苏联的船,冲过来了,我们也不知道干什么的,就听对面的枪响了,大伙趴在那儿谁也不敢动了,不知道怎么回事。

正趴着,一会一队我们这边的边防巡逻兵来了,问我们干吗的,把我们都带走了,说要调查登记,能查出什么?都是连队掰苞米的知青。据说这事儿立马弄到国防部了,通知到国防部了,说当时边界线出现了多少多少人……后来由连部和团保卫部把我们领回去的。

张丽华:像我们翻地耙地,都回不来,早上起来开车翻地耙地,地大着呢,中午回不来,人家食堂给送饭,在地里吃,吃完再接着干,一天12个小时,就那么干12个小时,我们那时候都十五、六岁,我当时15岁吧。

赵立业:都没长熟呢,现在说都是童工。

安娜:都是北京知青?

赵立业:北京的,上海的,天津的,哈尔滨的,杭州的哪儿的都有。

安娜:当年你们是主动报名去的?

张丽华:怎么说呢,赶上我们初中毕业。

赵立业:不去不行,只要毕业了,全走。

安娜:哪一年?

赵立业:1969年。

安娜:有人不想去吗?

赵立业:不想去不行,也有不去的,就组织动员,家里的父母得上学习班。

安娜:您做了几年?赤脚医生做了几年?

赵立业:我是1969年一去就干了,后来我就上学了,哈尔滨医科大学。

安娜:哪一年上的大学?

赵立业:1973年。

安娜:工农兵大学生?

赵立业:对,工农学员。

安娜:上了几年?

赵立业:三年,到1977年。

   
安娜:正好赶上四人帮倒台,你回北京了?

赵立业:对,四人帮倒台了,但我没能回北京,被分配到佳木斯兵团总医院了。

安娜:当时不是知青都有机会回北京吗,你没回?

赵立业:回不来,我当时提干了,回不来了。

安娜:后来您在佳木斯又干了几年?

赵立业:一直干到1980年。

安娜:最后怎么回来的?

赵立业:我净给人家知青办病退,开病假条,我同桌的大夫说人家都走了,将来你能在医院当个院长?不是还得砍柴火,还得挑水。后来说你赶紧办吧,填个表就办吧,到北京安置办就接收我了。接收我了,我就找院长说人家同意我回北京,院长特生气,说你这么年轻的大夫,怎么就走了,思想不坚定啊,把我说一通。他把我的三联单,就是调令,给撕了。我捡起来又粘好,又去找教导员,当时我们医院的院长和我们的教导员,关系不太和,院长到别处开会的时候,教导员签了字,当院长回来我已经走了。

安娜:回到北京还是医院?

赵立业:回到北京,我被分到一个单位的医务室,那时候已经算不错了,回来还干本行。

安娜:后来又干了几年老本行?

赵立业:一直干到1990年。一个机会调到房地产公司了,我就改行了。

安娜:您是哪一年离开兵团的?

张丽华:我1973年就离开了,没回到北京,当时北京谁也弄不进来,后来我去湖南,属于是干校。等我走了以后,后来听说有上学的,他们都说你要不走,肯定你能上学,我说谁也没长后眼,后来就是这样。

   
安娜:以后再没有做过和医学相关的事?

张丽华:基本没有。

安娜:哪一年回的北京?

张丽华:回北京是1978年,因为在外面上了几年学,学工了,后来得有三四年的时间,我才能动,这才调回北京了,在一个工业企业里。

赵立业:大部分赤脚医生后来都改行了,也有一部分没改行,继续深造了。

安娜:像您这样坚持到1990年的不多。

张丽华:不多,有很多都是坚持不了的。你做的这件事挺伟大的,能把这些不出名的,平凡的赤脚医生挖掘出来,而且深入到各地去了,整个摸了个第一手的材料。

   
安娜:走下去还是很有感触的,特别是小地方的,那种热情真的让我很感动,有些老知青都老泪纵横,说很感谢你还关注我们。

张丽华:真的,我们觉得你这么个小姑娘,有这么一个志向,真是挺让人佩服的,我们觉得像你这样的年轻人真的挺那个的。

安娜:还是你们做的事情更伟大,救死扶伤,还吃了那么多的苦。

张丽华:我们当时就是赶上了一个时代的大潮,我们这一拨人做事责任心比较强,真是让你干了,就觉得有这个责任心,真是拼了命的干,不考虑个人得失,不像现在的年轻人,得先考虑自己有什么利益,我们那会没有。

要是说起当年生活艰苦吧,真是特别苦,我们现在觉得已经过去了,都过来了。总的来讲,但是经过知青这一段历练以后,后来做工作的都能挑起大事来,甭管当时做的怎么样,后来回到城市,不论做什么工作,都特别能吃苦,都能把工作做的特别好。所以我觉得后来的社会,整个靠知青回来的这一帮人在干事,实际上还是知青这些人在支撑着。

赵立业:觉悟,还有一个觉悟。

张丽华:基础东西还是他们支撑的,有出类拔萃的,有出头的,但是大部分知青现在什么都没有了,社会给予他们的待遇太不公平了。好在现在有时候,大家还能往一块聚聚,有知青情怀还在,还特别浓。所以你能做这些事,大家肯定对你支持,真的,肯定特别热情。

安娜:非常谢谢您的鼓励,也谢谢您二位的时间和故事,我们今天的录音和录像会用在我今后的研究报告和书籍出版中,您二位是否同意?

赵立业:同意,没有问题。

张丽华:当然同意,我们支持你的工作。

访谈者简介

安娜(Anna Quian)

1993年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理察逊市,美国杜克大学脑神经学和东亚研究双学位荣誉毕业生,现就读美国杜克大学研究生院。

(0)

相关推荐

  • 知青:遭遇狼群的回忆

    遭遇狼群的回忆  作者:曹 军 我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回北京20多年了,但在25团的一段不寻常的经历,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那是1974年的事情,当时我是23连的卫生员,承担着连队几百人的医疗保健工作, ...

  • 【推荐诗人】何金成|记忆中赵英才连长的往事

    诗人简介 何金成:黑龙江省宝清县五九七农场职工,父母均为山东支边青年,曾以第二代北大荒人而引以自豪,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对祖国的诗词文化从骨子里喜欢,虽没正经上过几天学,但是是在知青老师们的 ...

  • 北大荒知青往事:放牛

    知青往事:放牛 张国辉 69年4月我下乡到34团15连后干过各种农活如夏锄.收麦.割豆.挖排水沟.积肥等等,有时早上要军训,夜里还要站岗放哨.当时我还不满十八岁,人长得瘦小,干什么农活都感到力不从心. ...

  • 韩湘生:思念我的故乡北大荒

    思念我的故乡北大荒 作者:韩湘生 作者韩湘生简历: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学会会员,中华知青作家学会副主席.现任<荒土文学>副总编<文学月报>杂志社编委<青年作家>网签约作 ...

  • [老知青回忆录]赵雨祥《红薯》第五集

    红薯(五) 同学们有了下饭的萝卜"咸菜",高粱米饭吃起来就顺口多了.但是,解冻后的咸萝卜却像海绵,咬在嘴里软绵绵的,难吃极了:可又没有别的菜,再难吃也得吃,总比没有菜强. 青年点的 ...

  • 《连队的卫生室》 杨 永

    简介 诗 人 杨永,生于石河子,长于安集海.1975年毕业于一四二团中学.同年,到一四二团二营七连当农工.1980年7月考上老师,1981年调141团5连任小学教师.1986年调河北保定蠡县教育局工作 ...

  • 知青往事:催生针之痛

    当知青,讲知青,纪念知青.让我们一起倾听知青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我是1968年9月16日到内蒙古临河县上山下乡的北京知识青年,屈指算来已有四十六个年头.2012年为了纪念我们上山 ...

  • 访谈 | 青葱岁月——知青赤脚医生访谈录之十三

    吧啦原创文学,陪你走过每一个有梦的日子 一位生长于美国的90后华裔女孩,喜欢钢琴.游泳,是个典型的学霸.2011年考入美国名校杜克大学读脑神经专业时,从来不知道"文化大革命.知识青年&quo ...

  • 访谈 | 青葱岁月——知青赤脚医生访谈录之十一

    吧啦原创文学,陪你走过每一个有梦的日子 一位生长于美国的90后华裔女孩,喜欢钢琴.游泳,是个典型的学霸.2011年考入美国名校杜克大学读脑神经专业时,从来不知道"文化大革命.知识青年&quo ...

  • 访谈 | 青葱岁月——知青赤脚医生访谈录之七

    吧啦原创文学,陪你走过每一个有梦的日子 一位生长于美国的90后华裔女孩,喜欢钢琴.游泳,是个典型的学霸.2011年考入美国名校杜克大学读脑神经专业时,从来不知道"文化大革命.知识青年&quo ...

  • 访谈 | 青葱岁月——知青赤脚医生访谈录之六

    吧啦原创文学,陪你走过每一个有梦的日子 一位生长于美国的90后华裔女孩,喜欢钢琴.游泳,是个典型的学霸.2011年考入美国名校杜克大学读脑神经专业时,从来不知道"文化大革命.知识青年&quo ...

  • 继往开来,用勤奋与头脑回答青葱岁月——高一下学期第十二周主题班会

    继往开来,用勤奋与头脑回答青葱岁月 高一(1)班徐平老师 期中表彰及考试背后的思考 每周一歌<one two three>,曲调欢快,同学们很喜欢.班委会准备了丰富的奖品,逐一为期中考试取 ...

  • 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 第十一、十二集

    第十一集 共和国摇篮 中国国家博物馆保存着一枚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大印,这件珍贵的文物,见证了一段怎样的历史呢? 九十年前在江西瑞金诞生的临时中央政府,为什么被人们称作共和国摇篮?临时中央政府有什么 ...

  • [老知青回忆录] 学徒(十二)

    学徒(十二) 到了1972年的6月末.由于国际形式的紧张,抚顺发电厂民兵营开始集训,我们清河的二十多名学员,全部编入抚顺发电厂民兵营,编制在修配分场民兵排.实际上如果没有我们清河电厂的二十多名学员,抚 ...

  • 日复一日的钩织,理顺了时光的轨迹,温柔了岁月,瑞灵公主裙十二

    日复一日的钩织,理顺了时光的轨迹,温柔了岁月,瑞灵公主裙十二您的赞赏是对舞溪最好的支持喜欢我们的视频教程就点下面的  在看

  • 【中华诗词名人录】(28号)入选诗人:章荔玲《知青是藏在岁月里的书(外十首)》//2021东方典藏●金榜名篇

    <中华诗词名人录>珍藏版书刊 玫瑰主编微信:13665752749 投稿邮箱:1903682766@qq.com 善意提醒:投稿出书,请认准世界楹联中国诗人作家网协会品牌,保护自身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