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的童年》| 比起印式教育,中国教育到底差在哪里?

教育在人,

别让成绩制约了人性。

——旧故麻袋

文丨旧故麻袋

《他乡的童年》第三站来到了印度,作为中国的邻国,我们对它的了解并不算少,但大多数评价都不太正面。
印度,一个常常出现在我们吐槽文里的国家,脏乱差自不必多说,一听“干了这杯恒河水”,都能让人心中一颤,更别提那些稀奇古怪的习俗、种姓制度、奇葩的政策了。
但印度除了有些奇奇怪怪的社会现象和环境外,也有让我们惊讶佩服的一面,比如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印度人担任CEO的比例高达30%,为什么在这么极端的环境和社会背景下,能够诞生这么多优秀的人才?这自然和教育密不可分。
印度的教育是引导式的,并不是老师教你多少就是多少,而在于你想知道多少。在课堂上,你无论有没有考虑好思路,只要你想反驳老师的观点,随时可以举手发言,而且课堂会围绕这一个论点讨论下去,直到产生一个结论为止。
比如纪录片的开头就讲了印度大学里以《哈利波特》故事为蓝本讲法律的课堂,讨论的话题很有意思,如果法官在裁决时感受到了惩罚的快感,那就不是公正,是在复仇,一个学生对此提出异议。
这样的异议,老师会怎么做,这堂课的法律老师说:不被挑战的课堂,就不是成功的课堂。回看国内教育,若是课堂上无缘无故打断老师上课,提出的问题还模棱两可,你估计会被老师请出课堂。所以,印度的孩子从小就巧言善辩,到社会上,工作上也是一样,能够及时提出问题,并寻求一切办法解决问题。这一点,中国人就很吃亏,因为我们擅长的是执行,大部分人只会埋头苦干。
之前看电影《起跑线》,发现印度的教育资源和中国相似,价高者得,你不仅要学习成绩好,家庭也是重要的考核目标,印度没有学区房这一说法,但比中国更为苛刻,想要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那更是难上加难。
印度电影《起跑线》

众所周知,印度有着严格的种族划分制度,正因如此,很多印度中产阶级看不到上升的通道,同时也异常恐惧自己的孩子会掉落阶级。所以,他们特长注重孩子的教育,在教育的焦虑上,甚至远远超过中国家长们!

对于一个印度中产阶级家庭来说,孩子有出息的标志就是操着一口流利的英文,获得一所名校学历,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们会从幼儿园就开始想尽办法送孩子上重点学校,上数目繁多收费昂贵的私教。

但贫困地区的孩子怎么办?永远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就应该被遗忘吗?有一支公益团队,专门给印度贫困地区安装电脑,并取名为“云中教室”,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接收到外界的更多信息,给他们未来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这时候,印度的“自主学习”出现了,什么是自主学习?因为“云中教室”里的电脑数量有限,孩子们必须围坐在一起用电脑学习,孩子们会自觉组成学习团队,学习并讨论。
也许你会说,让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不好,万一沉迷电子游戏怎么办,毕竟中国学生沉迷游戏的案例历历在目。可在印度,老师和家长都不带怕的,而且觉得越早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越好。因为你要在给孩子展示电脑强大功能的同时,也要展示电脑的积极用处,而不要让孩子觉得这仅仅是台游戏机。
比如在印度的小学学校课堂上,老师会问:“网上购物更环保还是线下购物更环保?”学生们一致回答说网上购物,原因是:大家都这么说。老师又问:“那你们有没有去找找看持相反观点是怎么说呢?”然后学生们开始纷纷举手发言,这样的引导式学习很好用,告诉学生要保有自己的观点,而不是随波逐流。
纪录片中,一位大企业家的孩子问他父亲:“如果你回到中学时代,会对你的校长说什么?”父亲说:“让我们自主学习。”
学习不仅仅在于传道受业解惑,还在于思考,我们不仅要灌输,还要引导,自主思考,才有讨论、有陈述,有自己的判断。
纪录片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一位在国内被老师整抑郁了的孩子在印度得到救赎的故事。
这个男孩,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好动,在国内常常受到老师严厉的斥责,说他是世界上最不乖的孩子,甚至说他不该活在这个世界上,这让孩子产生了自我否定、厌学等情绪。由于母亲工作的关系,他跟随母亲来到了印度,结果发现,通过在印度的学习,男孩变得开朗,甚至富有创意,爱上学习。于是母亲打算长住印度,即便是要更努力的工作才能负担得起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母亲也觉得值得,她不想让孩子在回国内接受教育,她希望孩子每天开心的去学校,开心的生活。
但印度的教育都是优质教育吗?当然不是,因为有将近57%的女孩子,会从中学退学。原因有很多,性别上的不平等是最大的因素。
印度有对夫妇专门制作了一本关于“月经”的漫画书,大受好评,甚至远销国外,这对印度夫妇的初衷就是让印度的女孩子们了解什么才是月经,并不是所谓的污秽,也不是你自己不健康,而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在一堂生理推广课上,老师问,有多少同学的家长给自己解释过什么是月经,举手的寥寥无几。
我再回过头想,我自己好像也并没有被教育多少,至于我是怎么了解月经的,回忆起来好像也没什么渠道,很奇怪的,自然而然就知道了。不过直到上高中,我才能正常去买卫生巾,初中的时候买卫生巾,生怕被同学知道,觉得很害羞,感觉这是难以启齿的事。
教育的根本是什么?教育在人,而男女平等,并没有什么男生做得到的事是女生不能做的,有些职业,男人未必有女人优秀。
从印度的教育看中国教育,我们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异之别,但我们都把教育看得太满,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身,繁重的学业压垮了学生的肩背,焦虑的分数折磨了一代又一代的家长。学识不是家长所期待的,分数才是,因为只有更高的分数,才能上更好的学校,就意味着多一条出路。
但教育之所以教人育人,是教生存之道,教为人之本,育善意、育心境、育知识。
我们这一代错失了太多的乐趣和生存技能,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父母可以从《他乡的童年》里学习到,成长到,为即将诞生的孩子留一些新的教育方式,不单纯追求成绩,让孩子有更多的发展。
(0)

相关推荐

  • 赢了老师,输了孩子

    (823) 赢了老师,输了孩子 下午第二节课,楼梯口碰到了陈老师,她们班的一名学生下午没来上学,学生家长又拒接她的电话,她只好找和学生同村的一名教师帮忙联系.据陈老师讲,这个学生经常违纪旷课,而家长以 ...

  • 闲说"积懒成笨"

    这几天闲暇时翻微里文章,"积懒成笨"一词高频出现.张丽钧老师特地写一文,强烈建议将这个词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积懒成笨,一看到这个词儿就有种堵心的感觉,想起二十多年教学生涯中的所有遇见,敲 ...

  • 亲子教育文章(学习习惯的好与坏,决定了孩子将来能走多远!)

    学习习惯的好与坏,决定了孩子将来能走多远! 点击上面   免费订阅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怎样的习惯,才算得上是好的学习习惯呢? 1.事先知道预习 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述的时候,学生不会因为一无所知,从而听的 ...

  • 学生第一·热闹的群

    (223) 学生第一·热闹的群 七年级的心生长币已经启动,一天来,李老师又开始在想家长轮值的事,殷老师正准备征集一下孩子们的心中所想,年轻的张老师则抱着书不停地在三.四楼间往返.为了我们心里的一种梦想 ...

  • 老师有话对你说

    作者:遂平县沈寨镇中心小学 常江威 各位家长,新的学期开学已经两周了,周五下午,我对数学第一单元做了检测,试卷一直改到晚上9点多,看到有些孩子的成绩,我觉得很扎心. 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关于异分母分数的加 ...

  • 家长真的理解孩子吗?

    家长真的理解孩子吗?这是困扰我很多年的一个问题. 也许很多家长会说:"废话,他是我生的,我还不了解?" 真的吗?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亲身经历过的一些事情. 1.有一天,一个学生跟我聊天 ...

  • 上网学习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由于疫情的影响,全国的大中小学不得不延期开学上课,为了在防控疫情的同时确保千千万万个学生的学习不受影响,教育部也是花费了不少心血,做了大量的准备动作,以便做到真正的"停课不停教.不停学&qu ...

  • 中国电影到底差了韩国电影几条街?

    你因欲望在这个世界所受的苦, 不要算到梦想头上. -- 花大钱 文丨旧故麻袋 ∨ 2006年,我第一次看到奉俊昊导演的<杀人回忆>,心中满满的疑惑,原来韩国人不仅能拍好傻白甜和大长腿,还能 ...

  •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中国孩子到底缺少什么样的教育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中国孩子到底缺少什么样的教育

  • 今日分享|他乡的童年--中国篇

    他乡的童年 中国篇 传统是现代的童年,当我们面对未来,传统成了我们一再希望汲取的力量.然而在一个开放的世界里,孩子们的语言注定不同.我们的传统要如何教给下一代,让他们更好地融入未来世界. 在这一集中, ...

  • 豆瓣9.1的爆款纪录片《他乡的童年》:教育没有“理想国”

    "教育焦虑",一直是不少中国父母的真实写照,如何解决焦虑,也一直处于教育话题的风口浪尖.为了探寻解决之道,去年的11月,纪录片<他乡的童年>的导演周轶君和她的团队,开始 ...

  • 除了他乡的童年和零零后,还有哪些中外教育纪录片值得看?

    最近有两部教育类纪录片大火,<他乡的童年>和<零零后>. 这也是最近更文不多的原因,一有空闲时间就刷片了. <他乡的童年>主要目前已经更新了5集,展示了日本.芬兰. ...

  • 《他乡的童年》完结,这一次看国内教育,我看到了我自己!

    精神的浩瀚, 想象的活跃, 心灵的勤奋, 就是天才. --狄德罗 文丨旧故麻袋 ∨ <他乡的童年>迎来了完结篇,兜兜转转好几个国家,最后回到中国,终于能正视一番我们本土的教育和生活在我们身 ...

  • 【完整版】孤独LP如何炼成母基金|中国教育电视台《艾问人物》

    【完整版】孤独LP如何炼成母基金|中国教育电视台《艾问人物》

  • 美传染病专家在印死亡,中国医生的说法来了

    美传染病专家在印死亡引"疫苗失效"猜想,中国医生:目前无法判断死因 美国一位印度裔传染病学专家在回印度探亲时感染新冠病毒,不久后病逝于印度.但刺激舆论神经的是该专家之前已接种过两针 ...

  • 【预告】中国母基金如何生长?|中国教育电视台《艾问人物》

    5月8日(本周六)22:30,中国教育电视台<艾问人物>系列节目之<艾问母基金人物--王忠民>将在CETV4上线播出.本期节目,主持人.投资人.<艾问iAsk>创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