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天使:创业团队谈股权,可不可以不伤感情?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有的团队非常讲究股权分配的方法,最后还是很快分崩离析,有的团队拍拍脑袋就定下了这事,最后共同披荆斩棘开创了一片天地。
人们在讨论分股权这件事的时候,更多地在探讨怎么分才更合理更公平,直接进入了方法(术),但是,比方法更重要的,是对于分股权这件事的心态(道)。再怎么精细的股权分配模型,都代替不了团队信任和共识的建立。因此,这篇短文,我只聊聊心态。
先说个粗暴的结论:伤了活该,伤也得谈。
再来个文明点的解释:谈股权的确是有可能伤感情的,但是如果连这点事都处理不好,这个团队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
谈股权最核心的是两件事是什么呢?一是怎么分,二是怎么退。分多少,是对每个人价值的初步衡量;怎么退,是对未来散伙的提前安排。
两件事都比较敏感的原因在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重要的(这很正常你我都一样),是值得更多的;每个聚到一起想要干点什么的团队,在最初都是情投意合的,但最后却都是可能散伙的。恰如每一对恋人在相识之初,都不是奔着分手去的,但最终分手的概率远大于不分手的概率。合伙与恋爱相似,散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谈股权,是要提前面对每个人天性里的那点贪嗔痴。嗯,从这个角度说创业是一场修行,倒也恰当。
然而要承认的是,规则谈得太多,感情可能就淡了。创业这事,如果获得巨大个人利益的前提,是忍受一个冰冷没有人情味的团队,我想人们宁愿不去创业。况且,没有感情的团队,本身就不可能走得远。
另一方面,只讲感情不讲股权划分,最后当利益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的心态一定会发生改变。真功夫的两个创始人,在有亲戚关系的情况下,生生把一方送进了监狱,就是例证。创业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财务自由,到后来却连人身自由都没有了。这种深刻教训,值得深思。
那么问题来了,股权需要好好谈,谈得多又可能谈生分,到底怎么搞?
我的建议就是:硬搞!(这算什么答案啊?!)我觉得没什么更明智的答案,就是面对问题而不逃避问题嘛。
怎么叫硬搞呢?就是大家还是要共同认识到认真谈的必要,认识到“丑话说到前头”不是彼此不信任,恰恰相反,是因为大家都有规则意识。在股权——这个最底层权益上达成共识,未来在具体事宜上的分歧才不至于不能解决。
尤其不能认为,“我们这事八字都还没一撇呢,你就这么想我?”正是因为这件事八字还没一撇,现在大家这么谈,才不是针对具体一个人。如果要讲不信任,充其量是对人性的不信任。我很认同这句话,“别考验人性,因为人性经不起考验”。这并不是悲观主义,人性的可贵恰在于提前意识到这一点,而通过提前设置规则,避免事情发展到非要考验人性的地步。
谈的时候可以找个舒服宽松的环境,去爬山,去喝茶,来个谈股权之旅。总之用最开诚布公,最透明的方式谈,消灭一切潜台词。团队的最高情商,是透明,而不是读懂彼此的潜台词。有什么话都讲出来,这份坦诚或许有点赤裸裸,但恰能让团队走得更持久更长远。
分股权的方法上当然是有可推荐的办法的,分股权,怎么分都不可能绝对的公平,能力学历贡献资源参与程度这些固然可以分门别类的加权打分,但哪一项是能够精确计量的呢?况且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今天的分配,如何与明天的发展匹配呢?
聪明的办法就是接受当下的相对公平,留出弹性的空间,比如设置好期权池,未来大家按照贡献动态来分配。
那么关于退出呢?无非是退出的价格,不要拖垮整个团队,也不要对于退出者过于不公平。大家提前商量一个退出价格的计算方法就好了。这个方法在未来未必是绝对公平的,但程序上是在大家不针对任何人的情况下今天定下的,它就是公平的。
我们要做的是,谈好股权,然后忘掉股权,去做事。让每个人把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说出来,通过讨论,从内心感到公平合理,合理到谈完这件事,落实到纸面上,就可以彻底忘掉这件事,全心全意做该做的事。
要知道,创业这件事,是有多少激动人心的好事等着我们一起去创造,去完成啊!
加油,创业者!
以及,我会接着写文章,逐条讨论怎么安排成熟条款,回购条款,全职劳动条款和期权池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