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第三
二十二
或曰:“管仲俭乎(2)?”曰:“管氏有三归(3),官事不摄(4),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5),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6),有反坫(7),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8),孰不知礼?”
【注释】
(1)管仲之器小哉:管仲,春秋时期齐国人.姓管,名夷吾,字仲.为齐桓公的宰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器,器量,器度.
(2)管仲俭乎:俭,节省,不浪费,节俭.
(3)管氏有三归:管氏,指管仲.三归,娶了三个姓氏的女子,有三处府宅.
(4)官事不摄:官事,各项职责事务.摄,兼摄,兼管.
(5)邦君树塞门:邦君,诸侯国的国君.树,树立,立,动词.塞门,在大门口砌筑的一道短墙,类似于屏风、照壁一类的内外视线间隔物.
(6)邦君为两君之好:好,会.两个诸侯国的君主会见,以示友善.
(7)有反坫:反坫(diàn),坫,土筑的平台.互相敬酒后,把空酒杯放还在坫上,为周代诸侯宴会时的一种礼节.
(8)管氏而知礼:而,连词,假如,如果.
【译文】
有人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管仲娶了三个姓氏的女子并有三处府宅,各项职事都由专人负责、从不兼摄,这些哪里说得上是节俭呢?”“那么管仲懂得礼制礼节吗?”孔子说:“国君在宫殿前立有塞门,管仲也立了一个塞门;国君设宴招待外国君主,设有放置空酒杯的坫台,管仲也设有这样的坫台。如果说管仲懂得礼制礼节,那谁不懂礼制礼节呢?”
【感悟】
管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被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尊称为“仲父”。但是,在这一章里面,孔子却毫不客气的批判了管仲的三大缺点:器量小、生活奢侈、僭越礼制。可是,我们如果再读到《论语》的后续篇章,就会发现,孔子还有多处对管仲的评价。这里,我们仅举其一。我们来看《论语·宪问》的第17章,子贡和孔子的问答: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康有为在《论语注》中说:“盖仁莫大于博爱,祸莫大于兵戎。天下止兵,列国君民皆同乐生,功莫大焉,故孔子再三叹美其仁。宋贤不善读之,乃鄙薄事功,攻击管仲,至宋朝不保,夷于金元,左衽者数百年,生民涂炭,则大失孔子之教旨矣。专重内而失外,而令人诮儒术之迂也。”看来,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是非常全面而客观的,岂是我等芸芸小辈经常的断章取义和见树不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