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

熟悉马斯克的人都知道,他经常拿“第一性原理”来唬人,强调他的所有创业成果,都要归功于“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

那么,马斯克津津乐道的这个貌似高大上的“第一性原理”,到底是个什么原理呢?

首先我们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性原理”可以是个物理学原理,也可以说是个哲学原理,但归根结底在马斯克看来,是一种思维方式,甚至是一种行动方式。

下面的内容会比较烧脑,但我依然希望各位耐心点看完它,有时间刷抖音,真不如来个思维的冲浪有价值的多,实际上,也有趣的多。

好了,开车。

说到“第一性原理”,大多数人会引用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每个系统中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它不能被违背或删除。”

具体来说,亚里士多德的提出“第一性原理”,主要用来指代那些“基础的(basic)”、“原始的(fundamental)”、“自证的(self-evident)”的假设与猜想,并不可从其他已有的定理或是经验定理推导、演绎得到的理论。

当然,这些话有点唬人,实在理解不了的话,你可以这样理解,就比如因果律,我们说“凡事总有原因”,那么那个最基本的、最本质的原因就是“第一性原理”。

用大多数中国人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讲,我们可以把“第一性原理”理解成本质的、理论性的原理,从而和“经验性的规律”加以区分。

所以,正因为“第一性原理”是本质的,同样的逻辑放到当前的物理学范畴,“第一性原理”往往被指为量子力学计算,就是因为量子力学是能够从根本上计算出来分子结构和物质的性质,这样的理论更接近于反映宇宙本质的原理,故而称为第一性原理。

同时,从第二个意义上讲,因为“第一性原理”是理论的,所以它是指某些硬性规定或者由此推演得出的结论,与之相对的则是“经验参数”——通过大量实例得出的规律性的结论。

从物理学上讲,作为评价事物的依据,第一性原理和经验参数就是两个极端。第一性原理是某些硬性规定或推演得出的结论,而经验参数则是通过大量实例得出的规律性的数据,前者被称为理论统计数据,后者被称为实验统计数据。

虽然从数据本身来讲,“第一性原理”之下产生的理论统计数据和实验统计数据没有本质区别,但从原理来源可以清楚的看出,第一性原理更加自洽和体系化,而不会如经验数据一样,有着严格的适用范围。

第一性原理基础上的公理和公设则是自洽和完备的,其理论本身不依赖任何经验公式、实验观测。

这样说太抽象,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牛顿经典力学,其实际上就是牛顿运用“第一性原理”的产物。

牛顿没有经过任何经验公式和实验观测,仅仅是被苹果砸了一下,脑子转了一下就突然开了窍,悟出两个基本假设:

(1)引力:物体运动不是因为其内在的本性,而是因为受到外在的“引力”的影响。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使得物体向地球运动,行星围绕太阳运动,也是由于太阳的“引力”。

(2)惯性:物体将一直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让它静止。物体默认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由此牛顿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搭建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基础框架。

这两个基本假设,就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第一性原理!

第二个例子是欧几里德利用“第一性原理”创造几何学。

他通过23个定义、5条公设和5条公理,演绎推理出 467 个命题, 建立了至今仍在广泛使用的欧式平面几何体系。

我们都知道欧式几何的五大公设:

公设1:两点间必可连一条直线;

公设2:直线可以任意延长;

公设:3:已知圆心及半径可作一圆;

公设4:凡直角皆相等;

公设5: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唯一的一条直线与其平行”

我们很容易就看得出来,这些公设都是一种“心灵的游戏”,属于人脑的归纳、演绎产生的逻辑自洽学科,明显区别于化学、生物等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

好了,讲了这么多枯燥乏味的东西,到底和“硅谷疯子”马斯克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先来看马斯克自己是如何阐述他自己理解的“第一性原理”的?

这里引用他的两段原话,第一段话如下:

“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对别人已经做过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也都去做,这样发展的结果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

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说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第二段话是马斯克在跟钱颖一教授对话时所说:

“想理解那些反直觉的新事物,我觉得物理学提供了一个最理想的研究框架。比如说,量子力学就是违背直觉的,现实世界似乎并不是那样运转,而事实就是,并可以通过实验高度精确地验证。物理学之所以能够在这些反直觉领域取得进展,就是因为它将事物拆分到最基本的实质,再往上推。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方法,事实上也是了解新事物、探索未知领域的唯一有效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非常善用类推(analogy)方法,在别人正在做的事情上做些微小调整。类推提供了捷径,不需要大量思考,这在日常生活中没什么问题。我们不可能万事都用物理学第一性原理,那需要太多计算。但第一性原理对于了解新事物极其重要。

如果用类推,你无法知道什么是真正正确的,什么是真正可能的。类推看上去很诱人,很有说服力,但只是个故事而已。”

钱颖一对话马斯克

这两段话基本涵盖了马斯克所理解和运用的“第一性原理”的全部要义。

我们一条一条分析:

1、马斯克之所以采用“第一性原理”首先因为马斯克认为,这种思维方式才是正确的,类推或比较的思维方式,虽然比较容易理解事物,但很可能是错误的,跟事物的本质差之千里。

这点很重要,比如,我常常说中国人喜欢编段子,而不喜欢说理,为什么?因为编段子就是个典型的类比思维,非常省事不费脑,把A随意比附到B上,甚至频繁使用谐音梗,完全不顾及两者性质完全不同的事实,结果就是中国人的逻辑在相互逗闷子中越来越差,完全无法正确思考,面对稍微复杂点的事物,就会无法进行正常的分析判断。

而“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本身就要求自洽完备,逻辑不过关的人,很可能在第一关就被淘汰了。

2、世界的真相往往是反直觉的,如果不用“第一性原理”去研究、去思考,我们可能永远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被表象所迷惑,而把世界的真相当做是不真实的臆想。

比如马斯克提到量子力学就是反直觉的,和我们的现实观察相悖,我们如何能从日常生活中意识到,原来“人类的观察本身也参与到我们眼前世界的构建中”呢?这不是臆想吗?

但实验结果却真实的印证了它的正确性。我在之前阐释量子力学的时候,也说过,我们之所以无法理解量子力学的结论,是因为我们所观察的世界都是宏观的,我们无法直观到“微观的世界”,我们的观察也不足以大到影响宏观世界的表象,所以我们意识不到“事物的特性和观察有关”。

但正如马斯克所言,只有当我们把事物拆分到最小单位、最基本的实质时,我们才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所以不回到“第一性原理”,我们注定无法真正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

这就引入到第三条。

3、马斯克认为,运用“第一性原理”去思维才能接近事物的本质,只有看到事物的本质,把事物拆分到最基本的实质,再从本质往上走才是创新和探索未知的正确打开方式。

马斯克之所以敢在航天航空、电动车、太阳能上狂砸钱,不仅仅是出于一种“使命”,是他从年轻时就看到的人类最底层的需求,更加在于他通过“第一性原理”思维洞察到这些行业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这是其他人用类比思维,用经验发现不了的事实。

马斯克自己举了个例子,他说当年研发特斯拉的时候,研发团队发现传统电池组件市价评估其成本要600美元/千瓦,主要提供商是松下,很显然,这沿用的就是个典型的类比思维和经验思维。

但马斯克通过“第一性原理”思考,将电池拆解为各种金属元素以及其他成分,再对电池组件的生产流程、产地、供应链等进行组合式创新和不断地迭代优化,最终他发现,从伦敦金属交易所购买锂电池组的原材料,组合在一起,只需要80美元/千瓦时。

马斯克从中发现有巨大的价格差距后,于是在2013年开始自己建立了电池厂,开始大规模生产,投产之后电池的价格立马下降了30%,每年可以支持150万辆电动车对电池的需求。

再比如,马斯克在创办SpaceX时,美国航天界的主流观点是,造火箭发卫星的费用是异常昂贵的,而且要花不少时间,不是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这样的大公司根本干不了这事。

但美国军方、科研机构和大公司又有一种这样的现实需求:低成本、快速地发射小型卫星。

马斯克认识到,如果他能做到大幅度降低火箭发射卫星的费用,那么,一切将重新洗牌。

结果大家看到了,马斯克成功把火箭发上了天,这还是首款发射后还能再返回发射架原地的火箭,同样是为了疯狂节省成本。

就这样,马斯克用“第一性原理”干成了之前没人认为能够干成的事情,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第一性原理”对于马斯克来说,不但是一种思维方式,还是一种行动方式。

如果我们用比较思维来创新,一定是在原事物的基础上微小迭代,只有你用“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框架来创新时,你才会创造出真正的新事物和新物种。

其实,不只是在创业和创新上,我们常说,“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能力,一个靠谱的思维方式其实可以对你在几乎所有领域产生关键性的帮助。

就好比,我在剖析“野生国师”时,采用的就是“第一性原理”,通过把政治哲学的研究对象拆分到最基本单位——个人之上,从而列出了“野生国师”常犯的三种根本错误。

前段时间,有位读者说某公号的文章写得比较深刻,我笑了笑,跟他说这个号的很多文章不过是貌似深刻,其实擅长的依然是讲故事,他不过是能够把很多并不相关的故事用类比思维似是而非的拉到一起来形成一个貌似成立的观点,这同样也是“野生国师”常常用的伎俩,这种伎俩往往跟政治立场无关,而跟思维框架相关。

也就是说,即使两个人政治立场完全对立,但犯的是同一种常见的错误——类比思维。

如果一个人平日里并不擅长用“第一性原理”去分析判断问题,很难看出这些文章的逻辑漏洞来,却很容易接受那些咋看正确、实则经不起仔细推敲的观点来。

就如同马斯克所言,运用类比思维应付日常生活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也是必须的,因为大脑本身为了节省能量,会自动采用类比思维来应对日常生活,否则大脑会因为长时间高速运作而崩溃,这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所决定的。

但当我们做研究、搞创新,研究一些重大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再糊里糊涂用类比思维来糊弄了,想想前一段时间的“大棋党们”,你就知道,经常用类比思维来思考问题要闹什么样的笑话了。

(全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