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工作
对自我工作的一些小思考
从决定回来公司工作开始,自己就在不断的成长,用兴雨的话说“魏晓燕,你根本不是飞速成长,你简直就是光速成长!”我自己很清楚这句话背后的含义,也清楚兴雨说这句话时的那份激动与担心。
忙忙碌碌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过去,这个月的时间自己可谓是全情投入工作,充分践行了考拉那句“慢就是快”的真谛,一点点的去打基础,去学着做好我曾经当助教都不愿意去做的那些最基础最烦人的事情,所幸结果还都不错,这样慢慢的打基础最终也和很多人都是同一起点出发的了,我对我自己这样的结果也还算满意。但混乱终究是混乱,缺少积淀很快就会在实践中显现。飞速成长之后的弊端显现出来,自己还没有想清楚诸多工作的事情就已经让自己陷入了混乱,本计划给自己半年的时间去成长积淀,哪成想一个月的时间自己就跨过了曾经给自己定的半年的期限?飞速成长的喜悦掩盖了积淀不足的弊端,常人往往会沉迷于这份instant gratification中,从而忘记了真正长期的成长还是要靠积累,我也不例外。但很多时候我对我自己有要求,我不允许自己以这样的一个状态继续工作,以这样一个浮躁的状态去续行弯路,去误人子弟,我需要沉下心来积淀自己,积累自己,去想清楚这半年自己的首要任务抑或是成长目标究竟是什么,只有这样稳扎稳打的走下去,每一个阶段每一项业务自己才能够真正去做好,而不是说像如今一样只顾前行看起来只是平静的the tip of the iceberg,但其实水平面下已是危机四伏,前进的越快就越危险,总有爆发的那一天的,不会例外。从潍坊回青岛的高铁上,看着factfullness作者描述的人们自以为是的想法,突然就链接到了自己大脑中的某一个点,那一刻,自己好像想明白了什么东西。
国庆一期自己做老师带学生,实话实说有些兵荒马乱,甚至准备的也没有那么充分,跟助教一起反馈总结的时候也会发现自己第一天晚上很多东西就没有讲好,但所幸是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后两天助教们也觉得很不错。甚至是因为最后的结果也还可以,所以自己就放过了自己,很多细节性的东西就没有再去好好回忆和总结,过去的就过去了,全然忘记了历史的意义是教人避免重蹈覆辙,就是因为太多人都不懂的反思自己的历史,才会出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的现象。所幸第二期我没有选择一味的前行,而是退居二线去学习,重新以一个助教的身份去跟着Bella听课,亲自去和学生接触重新学习如何带学生,虽说其实最终的结果没有特别的好,但是抛去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的压力、委屈以及自己身份还未转变过来的空窗,我真的学到了特别多。Bella是个很真实的老师, 她在这个过程中真的是淋漓尽致的做自己,甚至都让我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真诚与相信,跟以往我跟过的所有老师的风格都不一样,对我的冲击也算蛮大,成长自然也很大。我在带学生的时候很难去突破那些形式的条条框框,甚至是说不能够明白如何把自己放在一个老师的身份上和大家相处,总之很多东西都很难自恰,自己也去好好想过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是自己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自己角色,另一方面其实是自己没有完全理解作为一个老师的真谛以及集训抑或是上课的真正意义在哪里(当然只是对我来说而已)。
人生的终极三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换到工作中来说“你是谁”“你为什么要做”“你要如何做”。前两个问题我都不用再多去考虑了,选择其成为了一份工作自然就会好好对待,多说无益。重点要叩问自己究竟要如何做一名老师,那就要好好探讨一下作为一个老师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了。这一个月以来我问过自己很多遍这个问题,琐事的忙碌其实让我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甚至说很多时候都是很麻木的去做这样一份工作,只是麻麻木木的去做工作而已,没有思考。而这一次自己带了课又去听了别的讲师的课之后,我开始反问自己,课堂的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只是教授知识吗?只是为了后期的课吗?好像不是的。自己开始把自己放在一个老师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立场不同,答案自然也就不同了。我努力的搜寻着自己脑中的好老师给我留下的印象,这么多年过去了,是他们教的知识让我印象深刻吗,是他们长得多好看让我印象深刻吗,是他们讲课的方式让我印象深刻吗?好像都不大是。高中以前印象深刻的老师都是关系比较好教给我很多人生道理的老师,那时候年纪太小都要忘了。高一的语文老师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和知识无关,那个时候她的存在像是一股清流,在所有老师一味的去追求应试成绩的时候她去培养我们的语文素养,让我们体会语文的美感,最重要的是,她很努力的用自己的经历来帮助我们拓展眼界。她会去跟我们分享她在大城市里感受的的芬芳和自由,给我们描述那样一个遥远却又美好的城市氛围,给那群小县城的孩子们带来远方的希望。再到后来是我高三的英语老师,这个曾经在澳大利亚生活过很开放的优雅女老师,高中时期英文一直都是我的弱项,小地方的孩子从小听力不好,其他方面的能力自然也就不好,那个时候没办法只能一遍遍的跑办公室多问多刷题用笨方法去提高成绩,虽说那个时候英文老师经常跟我讲跟读学习的方法,但这些对那时候的我真的没什么用,反而是那些她曾经在外生活的经历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认知让我看到了一个很不一样的世界。反观大学,最喜欢的老师当属于曾经一个非常有格调的毛概老师了,很不可思议,每一节她的思政课我都会认认真真的听完,每一个专题背后都是老师自己的思考、思维方式以及认知世界和生活的方式,每一张ppt都反映着老师对课堂的态度以及对待学术严谨认真的态度,甚至这些资料背后也透露着老师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那份对于教学的认真和对于知识的严谨深深的感染了我,让我思绪万千……回忆到这里,我开始问我自己,我想要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呢?首先毫无置疑的是专业知识绝对不能够差,但知识渊博不代表是个好老师,我有太多专业知识渊博但不会教学的老师了。再者,我自己认为的好老师都有这么一个特点,那就是在教授专业知识之余都会传递给我们她自己的价值观,调动我们的思考。都会带给我们一个新的不同的世界,逐步提高我们的眼界,带给我们一个往前奔跑的希望。原来,这是我想要的老师,原来对我来说,知识背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才是让我记住一个老师的点,我想获得的,只是这些。我好像明白了如何去做一个老师了,也好像明白了自己要带给他们什么了,也好像可以定位自己的集训和课堂了。
短短的几天集训,就算一直都在学习知识那能学习多少?所以集训的目的除了本身带有的活动让学生改变很多之外,还有一个是给这些学生提供一个新的打开世界的方式,去提高学生的眼界,看到更大的世界。以前跟可人骑车的时候我有问过她为什么喜欢孩子以及要养孩子,那时候她对我讲带孩子的过程是一个传输自我价值观的过程,你想一下你可以从小按照你的想法去培养孩子,按照你的价值观去塑造一个孩子,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具体的我也不怎么记得了,大体意思是这样的)那个时候的我不怎么理解这样一个观念,但现在我懂了,这是一个影响别人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塑造别人的过程呀,做老师又何尝不是呢?去教授别人知识的过程就是去传输自己价值观的过程,带着他们看到更好更大的世界,带给他们一个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的动力和希望,这大概才是我所认为的一个做老师的真谛吧。
我特别喜欢去记录东西,以前写点东西特别想要去解决问题,去找方法,这样让我反而觉得很受挫,后来的自己反而释然了,这万千世界,要解决的但解决不了的问题太多了,所以如今的自己只去记录我的看到,至于怎么做到很多时候反而不怎么去讲了,因为世界太大了,太多元了,每个人的困难也各有不同,怎么可能去写的尽呢?但总是有那么一批人只要可以看到就会去想办法做到的,甚至说只有看到才能想要去做到,才会有那么多后来的故事。所以说你能够让那么多人看到那么一种生活的可能就已经很棒了呀,希望自己接下来的日子可以去简简单单的总结沉淀,去带给一些人新的可能性。一开始于我来说,这只是份工作,但就我个人来讲,那就要对所做之事负责,做一件事就要尽力做好,才能不辜负自己的每一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