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发掘展现吐谷浑史多重样貌

2021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0年中国考古学新发现”在北京召开。会议揭晓了2020年“六大考古新发现”,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成功入选。该墓主人是吐谷浑王阿柴王。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9月,在距都兰县410多公里的甘肃省天祝县,也发现了唐代武周时期吐谷浑王族喜王慕容智之墓。该墓是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该墓葬的发掘,为研究吐谷浑王族历史及唐吐、唐蕃民族关系提供了重要史料,对于揭示唐代高等级墓葬规制、唐代民族融合与丝绸之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甘肃省武威地区还发现了弘化公主墓。北方民族史研究长期受限于史料匮乏的困境,本文结合弘化公主墓、慕容智墓以及文献中所载吐谷浑的相关记载,尝试推动吐谷浑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揭开吐谷浑这一消逝民族和政权的神秘面纱。

吐谷浑墓葬出土文物 作者/供图

吐谷浑兴衰史

——从辽东到西北

  吐谷浑是辽东慕容鲜卑迁入西北的一支,以首领而定族名、政权名。《北史·吐谷浑传》记载:“吐谷浑,本辽东鲜卑徒何涉归子也。”4世纪初,吐谷浑率部从辽东迁徙到阴山游牧,不久由阴山经陕北,向西南过陇山,游牧于今甘肃南部、四川北部、青海一带,建立政权。

  贞观年间,唐太宗派大将军李靖率军攻打吐谷浑。吐谷浑战败,首领慕容顺率部归唐,被封为西平郡王。慕容顺死后,诺曷钵即位,请求与唐朝联姻。为安抚吐谷浑、巩固西部边疆,唐太宗将宗室之女弘化公主嫁给诺曷钵。唐吐联姻,引发了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的不满,北攻吐谷浑。贞观十四年(640),唐太宗将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641年,吐蕃也将公主嫁给吐谷浑王诺曷钵,双方结成甥舅之国。唐朝、吐谷浑、吐蕃从而形成和平共处的态势。

  松赞干布死后,吐蕃大权掌握在大臣禄东赞手中,吐蕃开始向四周扩张,首当其冲的便是吐谷浑。663年,吐蕃与吐谷浑相互攻击,都遣使向唐求援,唐高宗都没有同意。吐谷浑大臣素和贵畏罪逃往吐蕃,泄露吐谷浑真实内情。禄东赞出动精锐之师,乘虚进攻,大破吐谷浑。诺曷钵和弘化公主率残部逃至凉州南山,居留9年之久。670年,为了牵制四处扩张的吐蕃,唐高宗派薛仁贵率军出击河源地区,意图帮助吐谷浑复国,但却最终战败。吐谷浑此后作为一个部族,散居青海、甘肃、陕西、宁夏等地,再也无力复国。弘化公主与诺曷钵上书唐朝,希望迁居大唐内陆。但唐高宗仍然希望吐谷浑回到故地,以遏制吐蕃,于是在672年,将吐谷浑残部迁到鄯州(今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大通河之南。但是,吐谷浑部落“畏吐蕃之强,不安其居”。唐高宗只得又将其徙于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设安乐州,以诺曷钵任刺史,由其自治管理。

弘化公主

——唐代第一位出嫁外藩的公主

  吐谷浑虽然一度驰骋西北,在中古时期扮演了重要的历史角色,但鲜少文字资料记载,以至于其历史多湮灭无闻。清同治以来,考古学家陆续在甘肃武威和榆中、宁夏灵武、陕西西安等地,发现了吐谷浑王族的墓葬,出土了墓志及相关文物,史学界由此才逐渐展开对吐谷浑历史的研究。而弘化公主墓的发掘与文物整理,在很大程度上有力地推动了吐谷浑史的研究。

  弘化公主,又名光化公主,武则天时改封西平公主,陇西成纪人。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出生,父亲是淮阳王李道民。弘化公主贤明聪慧,知书达理,嫁入吐谷浑后,她积极推进两个政权之间的联络与合作,友好往来频繁。642年至649年,吐谷浑每年都派使者向唐朝入贡。高宗李治继位后,拜诺曷钵驸马都尉,封青海国王。

  弘化公主下嫁吐谷浑,开创了唐朝将公主嫁与外藩的先例,推动了唐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不仅密切了唐与吐谷浑的关系,而且为丝绸之路的畅通创造了条件。《新唐书》记载:永徽三年(652)八月,弘化公主表请入朝,高宗遣右骁卫将军鲜于国济迎之。十一月,弘化公主和诺曷钵一起来到都城长安,为长子苏度模末(慕容忠)求婚,高宗以宗室女金城公主许配为妻,并于麟德元年(664)在京成婚,封慕容忠为左威卫大将军,宿卫京师。慕容忠去世后,诺曷钵的次子左武卫大将军、梁汉王闵卢模末来唐求婚,高宗把宗室女金明公主许配为妻。

  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唐朝将吐谷浑迁到了鄯州浩门(今大通河)。后因地面狭窄、范围有限,又惧怕吐蕃进犯,遂迁至灵州。唐朝还专置安乐州,封诺曷钵为刺史。

  698年,弘化公主病逝于安乐州红水城,享年76岁,灵柩于次年三月运抵凉州,葬于今甘肃省武威市城南20公里的凉州区新华镇喇嘛湾。

  1915年4月,弘化公主墓被当地民众打开,大量陶俑随葬品及墓志被掘墓者盗取。时任武威知县康敷容吩嘱商务会会长贾坛寻访,后将其墓志载回,放置于武威文庙保存。弘化公主墓志为正方形,边长68厘米,厚6厘米。正中篆书“大周故西平公主墓志”3行9字,四周雕刻缠枝草叶花纹图案,极为精美;志底文字25行,满行24字,楷书。此后,武威喇嘛湾又相继发现了代乐王慕容明、安乐王慕容神威、青海王慕容忠、政乐王慕容煞鬼、金城公主、燕王慕容曦光、元王慕容若夫人、大唐故武氏夫人的墓志。这些墓志的出土,为推动吐谷浑王族与政权的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

青海王慕容忠墓志 作者/供图

慕容智墓

——现存规格较高的吐谷浑王族墓

  2019年9月25日,在距喇嘛湾15公里的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祁连镇岔山村,发现一座墓葬,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一方墓志,题为篆书《大周故慕容府君墓志》。由此确认该墓为唐代武周时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喜王慕容智墓。慕容智是诺曷钵之子,死后于天授二年(691)九月五日,“迁葬于大可汗陵”。

  《弘化公主墓志》有“嗣第五子右鹰扬卫大将军”的记载,《成月公主墓志》称其为“诺曷钵第二女”。据上述资料可知,弘化公主和诺曷钵共育有五男二女。又据《大周故慕容府君墓志》所载,慕容智为诺曷钵第三子。

  慕容智墓为单室砖室墓,由封土、墓道及壁龛、封门、照墙、甬道和墓室等组成,封土呈丘状。墓道在墓室南部,内随葬有木构件、墨绘砖块、调色石、木旌旗杆及殉牲(马、羊)等。近墓门处东西两侧各设一壁龛。由砖砌墙和墓门组成封门墙,其中砖砌墙共四道,封门砖墙里侧、券门口内安设有双扇木门,门扉上安鎏金铜锁,扉面上均对称镶嵌有排列整齐、大小相同的鎏金铜泡钉。

  从弘化公主墓到慕容智墓,再到吐谷浑王阿柴王墓的陆续发掘,相关文物与史料不断涌现,未来吐谷浑史研究将成为北方民族史研究的一大热点。

出土文物

——见证唐代丝绸之路辉煌

  与武威境内其他吐谷浑墓葬相比,慕容智墓由于未发生盗掘情况,完整地保存了墓葬原貌。该墓随葬品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墓道近墓门处两侧壁龛有彩绘陶、木质仪仗俑群70余件(组),壁龛、甬道及墓室内随葬有彩绘陶、漆木、石、铜、铁、金银器及革制和丝麻织品等,共计220余件(组)。陶器有彩绘陶罐、素面双耳罐、陶盆及数量较多的彩绘人俑、骑马俑及狗、羊、鸡等家畜家禽俑。木器有彩绘天王俑、镇墓兽、武士俑、男女侍俑及带帷帐的床榻、门、胡床、马鞍、朱雀、玄武、羽人、凤鸟等。铜器有铜锁、各构件上的铜饰、铜勺、筷及“开元通宝”铜钱。铁器有甲胄,金银器为腰带饰、节约及革带饰,革制品为箭箙、腰带、方盒等。丝麻制品数量较多,覆盖于棺盖上,铺于棺床上及床榻帷帐上。棺木整体打包提取至实验室进行清理,棺内情况尚不明。

  这些文物再现了吐谷浑王族的威严仪仗,反映了吐谷浑王族富足的生活,见证了丝绸之路在唐代的繁盛与辉煌。特别是吐谷浑王族墓葬出土的一大批彩绘陶、木俑,造型生动,神态逼真,形成了吐谷浑王室强大的仪仗俑群阵容,是研究吐谷浑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唐代木雕,除新疆、陕西等地出土较多之外,其他地方保存不多。吐谷浑彩绘陶、木俑,在保存数量、人物造型、衣着打扮、形象发式等方面都是全国仅有的,彩绘木雕是吐谷浑王室人员死后随葬的一大特点。墓容智墓出土的彩绘陶、木质仪仗俑群,天王、武士、男女侍俑,制作精良,代表着吐谷浑王室的生活气息和王者气象,为研究唐代的雕刻艺术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

  慕容智墓出土的丝织品类型多样、质地细密、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其中,棺盖上的黄色织锦见有团窠连珠双龙纹,并穿插有宝相花图案,是唐代长安地区流行的“陵阳公样”风格。由于吐谷浑长期居住在青海并统治今新疆若羌(鄯善)、且末之地,地处中西交通要道,在丝绸之路和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中西交通贸易曾发挥过巨大作用。这些丝织文物,既是唐代丝路贸易的实物见证,也是唐朝与吐谷浑友好交往的实物见证。这些丝织物的发现,丰富和拓展了丝绸之路物质文化资料,对推动盛唐与丝绸之路沿线民族关系史、交通史、物质文化史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系甘肃省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国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