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总结的人生修养,能忍得了这三种常人不能忍的,都是高人
修身养性,享受人生,大家好,我是安远。
人生是一场修行,修身,修心,忍别人不能忍的,做别人不能做的。
苏东坡在他的《志林》一书中说:
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勤苦易,安闲散难;忍疼易,忍痒难;能耐富贵,安闲散,忍痒者,必有道之士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人生要耐得住贫贱是容易的事,然而要耐得住富贵却不容易;
在辛勤劳苦中安心生活很容易,但在闲散无所事事的状态里会很难安心度日;
要忍住疼痛比较容易,但要忍住发痒却很难。
一个人假如能把这些难耐难安难忍的富贵、闲散、发痒,都能忍受得了,则这个人必定是一个修养相当高的人。
人们之所以能耐得住贫穷,却耐不住富贵,是因为人们不会安心于眼前得到的富贵,欲望总是无穷无尽,永远不会知足停下。
而人在贫穷的时候,因为本来就一无所有,所见所闻没那么杂乱,欲望也就不会那么高,这样反而能在平淡的生活里自得其乐,开心度日。
一个人每天都勤劳地东奔西跑讨生活时,脑子里被各种事情填满了,没有时间和心情去想别的无关的问题,只想着钱能越赚越多,生活能越来越好。
而一个人一旦闲散下来,却不愁吃不愁喝时,因为时间太自由,要他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妥妥当当,就没那么容易了。
社会上能做到利用难得的清闲时光,去享受内心的清净安宁的人不多。更多的人是太闲了心里就会乱想,滋生出更多的物欲与情欲,进而去放纵欲望,结果给自己带来一些祸端。
《小窗幽记》里有句话这样说:
人生莫如闲,太闲反生恶业;人生莫如清,太清反类俗情。
这句话意思是说:
人生没有比清闲舒适更好的了,但太过于清闲反而会做出一些坏的事情来。
人生没有比清高更好的了,但是太过于追求高雅,又容易落入俗套,就是人们常批判的“附庸风雅”。
可见,人还是忙忙碌碌好,内心充实,日子看得见的一天天变好,生活也有奔头。
而人一旦闲下来没有了生活目标,可能会变得不务正业,慢慢人就废掉了。
快刀斩乱麻比价容易,但要抽丝剥茧就很难,疼痛能忍受是由于它清楚明白,而发痒不能忍受是由于它总是犹豫不定,难以理清。
疼痛能感觉到具体某一个点,而发痒总是一片。可见能忍受的了发痒的人是相当自控能力的人。
所以,在富贵中不失去自己的志向和修养,在闲散中守得住自己内心的安宁,在犹豫不定中不被突发的事情扰乱,这三件事情,只有具备相当高的修养的人才能做得到。
每天在这里分享国学智慧,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关注我。
同时欢迎你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朋友看到。
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