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方周易》说卦(1)

声明:此译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方周易说卦 

【原文】昔者圣人(1)之作(2)《易》也;幽(3)(4)(5)(6)(7)(8)(9)(10);参(11)(12)(13)(12)(14)(15)(16);观(17)变于(18)阴阳而立(19)(20);发(21)(22)于刚柔(23)而生爻;和顺(24)(25)道德(26)而理(27)于义(28);穷理(29)(30)(31)(32)(33)于命(34)

【译文】从前智慧最高超的人创作了《易经》;深刻而长远地帮助在知识渊博之人的聪慧中因而产生了蓍草占卜;三为奇数二为偶数并且依靠它们来计算;显示变化用阴阳因而设立了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卦符;发布文章挥毫书写用贯穿一切事物两大对立面的事情因而产生了爻辞;《易经》和协顺从社会共同的道德准则因而文章的含义和观点都是合乎正义的事情;深究其中的道理全面了解《易经》固有的特点就会认为《易经》叙述的内容都是来自于生活。

注释:(1)“圣人”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孟子·滕文公下》:“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淮南子·俶真训》:“下揆三泉,上寻九天,横廓六合,揲贯万物,此圣人之游也。”(游:称赞)

(2)“”创作,制造。《孟子·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3)“”深,深远的(深刻而长远的)。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是谷也,宅幽而势阻。”

(4)“”辅佐;帮助。《书·大禹谟》:“益赞于禹 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孔传:“赞,佐。”

(5)“”引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对象、范围和原因的介词。可译为:在、向、到、从、对于、由于、在…中、在…方面(上、中)。《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6)“”指知识渊博或技能超群的人。王嘉《拾遗记·后汉》:“京师谓康成为'经神’。”

(7)“”聪慧。《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8)“”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所以”。《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9)“”滋生;产生。《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想;思索。《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为今之计,如何生个计较,送开那冤家,等女儿另招个佳婿,方才称心。”

(10)“”蓍草。古代常以其茎用作占卜。《诗经·曹风·下泉》:“冽彼下泉,浸彼苞蓍。”

(11)“”通“叁”。即三。《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2)“天地”奇偶。天地在古文中属于阴阳范畴。文献中的阴阳,有以下具体的指称:指山丘的北面和南面;特指北河星以北和南河星以南;古代指宇宙间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指天地间化生万物的二气;天地;日月;昼夜;寒暑;春夏和秋冬;雷电与雨雪;君臣;夫妇;男女;指男女之生殖器;律吕;奇偶;动静;开合;依违向背人间和阴间;死生,生杀;古代指有关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的学问;指负责研究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学问的人;指星相、占卜、相宅、相墓的方术;指擅长星相、占卜、相宅、相墓方术的人;指男女交合。

(13)“”二。《周礼·天官·大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注:“两,犹耦也。”

(14)“”表示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并且,有时也可不译。《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5)“”依靠,依赖。《老子》:“祸兮福之所倚。”

(16)“”计算。《老子》:“善数不用筹策。”

(17)“”显示,给人看。《吕氏春秋·节丧》:“以此观世,则美矣侈矣。”

(18)“”相当于“以、用、拿”。  《尚书·盘庚上》:“予告汝于难,若射之有志。”

(19)“”设置;设立。《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

(20)“”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供占卜用。《仪礼·士冠礼》:“卦者在左。”注:“有司主画地识爻者也。”

(21)“”发布;宣告。《孟子·梁惠王上》: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立于王之朝。

(22)“”挥毫书写。如:挥翰(运笔书写);挥染(运笔作画);挥拂(运笔书写);挥斧(喻挥笔为文);挥扫(运笔书写)。

(23)“刚柔”阴阳。《淮南子·精神训》:“刚柔相成,万物乃形。” 高诱注:“刚柔,阴阳也。”(阴阳: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贯穿一切事物的两大对立面。包括:山丘的北面和南面、天地间化生万物的二气、天地、日月、昼夜、寒暑、君臣、夫妇、男女、奇偶、动静、强弱、刚柔、开合、死生、生杀、……等。)

(24)“和顺”和协顺从。《论衡·异虚》:“吾闻为人子者,尽和顺于君。”

(25)“”用于句首或句中以凑足音节。《诗经·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26)“道德”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27)“”道理,义理(言辞、文章的含义和观点。)。《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28)“”合乎正义的行为和事情。《老子·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

(29)“穷理”深究事物的道理。《后汉书·胡广传》:“探颐穷理,六经典奥,旧章宪式,无所不览。”

(30)“”全,全部。《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31)“”事物固有的性质、特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因地之性。”

(32)“”认为……是……。《史记·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3)“”来;去。《左传·隐公十一年》:「君子是以知桓王之失郑也……己弗能有,而以与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

(34)“”生存,生活。《左传·成十三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又李密《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