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透中药——桑叶/并非只生而被蚕吃

桑树,在我老家是叫蚕树,意思是养蚕用的树,相应的桑椹,我们叫蚕树籽,很小的时候,村里有一户人是养蚕的,我一直对那些蚕很好奇,知道它是吃蚕叶长大的,可他家不给我们这些小孩子进去看,估计怕我们捣乱吧。后来不知为什么,就不养了,估计是赚不到钱吧。

1、名字来源 为桑树的叶子,“桑”又是怎么来的?这个是象形字,从它的字源看它来源的变迁,见下图。

再看下桑树是什么样子,如下图,是不是“桑”和下面的桑树外形挺像的?

2、桑叶的采摘时间 这个挺讲究的,人们开始使用时,也没那么多讲究的,是不分季节的,后来发现桑叶到了晚秋或冬天的作用更好一些,所以有了禀金秋之气之说。加上桑叶是养蚕的原味,夏秋季节大量采摘用于入药,那蚕吃什么,这时西北风都没得吃。所以后来都在冬天采收。《中国药典》规定初霜后采收。这个规定可不是乱来的,是有依据的:桑叶在春季生长旺盛,所含化学组分丰富,随着气温的升高,这些组分的含量随桑叶自身的生理特点而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秋季气温开始下降后,叶片停止生长而逐渐硬化,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相对增生,所以初冬季节的桑叶也含较丰富的化学成分。等到气温进一步下降,桑叶内的组分被破坏,有效成分迅速降低。初霜后桑叶有效成分总量仍处于较高值,能较好地保证药用质量,又不会与养蚕业争夺资产,是科学合理利用桑资源的方式。

3、药性

甘、苦 (1)摘下一片桑叶,尝一下,会发现苦中带点甜。(2)有个歌手叫阿桑,09年因病逝世,她的很多歌都唱得很悲,不知她个人性格是怎么样,但从她因乳腺癌而逝世,不免不让人联想到平时情志方面出了问题,不过,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可言呢,程度不同而已。她有首歌叫《叶子》(阿桑的叶子,联想到桑叶),里面的歌词“孤单 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 是一群人的孤单,……”,从事医疗行业,很多时候是要不断地学习思考的,必定是一个孤单与狂欢的过程,孤单,夜深人静时无人干扰的学习,对于我来说效率最高的,与书对话,内心在狂欢着,虽然长此以往,是有那么几分辛苦,但同时也是苦有甜,学到了知识,充实了自己。

(阿桑)

原植物是喜温暖气候,提示自己是冷的才会这样爱温暖,且采摘于寒冬,秉天冬寒之水气,所是性寒。

4、功效

疏散风热 人卫第3版《中药学》统编教材只说到甘苦,其实桑叶还有辛叶,且辛叶大于甘,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从树上采下桑叶,蒂处即有白浆溢出,似牛奶,这时用舐一舐,味辛苦微甘,有芳香气。辛能行能散,苦寒能泄热,同时形象比类,我们看桑叶的表面结构,它的叶上密布细毛和很多横纹,这些横纹,就像肺的纹理一样(见下面CT图),所以它能够入肺而宣肺气。综合起来,疏散风热的功效也是呼之欲出了。

( 桑叶)

(肺气肿病人的CT图像,肺纹理呈网格状分布,黑色背影里的条条白色的线条就是肺纹理。是不是和桑叶的横纹组

清肺润燥 桑叶质轻气清,不似其他药物口香郁味浓,另其一种风度,桑叶功能,端在清芬,苦不大苦,寒不大寒,清扬清疏之力,即寓于微寒微苦之中。味甘寒而质润,能够润肺,特别是蜜炙后,甘味更浓。上面说到桑叶清肺气泄热,同时润肺,所以有了清肺润燥之功。

清肝明目 桑叶经历春夏秋冬,经过一年的风吹雨打而不凋,特别是秋天金气的历练后,说明它还真有两把涮子,五行之中,金克木,桑叶得金气,所以能平肝风。另外,我们知道桑叶的纹理像肺纹理,其实和肝的也挺像,如果大家学过的组胚学的话,应该对肝小叶概念,肝小叶是肝的最小组成单位,小叶间以结缔组织分隔,这个结缔组织形成了肝的纹理,如下图,和肺小叶都是挺像的,形象比类,桑叶入肝,其能抵档秋之劲风而不落,说明它有平风作用。肝在窍为目,它能入肝平肝风,当然也就能作用于目了,明目也是自然的。

(肝的HE染色组织切片,肝小叶的间隔的结缔组织形成一个个类圆形的圈,为肝的纹理)

5、归经

由桑叶纹理,形象比类,入肺、肝经

6、临床应用

外感风热 发热头昏头痛、咳嗽及咽喉肿痛等。本品轻清凉散,能清疏肺经及在表的风热。常与菊花、连翘、桔梗等配伍,如桑菊饮。对于燥热伤肺,咳嗽痰稠、鼻咽干燥之证,可用蜜炙桑叶,有清肺热和润肺燥功效,多与杏仁、贝母、麦冬等配伍,如桑杏汤,

用于肝经实热或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多泪等证。本品能清肝明目,常配伍菊花、决明子、车前子,亦可煎汤外洗。若属肝阴不足,目暗昏花,可同黑芝麻配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