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就要到了,商家的各种营销创意令人眼花缭乱,会员、积分、满减、集赞、拼团、抢券等等花样层出不穷。各位可别简单以为现代人创意无限,优秀的点子已被一网打尽。其实早在宋代,古人就创造出来更加具有挑战性的买卖模式。如果你穿越回到宋朝,见到熙攘的街市两旁琳琅满目尽是精美货品,诸如冠梳、领抹、头面、衣着、靴鞋、珠翠、花朵、点心之类,一定会十分倾心,忍不住上前询价购买。虽然看你一脸虔诚,可小摊商贩才不会直接告诉你价格,只会先问“客官可要搏一搏?”这个搏,真就是“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意思。宋人的买卖通常以被称为“关扑”的方式开展。这又是何解呢?且看下文。
01
何为关扑?
宋元时期,民间市井的小商品交易活动十分频繁,为了吸引顾客,聪明的小摊商贩便想出了一个绝好主意,以“以贱易贵”的经济利益为诱惑来招徕往来行人光顾自家店面。具体做法就是让顾客缴纳远低于商品本身价值的资金,然后抛掷多枚铜钱看是否出现固定的组合形式来决定交易的结果。这种类似游戏,更似赌博的活动便被称为“关扑”。为何叫“关扑”呢,其实挺好理解。“关”有“关闭”的意思,即是说顾客与商贩共同参与凑成一局。“朴”就是指代一种赌博的方式,以钱为赌具,掷地视字幕以决胜负。“扑”在宋元时期的商业活动中十分常见,往往跟买卖二字相连,说明跟生意关系紧密。比如,扑买就是宋元时期的一种包税制度,类似于现今的商业竞标。而扑卖则就是“关扑”。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开封:“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互相庆贺。坊巷以食物、动使、果实、柴炭之类。歌叫关扑。”南宋的耐得翁《都城纪胜》说临安:“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惟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上至琴棋书画诗酒花,下至柴米油盐姜醋茶,无时无处无物不能扑卖。对于“扑”的描述,比较经典的可见《水浒》第三十八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条”。宋江初会李逵,出手送了他十两银子。李逵拿了银子,便跑到一家“赌房”去赌,想赢几个钱做东道招待宋江:有那一般赌的,却待要博,被李逵劈手夺过头钱来,便叫道:“我博兀谁?”小张乙道:“便博我五两银子。”李逵叫一声,疙瘩地博一个叉。小张乙便拿了银子过来。李逵叫道:“我的银子是十两。”小张乙道:“你再博我五两,快,便还了你这锭银子。”李逵又拿起头钱,叫声:“快!”疙瘩的又博个叉。小张乙笑道:“我教你休抢头钱,且歇一博,不听我口。如今一连博了两个叉。”李逵道:“我这银子是别人的。”小张乙道:“遮莫是谁的,也不济事了。你既输了,却说什么!”黑旋风行事一项鲁莽得很,不待别的赌客一博,就“劈手夺过头钱来”,与场主小张乙对博。李逵连押两个“快”,却连博两个“叉”,十两银子转眼间输得一干二净。若非了解当时风气,便绝难理解李逵径直跑去赌场的动机。不是李逵品行不端,沉迷赌博,而是“扑”这种活动蔚然成风,市民多多少少都会尝试一下。对于这段,后代的水浒迷还作了具体的解释。清人程穆衡在《水讲传注略》中注释道:“宋时有柜坊局,博戏关扑,赌赚财物,又名扑卖。其法用鱼以代钱,就地扑之,‘纯背’曰‘快’,‘纯字’曰‘叉’。又有‘五花’‘双间’等名,大约叉快各半。”无论古今中外,一般而言钱币两面的图案都有所差别。宋代的铜钱,一面通常铸有“××通宝”的字样,是钱的正面,一般把它称为“字”或者“叉”。而另一面则铸有“一文”、“当十”、“当百”等字样表明面值,是钱的背面,称为“幕”或者‘快’。可见李逵押的是铜钱背面,却连续两次出现正面,实在是点背。当然,庄家可不是傻子,看到李逵这块肥肉主动上门,自然是要略施小计的,这就要说到关扑的技巧了。关扑时作为博具的铜钱被叫做“头钱”。在进行关扑时,头钱用一个或者多个都可以,根据所用数量还有各不相同的名称。比如,用三个钱的叫“三星”,四个钱的叫“摊”,六个钱的叫“六成”,八个钱叫的“八七”。关扑的玩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最简单直接,一次定输:双方各自认定钱的一面,掷出那一面朝上或者那一面朝上的头钱枚数多,就获胜。另一种稍微复杂一些,需要掷出规定的某种排列组合的花样,双方轮流掷,先掷出者胜。比较常见的关扑花样有“浑纯”,即某一面全部朝上,又叫“浑成”。另外一种叫“背间”,就是正反面各占一半,互相搭配。既然有利可图,那就有人削尖脑袋想出些歪门邪道的法子。元曲里面很多故事题材也是取自梁山好汉,其中一部经典之作《同乐院燕青博鱼》也对关扑有极为细致的描绘,里面便涉及作假的门路。剧中燕青赊借一条鱼,以赌博的方式做买卖,希冀藉此发财。作者李文蔚就记录了整段玩法:[油葫芦]则这新染来的头钱不甚昏,可不算先道的准,手心里明明白白摆定一文文。(燕大做博科,云) 我博了六个镘儿,我赢了也。(正末唱)呀、呀、呀,我则见五个镘儿乞丢磕塔稳,更和一个字儿急留骨碌滚。吓的我咬定下唇,掐定指纹;又被这个不防头爱撇的砖儿稳,可是他便一博六浑纯。”不过,毫无经验的燕青没想到来了一个狠角色,此人一次就掷出了“六纯”(即六个铜钱花样全然一致),博得了鱼。燕青当时身上并未有多余盘缠,连鱼都是向渔夫赊的,在赌输之后只能以这是他唯一本钱为由,卖惨说服了来人将鱼还他。货物品质越高,掷骰难度越高。这样的赌博方法,使得丢掷钱币的手法与赌具头钱非常重要。重要的是,这里就提到“新染来的头钱”。这个“染”字是指头钱在洗磨的动作,头钱一般要经过洗磨,使之图案清晰,色泽明亮。在曲文中也能看到来客要挑燕青头钱的毛病,质疑赌博用的头钱花纹洗磨地不够清晰明亮。反过来说,行使关扑之前头钱都会有“染”这个流程,用久的旧头钱,纹路经多次打磨擦洗,重心已被改变容易被利用增加一方的取胜概率。面对疑问,燕青特地指出是崭新的赌具来回答对方。而在掷钱之前又预先警告来客不要耍小手段,可惜最终还是碰到高手输得糊里糊涂。曲文里后面还提到了“镘”,其实是说铜钱没字的那面。《汉书》记载:“以金银为钱,文为骑马,幕为人面…”颜师古注:“幕即漫耳。无劳借音,今所呼幕皮者,亦谓其平而无文也。”可见“幕”就是“漫”,“漫”而与“镘”读音互通,都是指钱的背面。当时市面上普遍存在着更重视“镘”的倾向。如宋理宗时“内苑效市井关扑之戏,皆小铛互为之。至御前,则于第二、三扑内供纯镘骰钱,以供一笑”。就是说专门把钱做成两面都是“镘”的,取悦皇帝。繁盛的关扑之风,竟然也能吹进九重宫禁之内。世上本来没有关扑高手,玩的人多了自然就出了好些行家里手。一些精通关扑之术的行家自然就要以此来获财取利,更有甚者通过关扑活动发家致富。元代陆文圭《墙东类稿》就记载了一个经典的事例,将这种靠关扑发家的暴发户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说有一个姓朱的家伙出身微末,目不知书,却以关扑为营生,“以寡得赢,以贱易贵”。久而久之,此人磨练出一身高超本领,一般人根本没法与之较量。名气越传越大,街坊邻居都不叫他名字了,而称呼其为“朱家”。倚仗这项技能,朱家迅速发家致富,能“致中人十家之产”,常常自吹自擂“以十指上起家”。借此,他也获取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人们表面上的尊敬,“朱挟其术,游贵人之门,无不喜之者”,“朱家所至,虽儿童妇女皆栩栩迎笑竞逐之”。然而在其表面风光无限的背后,人们又对朱家的这种致富手段嗤之以鼻,视其业“鄙俚污贱,无足齿录”,甚至在朱家死后作诗讽之“孔方入手便通神,使尽机关误杀人。血指汗颜贪取利,财多福薄丧其身”,足人们对他的痛恨之情。在宋元时期,像朱家这种的人比比皆是,许多闾巷细民沉溺其中,如《水浒传》中描绘火眼狻猊邓飞时就有诗云:“原是襄阳关扑汉,江湖飘荡不思归。”晏殊也有词云:“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陆游同样记载有:“市人有以博戏取人财者,每博必大胜,号‘松子量’。”除了直接骗取钱财,还有一类用关扑为诱饵设局构陷他人的。洪迈《夷坚志补》中曾记载了一个在临安城中发生的以美人为诱饵、以关扑结党手法骗钱的故事。说一个江西吉州书生李某,即将赴调临安做官。一日李某在旅馆听到对面宅院有女子歌声,“每闻其语音,见其双足,着意窥观,特未尝一觌面貌”。几日之后门外有兜售黄柑的商人路过,李某与之关扑,却“输万钱,而一柑不得到口”。愤恨之间,恰好有小童带来黄柑,正是李某心心念念的那女子的心意。又过几日,女子派人邀请李某到家一叙。“少顷登床,未安席”,女子的夫君突然回家,怒斥李某入室企图行不轨之事。李某被扭送至官府,最终花了两千吊(两百万)钱才和解。这就是一个从头到尾精心谋划的骗局,而关扑便是引李某入彀的关键一步。元朝的法令文书《元典章》种记载的这类故事就更多了,记录者甚至感慨道:“体知得杭州一等无籍之徒,游手好闲,不务生理,寻常纠合恶党,欺遏良善,局骗钱物,恃此为生……其意专一寻访良家子弟、富商大贾到来本路,此辈则群聚密议,以意测料各所嗜好者,迤渐交结,设赌扑戏,骗取人财,要罄取蓄。致令子弟、客商贫乏失所者有之,饮愤死亡者有之。似此之类,固难缕数。”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空前繁荣,助长了市民追求财富的心理。财富逐渐成为决定人们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催生出关扑这种亦商亦赌的娱乐方式,自然是在情理之中。节日文化的勃兴也推动了这一活动的兴盛,如《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客观来看,关扑创新了商品的经营方式与交易形式,但是其后潜藏了很大的社会危害性。所以到了元朝,官府开始禁止关扑活动。《元典章》载:“禁约诸人不得赌扑钱物并关扑诸物。如有违犯之人,许诸人捉拿到官,将犯人流去迤北远田地里种田。”经过了一些列的严厉打击下,关扑之风渐渐消退,到明清之时已然销声匿迹。
参考文献:
刘振, 郭声波. 宋元时期的“关扑”活动探析[J]. 暨南史学, 2019.
刘振. 从宋元笔记小说看宋元时期的职业关扑者[J]. 长江文明, 2019(2):36-40.
莊知儒. 元曲中的博戲研究[M]. 國立中央大學學術論文,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