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甜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概述】
口甜亦作“口甘”,最早见于《素间奇病论》云:“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一溢也,名曰脾瘅。”但脾瘅是病名,而“口甜”只不过是脾瘅的症状之一,不能认为口甘即是脾瘅。
【辨证论治】
1.脾热蕴蒸型
症状:口中发甜,口干欲饮,多食易饥,或唇舌焦疮痍满目,大便干溲黄舌红苔黄而燥脉数有力。本症常因过食肥甘辛辣之品,滋生湿热,所谓“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发为口甘”或因感受天之湿热藴结脾胃与谷气相搏,上蒸而口甘。
治法:清热泄火为法,轻者用泻黄散,兼有腑实者,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
处方:泻黄散,藿香佩兰叶,山栀子,生石膏,甘草,防风。
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栀子连翘各10克,车前子,苡仁各30克。
2.脾胃气阴两虚型
症状:口甜不思饮食,口干欲饮,神疲乏力,脘腹作胀,大便不调舌干稍红,苔少脉细弱。本症多因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虚,虚热内生,脾津受灼,而为口甘。
治法:溢气健脾和胃养阴。
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山药,石斛,莲子,佩兰叶,苡仁。
处方:太子参,白术,云苓,甘草,葛根,藿香,木香,山药,石斛,莲子,苡仁佩兰叶。
按语:口甜为脾热症状,前症为实热,后症为虚热,前症以口千喜饮,便结溲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主症,后症以纳少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为主症。治疗时,前者可用苦寒直拆;后者则用补气滋阴缓调。现代医学认为:口甜,常因消化功能紊乱引起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异常,尤其是唾液中的淀粉酶含量増加,刺激舌上味蕾而感口甜,糖尿病人血糖增髙,唾液内糖增髙,也觉口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