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痔疮,因为肝不好!一张方子,平肝阳,治...
有痔疮,因为肝不好!一张方子,平肝阳,治痔疮,有妙处
有这么一次,接待一个患者。这个人,就是有痔疮,而且很严重,疼得他龇牙咧嘴,到了晚上十分痛苦,彻夜不眠。白天的时候,则烦躁、脑袋发胀。细问得知,烦躁、头胀、心中乱糟糟的感觉,早就有了。只不过,现在添上一个痔疮,弄得自己更加难受了。
诊脉,发现脉弦细,舌红,苔黄。
当时, 提笔写下一张方子。但见——
朱茯神6克,陈皮6克,制半夏6克,槐米9克,地榆炭9克,大贝母6克,石决明12克,夜交藤9克,蒲公英9克,珍珠母9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后,痛感很快减轻,直至消失,而且烦躁、头晕、头胀等现象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夜里睡眠质量也提升了。
这里头什么道理呢?
你看,此人脉弦,舌红苔黄,再加上白天烦躁、头晕头胀、夜里安眠,这是不是典型的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啊?我们的肝,主藏阴血。肝阴不足,阴不敛阳,就会形成肝阳上亢。脉象弦,主肝气不平。舌红苔黄,那是阴分受伤。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患者就头晕头胀。肝主情志,藏魂。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则情志不舒、肝魂失藏,患者就烦躁、失眠。
也就是说,这个患者在有痔疮的同时,具备明显的肝阳上亢之征。
这两者之间,有没有联系呢?
我觉得,有联系,而且是有紧密的联系。这是我说的重点。
咱们都知道,痔疮这个病,一般情况下,西医认为是血液在静脉运行时出现了异常所致。静脉丛充血、淤血、肿大,最后形成痔疮。
中医对此则认为是湿热下注,形成痔疮。湿热之邪,是痔疮的第一大诱因。
但是,你别忘了,组成血管的平滑肌,用中医角度看,是属于“筋”的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筋。所以这个血管出现了异常,它也和肝有关系。如果一个人,肝阳上亢,热邪伤筋,同时肝阴肝血不能养筋,那就自然容易出现痔疮。而且,肝阴不足所形成的热邪,还可能进一步伤血,促生淤血的形成。
因此,肝阳上亢的人,日久比常人更容易形成痔疮。形成痔疮以后,其痛苦也可能比常人来得更猛一点。医案里这个患者,显然就属于这个情况。
为此,陆观虎先生就特意从平肝潜阳的角度出发,配合传统的清热利湿之法,来调治这个病人。我们看一下验方:
朱茯神6克,陈皮6克,制半夏6克,槐米9克,地榆炭9克,大贝母6克,石决明12克,夜交藤9克,蒲公英9克,珍珠母9克。
这里头,槐米、蒲公英、地榆炭,这显然是清热止血的,用于治疗患者痔疮的肿痛。陈皮、制半夏和贝母,是用于行气消痰除湿的。形成痔疮的湿热之邪,可以化解了。其他的,珍珠母、石决明(用量独重),这就是在平肝阳、清肝热了,开始改善患者肝的问题。夜交藤和朱茯神,则是在安神助眠。
总之,这个配伍,在传统清热利湿的基础上,注重平肝安神,使得肝恢复对筋的柔养之功。血管平滑肌不那么紧张了,痔疮就容易消解了。如此,事半功倍。可以说,这个配伍,或多或少地体现了痔疮以肝论治的思路。
我不知道我说明白了没有。
说起来,痔疮患者里头,有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等问题的人,不少。这类人,多脉弦。脉弦,意味着经脉紧张。你紧张,就加剧血液循环的阻力,自然就容易有痔疮。所以,有痔疮的朋友,务必对自己有一个认真的检视,反思自己,是不是因为肝的问题而加重了痔疮。
陆师这个配伍,固然值得参考,但我还是建议读者朋友,务必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我们应该反复对照医案里的细节,做科学仔细地辩证。不经辨证,盲目用药,是不对的。
另外,从养生的角度看,我劝你一旦有了痔疮,就不要生气。你记住啊,你生气一次,痔疮就加重一次。尤其是勃然大怒,常常会加重痔疮的发展。这个道理,你可以品一品,看是不是这回事儿。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健康明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