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疼痛怎么回事

论述

足跟痛又叫跟痛症,是民间对足跟部疼痛的一种俗称,具体部位是指足跟部跖侧的疼痛,常见于40~ 60岁的中老年人,女性居多。足跟痛与西医学所说的足部骨质增生或足底筋膜炎很相近,但又不全是。现代医学对足跟痛的发病病因说法各异,有的认为它主要由跟骨骨刺而引起。有的则认为它多是神经压迫而使跟骨内压力增高的结果。多数专家相信,此病可能与外伤以及由外伤引起的跖骨筋膜炎、跟骨关节滑囊炎、跟腱炎、脂肪垫变性等无菌性炎症及病症有关。还有一些患者则与风寒潮湿有关。有些病例则没有确定的外伤史,也没有骨刺的形成。

足跟痛到底是怎么回事

1、跖筋膜炎

足跟痛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能有骨质增生,在侧位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后者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出现足跟痛的时候,则可以垫高足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可减轻病痛。同时也可以用药物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

2、跟垫痛

常发生在老年人,跟垫是跟骨下方由纤维组织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青年时期,跟垫弹力强,可以吸收振荡。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跟垫痛与跖筋膜炎不同,在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治疗方法为使用海绵跟垫或局部药物注射。

3、跟骨后滑囊炎

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治疗方法宜改善鞋型。若滑囊肿胀不消,可以穿刺吸引。

4、跟骨骨突炎

常发生于8~12岁的男孩,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是在发育过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症状,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可双侧同时发病。跑步与足尖站立可使症状加重。骨骺愈合后症状自然消失。一般作对症处理,可使患儿减轻活动,也可用跟垫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

5、距骨下关节炎

这样的情况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X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陈旧性跟骨骨折或少见的跟骨肿瘤或结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类风湿性脊椎炎,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小腿的胫神经挤压等。

得了足跟疼怎么办

1、选择合适的鞋子:一双合适的运动鞋可以减轻体重对脚后跟产生的压力,不要穿软的薄底布鞋。

2、控制体重:如果比较胖的话要减重,减轻足跟负荷。不要做会对脚后跟产生冲击的运动。

3、冷敷热敷:剧烈运动或损伤后及时冷敷,受伤后48小时适当的热敷,可以缓解疲劳和疼痛。

4、足部锻炼:坚持足部锻炼,增强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性,但是要在松软的地面上,比如赤脚在沙地上行走。硬地面不可以。不要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行走,不要走公园的健康步道、不要踩鹅卵石。

5、温水泡脚:晚上用温水泡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足跟痛的防治及保健

1、尽量避免穿底很薄的鞋。要选择橡皮底的柔软鞋子。避免走在坚硬的地面上。

2、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抗劳损的功能,减轻局部炎症。建议可外敷啕宝的中要‘足跟骨方.医贴’,效果明显。

3、尽量避免长期站立长期行走。闲时抬高足跟以减轻部位的负荷。

4、晚上喜欢开窗睡,这可是引起足跟痛的一个主要原因,长期足跟受寒造成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所以可以温水泡脚,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理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