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年制青花瓷鉴定要点分析

明后期嘉靖朝(公元1522一1566年)的青花瓷,在制瓷史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它以色调鲜美浓艳,器形粗犷,烧造数量之多,在陶瓷工艺史上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时代。

嘉靖青花瓷出现工艺发展的主要原因: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民窑与官窑并进,民窑技术活跃;国外市场的需要;朝廷征瓷量大增,御窑厂将部分瓷器分派民窑,开展“官搭民烧”,官窑和民窑互相促进和创新技术。

一、嘉靖官窑青花瓷的特征

青花用料——在总结弘治、正德青花用料的经验基础上,主要使用三种青料:“平等青”、“石子青,和“回青”,其中以“回青”为主,并将“回青”参人“石子青”。形成嘉靖青花“幽菁”的独特风格。以浓烈见长,并且在浓色中很少出现铁锈斑点,在浓重中而泛紫,更为嘉靖时典型的上乘颜色。

青花瓷釉与造型---嘉靖官窑器的小器物制作精良;而大器物胎质不如前朝,多粗糙,接痕明显,胎壁趋向厚重。小型器物底足,接痕都打磨光致;大型器物底足修整不工整并有跳刀现象。

嘉靖胎釉为明代瓷釉中最厚。釉面较厚之处闪有鸭蛋青色,在脚下和足底处更为明显,这种釉也叫“亮青釉”。仿制品无此效果,只能出现闪黄色,或桔皮纹。这是鉴定嘉靖胎釉真、伪的重要标志。

嘉靖朝瓷器的造型,主要以凝重风格为主,大器增多,如大盆、海碗、大龙缸等。由于受宗教的影响,具有时代风格,如葫芦瓶始于正德,嘉靖盛行。此外还有天圆地方瓶、多楞瓶、四方瓶、八方瓶等。壶的品种也增多如有高把高流壶。酒杯出现细薄,玲珑剔透。塑像有诸多神仙、文昌、寿星等。塑像在工艺上不仅以手塑为主,而且还用压印模子,或手塑与印模二者结合。

嘉靖青花纹饰——纹饰多为双勾平涂,好的填色讲究,不流向外在轮麻线内,工艺差者有外流现象。画风潇洒自然,多写意。此外受时代精神的影响,特别是嘉靖皇帝本人祟尚道教,瓷器上也相应的反映有关道教的内容,如八仙、八宝、八卦、如意、老子讲经、灵芝捧八卦、缠枝莲托八卦,以及云鹤等图案。在纹饰上也表现出追求“吉祥祈福”等吉祥物的画面,如灵芝、瑞兽祥麟、福寿康宁、寿山福海以及团寿或“福”字等。至于龙纹更趋向纤弱。明代青花画风的演变规律,一般发展为从繁琐到疏朗,再由琉朗向繁琐发展。嘉靖时的画面已趋向富丽繁缛,画笔虽清丽,但软弱,更缺乏层次感。

嘉靖款识特征:嘉靖朝由于长达四十五年,所以字体非一人所写,这样就出现了有书写款也有刻划款;有“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双圈或两框款,也有“嘉靖年制”四字款。一般书法刚劲有力,如竹刀。嘉靖前期具有弘治、正德遗风,字体清秀工整;中期逐渐向粗笔划发展但比后期为细;后期粗犷,用色也浓厚,苍劲中藏秀逸,缺少前期的细腻圆滑。

在字体上,“靖”字“立”旁写得高,仿者“立”“青”对称、且无力;“立”旁中的两点,真器写成竖直,呈垂直状,仿者无此特点。从整体观察,“大”“嘉”“靖”“制”这四个字较大,“明”“年”二字略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