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都胖”、“狂吃不胖”问题出在脾胃!这几个穴位是调理关键!

导读:在生活中,有这样两种“极端”的人,一种是“怎么吃都不胖”的瘦子,另一种是“喝凉水都长肉”的胖子。专家指出,吃不胖、瘦不了,只是外在的表象,背后反应的是脾胃的问题。

本文受访专家:

陈瑞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任

赵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教授 

按照2003年原卫生部颁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体质指数(BMI)低于18.4为偏瘦,超过24为过重,超过28为肥胖。

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每个人都应该将体质指数(BMI)控制在18.5~23.9之间。

肥胖是多痰少气脾肾虚

从中医角度来讲,胖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黄帝内经》最早将胖人分为“膏人”、“脂人”、“肉人”三类。中医学认为,肥胖和个人的体质关系密切。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研究的平和、阳虚、阴虚、痰湿、湿热、气郁、气虚、血瘀、特禀九种中医体质类型中,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与肥胖关系最密切的是痰湿体质。

中医理论认为,肥胖的病机主要是阳气虚衰,痰湿偏盛,即“多痰”和“少气”,主要与脾和肾的功能有关。

脾气虚弱则运化转输无力,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体内而致肥胖。

肾阳虚衰,则血液鼓动无力,体内水液无法正常地蒸腾气化,导致血行迟缓,水湿内停,形成肥胖。

所以,有的胖人是实性体质(实胖),有的则是虚性体质(虚胖)。

调理:分型减肥才有效

人和人的体质千差万别,肥胖的类型和表现也不一样,较常见的有气虚湿困型、胃肠湿热型、肝气郁结型三种类型。

✦气虚湿困型

这类人大多胖而不壮,松垮虚浮,食量不大,伴有疲倦乏力、肢体困重、腹胀便溏、尿少、四肢浮肿等症状,调理以化湿、运脾、补肾为原则。

穴位可选取太白、丰隆、胃俞、阳陵泉、脾俞、肾俞、内关等重点穴位进行按揉,以达到祛湿化痰的效果。

✦胃肠湿热型

这类人大多胖而壮实,食欲旺盛,吃什么都香,或有便秘、口干舌燥、怕热多汗等表现,调理以清胃泄热为原则。

可选取内庭、天枢、上巨虚、下巨虚、脾俞、大肠俞等重点穴位进行按揉,可起到抑制胃肠蠕动和胃酸分泌的作用,从而减轻饥饿感,达到减肥的目的。

✦肝气郁结型

这类胖人大多易怒,常感觉胸胁胀满,女性还会出现月经不调、闭经等表现,调理应以清肝泻火为原则。

穴位可选取肝俞、胆俞、三阴交、太冲、照海、太溪、阳陵泉等重点穴位进行点揉,从而达到疏肝理气的效果。

吃不胖是胃火大,胃过强

从中医角度来看,“吃不胖”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胃火偏盛,中医称之为“消谷善饥”

这类人吃得多却容易饿,同时大多伴随口渴心烦、舌红苔黄、口臭便秘等症状。

这是由于胃对食物的腐熟作用太过,代谢亢进,消耗过多所致,因此多食易饥而且消瘦。

✦胃强脾弱

这类人在多吃不见胖的同时,伴有大便溏泄,爱拉肚子。

这是因胃消化食物的功能过高,故多食易饥,但脾运化功能减弱,不能正常地将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故多吃也是消瘦,胖不起来。

人体有一个调理脾胃非常好的穴位——足三里穴。此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治疗脾胃疾患的重要穴位。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处,胫骨边缘的位置。

按摩足三里穴的要诀在于,按压穴位的时候一边缓缓吐气一边强压6秒钟,如此重复数次。另外也可以艾灸此穴位,一年四季任何时候都适宜进行。

胃经常用腧穴及功能主治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横平。看它的位置,就能够大概推断出来它主治的病症。首先是胃肠系统的疾病;另外它靠近生殖系统,可治疗女性妇产方面的问题。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这也是临床上应用频率很高的一个穴位,而且是一个补虚强身健体的大穴。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对于一些虚症,通过刺激足三里来促进气血的生化,然后达到一个补虚的效果。

条口:这个穴位除了治疗胃经主治概要里边的病证外,还能治疗肩周炎。

承山(足太阳经):位于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之处。有很多临床实践表明,条口透承山可以也有效治疗肩周炎,这是一组经验穴。

丰隆:大家记住,丰隆有一个最大的主治特点,去痰化痰。由痰导致病症,肯定会选用这个穴位。

内庭:位于脚上,足二三指之间,指蹼缘后方的赤白肉际处。内庭有很好的泄热效果,对于胃火旺盛造成的疾病,可以针刺内庭来治疗。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