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内蒙古|杨晓萍:有待阴霾散尽 共享岁月静好
有待阴霾散尽 共享岁月静
今天是隔离在家的第十一天,天气格外好,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天微微亮就起来了,拉开窗帘看到小区巡查的值守人员,内心好感动好有安全感。心里默念着:辛苦了!多保重!随后翻看手机信息,抗击疫情指挥部新发布的公告、小区微信群管理员及时发送的通知,是每天第一时间必看的内容。看到更多的是居民和滞留游客暖暖的留言,还有各地驰援队伍、大量捐赠物资,源源不断抵达额济纳旗的新闻报道。窗外明媚的阳光和满满的正能量一起温暖着我,连日来的压抑心情舒缓了许多。吃过早饭,正在等待第六轮核酸检测,电话响了,是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闺蜜打来的。寒暄了几句,刚说到新增病例有小孩时,她控制不住情绪哽咽难言,电话这头的我瞬间泪奔,泪流满面。她告诉我,几天来时刻关注着家乡疫情变化,心情特别沉重。每听到新增病例就担心难过,看到一线年轻人像是自己的孩子很揪心。她说自己过了大半辈子了,真的好想去替换他们,拿自己换回这些孩子的平安健康。对家乡的这份真情和她的善良纯朴,折服了我,感动着我。同为母亲我,有着一样的担忧,同样的感受。还有许多退休在家隔离的同学朋友,看到工作人员那么辛苦,不分昼夜地忙碌着。都说如果条件允许,真想去当志愿者,想去一线帮忙,想去替换替换他们。疫情突发的那天早上,在呼市参加完考试乘火车返回的儿子,到站后因封城下不了车,几经周折一直到晚上才回到家。第二天一早急着去做核酸检测,报告一出就去单位包联小区值守了一夜。我看到儿子时他走路一瘸一拐的,问怎么了,他告诉我受凉了,没事已经好多了。见了这一面后,因住宅楼封控就被隔离在家了。因为不能出去工作,儿子情绪低落,焦虑不安,天天打听什么时候解封,收拾好东西等待着。一天家人们为缓解居家隔离的压抑情绪,很有创意地搞了一次视频酒会。视频中安慰他,你在家写材料、做一些协调远程抽查,也是在为抗疫作贡献。而他表示特别想去一线参加抗疫。他小舅说,“作为我的外甥,不希望你去一线,但是…”,“作为党员我应该去一线”儿子抢着说。小舅边点头边嘱咐:“一线风险很大,一定保护好自己,注意安全”。7天隔离结束,儿子急不可耐去了一线。电话中告诉我时,我故作轻松地说:“注意安全,好样的,加油!”。之后在微信中看到他穿着防护服为自己加油的照片,有担心害怕,也有一点小骄傲。这些天来不敢电话打扰,每天只能用微信留言,反复提醒同在一线的父子俩注意安全。说实话,作为母亲家国情怀对我都重要,大家小家都想护周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天天都有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故事。额济纳旗这个仅有3万多人的偏远小镇,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最大的困难就是物资短缺、人员严重不足。一线的每个人都承担着多项工作任务,常常顾不上吃饭睡觉,不分昼夜地忙碌着,超负荷地工作着坚持着。有很多家庭都是父母儿女、兄弟姐妹一起奋战在一线,也有许多家庭夫妻双双奋战在一线。执勤值守、环境消杀、装卸物资、垃圾清运,核酸检测、购物买药、送米送面,对这些80后、90后来说,应该大多都是第一次。他们家中有需要照顾的年幼的孩子,有居家隔离不会用手机的老人。但他们始终坚守在抗疫第一线,不畏难不恐慌不动摇。有一位医务工作者,她有个上小学的儿子,在小区看到穿着防护服的妈妈离自己只有2米远,儿子却不能走过去说一句话。他在给妈妈的信中写到:“我只有你一个妈妈,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孩子本真的一句告白不知打动了多少人。有一位憨厚善良的父亲,看到被扔进垃圾桶里的盒饭,声泪俱下的告诉大家不要浪费粮食,一定要珍惜一线工作人员的付出。因为他的孩子也在抗疫一线,有时一天只能吃一顿饭睡三个小时觉。我们楼下住着五位18日到额旗就封控在民宿的游客,看外貌也都是退休老人了。他们服从安排坚持非必要不出门,为了少给工作人员添麻烦,直到一天中午实在没有吃的东西,才向楼群管理员求助。从没听到他们有抱怨有不满,每次需要帮助时,他们都会很谦逊的先缀一句:“给您添麻烦了”。他们的理解和宽容,让我更能体谅他们的不易,更想主动去帮帮他们。还有一位滞留在宾馆的美女游客,第一次来额济纳旗,是带着父母一起来看胡杨的,每天用手机记录隔离的日子。看她发的视频,听她讲述自己的感受。从声音听得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她很坦然很淡定;面对滞留他乡的生活,她很从容很乐观。她的宽容豁达,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是对抗疫一线工作人员最大的支持。还有那些淳朴善良的农牧民,在疫情封控物资短缺的情况下,主动为一线人员捐牛捐羊捐骆驼,自备食材为滞留民宿游客炸油饼,送面条、送酱菜。不计得失倾其所有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疫情期间,每天都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虽然很普通很平常,但都是抗击疫情的一股暖流,一份力量。让我们感动,给我们信心。有无数个他们在默默付出,额济纳定会岁月静好。2021年10月28日
作者简介杨晓萍,女,居住在额济纳旗,退休公务员。喜欢看书,旅游,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