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穿越了会有多好玩?逐渐失传的趣味传统节日习俗 ||玄派资料库

XUANPAI

汉民族有15个主要节日:
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女儿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
这些都是现在流传下来较为完整的节日,其实汉民族传统节日有近50个。
还有一些非常美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在历史的洪流中渐渐遗失......

上巳节(女儿节 )

每年三月初三、五月端午、七月初七都被国人称为女儿节。另外,每年公历9月1日,也是四川广元一带的女儿节。

这天,人们把荠菜花铺在灶上以及坐、睡之处,认为可除蚂蚁等虫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内,认为衣服可以不蛀;妇女把莽菜花戴在头上,认为可以不犯头痛病,晚上睡得特别香甜。

女儿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女儿节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女儿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直到今日,女儿节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花朝节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花朝节的。

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

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

这一天,女孩还要到花神庙去烧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

寒衣節

寒衣節爲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又稱秋祭、鬼頭日、十月朝、祭祖節、燒衣節、授衣節等,與清明節、中元節並稱中國三大鬼節。

那麽他和其他鬼節一樣,也是用來拜祭亡人仙靈的日子,所以寒衣節的意思也相當于祭祖的節日。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

  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因此,十月初一,又稱爲“燒衣節”。

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氣候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壹般供物外,還有壹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做“送寒衣”。後來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壹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爲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同時,這一天也標志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爲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婦女們要在這一天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兒女、丈夫換季。

  如果此時天氣仍然暖和,不適宜穿棉,也要督促兒女、丈夫試穿壹下,圖個吉利。傳說孟姜女千裏尋夫送寒衣到長城,也是農曆十月初一這天。

人慶節

“人庆节”,又称“人胜节”、“人日节”等,在农历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传说女娲创造苍生,并於第七天造出人,故此初七为人的生日。

每年“人日节”这天,人们都希望天气晴好阳光普照,这样,就代表新的一年里平安顺利。如果是阴雨天气,便代表这一年运气不好。所以,人们便会在这天举行祈祷活动,祈求一年康顺!

人庆节除了祈祷活动之外就是饮食风俗,因地区而不同,有的地方吃面条,取健康长寿之意;有的地方吃用芹菜(勤快)、大蒜(划算)、葱(聪明)、韭菜(耐久)以及鱼(有余)、肉(取富足之意)、米果(取团圆之意)等做成的“七菜羹”,借七种菜的谐音或寓意,祝福新的一年里丰衣足食,家庭美满幸福。

汉代时 人庆节的主要风俗是占卜活动 据《占书》记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
     到了魏晋,老百姓在正月初一时,把鸡的画像贴在门上,或画在门上;正月初七则要把人像贴在帐子上,据说可保家人平安。

古人在人庆节这天,特别强调以人为本,有多种庆祝活动和礼仪活动,如戴人胜、登高、逐鬼鸟等。人庆节登高与重阳节登高的消极避祸的观念不同,人日节登高更具有积极祝颂祈福的内容。

天穿节

天穿节又叫补天节,为正月二十日(宋代以前,爲正月二十三日)。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形成于汉代,在东晋成俗,宋代盛行。

  最早记载天穿节的資料是东晋王嘉所撰《拾遺記》,清代所修类书《渊鉴类函》卷一三《几時部》记载:“补天穿。《拾遺记》云:'江東俗称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系煎饼置屋上,曰补天穿。’相传女娲氏以是日补天故也。”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焚香燃燭、叩头礼拜以敬奉女娲娘娘,而且此项祭祀活动必須由家族理的中老年主妇來主持,以象征女娲在氏族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習俗:煎餅“补天穿”,天穿射,甜饭扎针。

1、煎餅“补天穿”

  “二十日天穿,二十二日地穿”。天穿日与雨水相近,汉族民间为祈祷苍天保佑“雨水之日,屋無穿漏”,每逢天穿节便用红丝线系上煎餅,將其掷于屋頂上方,寓意为“补天漏”或“补天穿”。有祈风调雨顺之意,也是对女娲补天的一种效仿。有些地方在此日还將煎餅撕成小块,抛向天空,意为补天,再撒些于地,意为补地。

2、天穿射

  古時还有在节日那天到郊外举行射箭活动的习俗,有人认为這也隐含着以武功继承女娲殺黑龙、断鳌足、拯生民于水火之伟绩的意思。

  明代杨慎《同品》中就因“詞不甚工而事奇”而载一詞,曰《蓦山溪》,這首詞为宋人葛勝仲所作,描述了天穿节郊外射箭活动的情景:春风野外,卵色天如水。魚戏舞绡纹,似出听、新声北裏。追风駿足,千骑卷高門,一箭过,萬人呼,雁落寒空裏。天穿过了,此日名穿地。橫石俯清波,竞追随、新年乐事。谁怜老子,使得纵遨遊,争捧手,共凭肩,夹路游人醉。

3、甜飯扎针

  岭南一些地方,妇女在此日把甜饭做成大圆块,以油煎后,上面扎针,也是“補天穿”之意。

天医节

农历八月一日 宋代以为天医节,祭黄帝、岐伯。

民间的百姓会在这一天收集草尖上的露水,然后中午时分用上好墨砚磨成汁,然后使筷子沾墨点儿童的心窝及四周,谓之“点百病”

临朐一带,八月朔采豆棵上的露水储存起来,据说这是龙的汗水,用来做饭可以医治百病。

当地还有用这露水和老桃叶作桃叶膏的习俗,凌晨(日出前),用一块洁净的布,到豆地里采露水,把露水和老桃叶一起放到锅里,以破布鞋底为燃料,将桃叶熬成汁,捞出渣子,再将桃叶熬成稠糊,这就是桃叶膏。桃叶膏治疗腹中郁积病,十分有效。

济南地区农村在这天吃黍米,叫作“来丰糕糜”,鲁西北地区叫“来丰糕”,阳信一带还献糕祭场,以祈丰年。天医节忌雨喜晴,农谚说:“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意思是此日下雨,来年必定春旱。

观莲节

传说农历六月廿四是荷花的生日。宋代已有此节。這一天有划船、观莲等活動。凡有池塘种荷花的人,用纸做灯,内放荷花,点亮后置于水面,任其飘去,表示庆祝。

   在水乡泽国的江南一帶,此日是举家賞荷观莲的盛大民俗节日,泛舟赏荷,笙歌如沸,流传数代,遍染荷香,成为汉民族最优美浪漫的节日之一。

正月晦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日,此日无月,正月的晦日受到先民格外的重視,被当做一个节日来过,称为“晦节”或“正月晦”。

晦日也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指夏历(农历、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視,寄托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在唐代,正月晦日還曾与三月三日、九月九日并称“三令节”,成为一個盛大的节日。三令节时,士女泛舟游乐,在水滨举行盛大饮宴,皇帝也賞賜群臣、与百官同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