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放:鸡栖树长青,而我与孙资常在
孤灯仗雨双凄绝,细看模糊病墨痕。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君主们逝去前往往会选定一些辅政大臣,当天子年幼时会产生一些权臣,以至于外戚、宦官轮流登场。本篇依然是关于刘放。
刘放、孙资在魏明帝曹叡时期步步高升,曹叡一直都挺看重他们的意见,直到病重考虑辅政大臣时也要询问他们的看法。曹叡首先考虑的人选是曹宇、夏侯献、曹爽、曹肇zhào、秦朗,这些人都算得上曹魏宗室子弟,并且都处于较为关键的职位上,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都执掌着禁军,秦朗也是曹操的养子之一。
“其年,帝寝疾,欲以燕王宇为大将军,及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辅政”——《三国志·刘放传》
燕王曹宇表现得很恭顺,他一直在推辞曹叡的任命,为此曹叡将刘放、孙资叫到卧室内询问“燕王一直是这样吗?”,两人回应“燕王实际是自知难堪大任”。当曹叡询问曹爽是否能替代曹宇时,刘放、孙资都给了赞同意见,并且建议迅速召回太尉司马懿。
曹叡的态度在短时间内几次转变,先是同意召来司马懿,又反悔不想让司马懿来了,再一次找来刘放、孙资时又说曹肇等人误事,最终还是要让司马懿、曹爽辅政,并且将曹宇、夏侯献、曹肇、秦朗四人免官。几位宗室重臣全部被拿下,这可能是曹叡病重时思绪紊乱,也可能是如《世语》所记载,刘放、孙资二人从中作梗。
“我自召太尉,而曹肇等反使吾止之,几败吾事”——《三国志·刘放传》
案《世语》,由于刘放、孙资常年典掌机密,夏侯献和曹肇对此十分不满,如此机要居然不是曹魏宗室负责。所以当曹叡有意任用他们俩为辅政大臣时,他们就看着殿外的鸡栖树说“此亦久矣,其能复几”,以此暗喻刘放、孙资的好日子要到头了。因而刘放、孙资也尽力劝说曹叡,一是要尽快召回司马懿,二是通知宫门守卫禁止曹肇、夏侯献等人入内,导致他们被免官,并且教曹爽应对曹叡的询问。
“已暮,放、资宣诏宫门,不得复内肇等,罢燕王”——《三国志·刘放传》
最终曹叡的辅政大臣人选定格为曹爽、司马懿,从此前刘放、孙资的行事来看,这两人都是与他们交好的。齐王曹芳即位后,刘放、孙资也凭借参谋辅政大臣人选的功劳获得封赏,不仅封邑有所增加,他们的子嗣也就此封侯。正始元年(240年),刘放、孙资分别加官左光禄大夫、右光禄大夫,而且“仪同三司”,待遇视为三公。
正始六年(245年),他们分列骠骑将军、卫将军,还依然掌管着中书台。正始七年(246年),这两人都因为年老辞官,只是以列侯的身份参加每月朔望之日的朝会,也就是每月初一、十五这两天。朝廷再次加封他们的子嗣,挑一人进为亭侯。
案《孙资别传》,孙资二人是因为对曹爽不满,才借故辞官,当曹爽被诛后刘放再次被启用为侍中,并领中书令,他足足掌管中书台三十年,在嘉平二年(250年)逝世,追谥为“敬侯”。以非宗室的身份掌管了魏国机要三十载,也足见刘放、孙资二人的能力了。
“七年,复封子一人亭侯,各年老逊位,以列侯朝朔望,位特进”——《三国志·刘放传》
刘放的才干谋略在孙资之上,而德行逊于他,所以世人对于他的评价更差些,不过群臣也对他的事迹进行了一些辩护。到了咸熙中,施行五等爵位时,考虑到刘放、孙资当年的功绩,加封刘放之子刘正为方城子,孙资之子孙宏为离石子。
只是魏室之亡,也与刘放孙资相关。
刘放:刘放:久在机要,进言献策
郭淮诗词:郭淮:难得还有词人记得我们叔侄
善属文者: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年少时就善属文者?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