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连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48)
原著连载(48)
第六章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特殊使命
(二)在中国共产党内,荟萃了一批自幼饱读四书五经、后来又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如郭沫若、李达、范文澜、艾思奇、侯外庐、张岱年、任继愈等,他们都对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学抱有尊敬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对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具有独到的见解和杰出的贡献。
当今的许多学者对张岱年提出的“文化综合创新思路”给予更多关注,认为这一思路代表了20世纪中国哲学发展的正确方向,也是新世纪中国哲学继续前行的现实道路。
张岱年(1909-2004),193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任教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80年后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名誉会长,是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方克立先生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的《张岱年与二十世纪中国哲学》一文,重点探讨张岱年在20世纪30、40年代所创造的中国现代新唯物论哲学体系,以及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的关系,它对未来中国哲学发展的影响。张允熠先生发表于《学术界》2009年第6期的《融会中西马,创造新文化——张岱年晚年文化哲学思想拾贝》一文,重点探讨张岱年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补充和发展早年关于“创造的综合论”,阐明和完善“文化综合创新论”,提出马、中、西文化融合的问题。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