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对人性的洞察:告诫这四类人不能重用,因他们有一个共同弱点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管仲的著作:《管子》。
今天我们分享《管子·戒》,所谓“戒”就是告诫,这一篇包括了管仲对齐桓公多次劝诫的内容。全篇共分为四节,第一节记述桓公出游前,管子进行谏止,教桓公保养心性、进修德行。第二节记述桓公游猎中管子劝谏他要使民以时、薄赋敛、宽刑法、近有德而远有色。第三节记述桓公外舍时中妇诸子劝诫他要处理好各诸侯国的关系。第四节记述了管子临终嘱托、托人于桓公,齐桓公问临终的管仲,什么人值得托付重任,管仲分析了四个人的优劣,对人性充满了洞察,也展现其管仲作为“华夏第一相”的智慧,但可惜齐桓公并没有照办,最后没有善终。
今天,我挑选其中第一和第四小节的内容,为大家分享。
第一:什么是真正的”仁义,如何施行“德政”
齐桓公准备东游,管仲告诫说,先王的“出游”,都是为体察民情,而不是真正玩耍。春天外出,是为了调查农事上经营有困难的,这叫“游”;秋天外出,是为了补助,因为收成不好,生活上有困难的老百姓,这叫“夕”,先王对百姓有“游”和“夕”的功德。如果出游人马出行,前呼后拥,耗费百姓的粮食,这是“亡”,如果出游尽情游乐,不肯回来这叫做“荒”。
管仲说:“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无方而富者,生也,公亦固情谨声,以严尊生。此谓道之荣。”,没有羽翼而能飞的是声音,没有根底而能巩固的是感情,没有地位而能尊贵的是心性。您也应巩固感情,谨慎言语,严格地尊养心性,这就叫道的荣耀。
关于如何修养自己的心性和德行,管仲告诫齐桓公说:饮食作息,是心性的保养;好恶、喜怒、哀乐,是心性的变化;明理尊礼,是心性的德能。因此,圣人总是调节饮食而安排作息,控制六气的变化,禁止声色的侵蚀,身上没有邪僻的行为,口中没有背理的言论,静静地安定着心性,这就是所谓圣人。
关注说“仁从中出,义从外作”,仁是心里发出的,而义是外在的表现。“仁、义”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这里管仲对“仁义”进行了清晰的说明。孔子讲仁,所“仁者爱人”,是说人心,人心要充满爱,爱自己,也爱别人。孟子的仁政,是说政治,政治要体现仁爱,把爱护人的精神融入到执政中去,孟子说“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荀子仁义,是说行为,行为要符合仁义,在义这种行为中,要贯彻仁的精神。
关于如何施行“仁德”,管仲的提出的思想,有点道家思想中的“无为无不为”的意思,管仲说:圣人总是以德为上,而功业在下,以道为尊,而以物利为贱,也就是重德行,而轻利益。
有道德的人,不会被利益所诱惑。即使身在茅舍之中,也毫无惧色;坐南面而治理天下,也没有骄傲的神色。做到这样才可以称王天下。所以叫做有道德,就是不必发动,百姓也知有所努力;不用言语,百姓也能够理解;无所作为,事情也能成功;无所召唤,百姓也能聚集。这就是道德的力量。
所以,管仲被誉为“圣人之师”,管仲的思想中综合了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可以说是后来百家思想的先驱。
第二:管仲对人性的洞察
这是《管子》中流传非常广的一段对话。说的是有一天,管仲卧病不起,齐桓公前去探望,齐桓公问管仲,如果您的病不能痊愈,那么国家的政事可以托付给谁呢?管仲先分析了两个可能的人,鲍叔、隰朋。
管仲和鲍叔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当时还是鲍叔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的。管仲说,说鲍叔是个君子,做事非常有原则。即使是千辆兵车的大国,不按他做人的准则送给他,他都不会接受的。但即便是这样,他还是不可托以国家大政。因为他为人好善,但憎恶恶人太过分,见到一件坏事就终身不忘。
第二个是,隰(xí)朋,姜姓,出身于齐国公族。春秋时期著名的齐国大夫,朋氏鼻祖,他也是齐庄公曾孙,与管仲、鲍叔牙等共同辅佐齐桓公。
管仲说,隰朋可以托付国政。隰朋的为人,有远大眼光而又虚心下问。我听说,给人恩德叫做仁,给人财物叫做良。用做好事来压服人,不能使人心服;用做好事来感化人,人们没有不心服的。治国有些政务不一定管,治家有些家事不一定问,这只有隰朋才能做到吧。而且,隰朋的为人,在家不忘公事,在公也不忘私事;侍奉君主没有二心,也不忘自身利益。他曾用齐国的钱,救济过路难民五十多户,而受惠者不知道他是谁。能做到这样的大仁德的,只有隰朋了。
另外,管仲还对比了当时齐国的四个人的优劣:鲍叔牙为人刚直;宾胥无为人善良;宁戚为人能干;曹孙宿为人能说。这四个人都是上等的人才,但是管仲说,虽然他们各自有很多优点,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弱点,那就是不能承受委屈。而管仲说,能懂得消长盈亏的规律,与百姓一样能屈能伸,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而能做到的,只有隰朋。
最后,管仲还告诫齐桓公,要除去的一些潜在的威胁,比如把江国和黄国归还给楚国,避免楚国出兵吞并,而齐国左右为难,陷入祸患。管仲还告诫齐桓公,要除去几个人,易牙、竖刁和卫公子开方。管仲说,易牙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爱,不会爱国君的;竖刁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也不会衷心于国君;而卫公子开方更是放弃了他千乘之国的太子来投靠齐国,必有所求,所以也不能留。
但管仲死后不久,管仲推荐的隰朋也去世了,而齐桓公一开始将易牙、竖刁和卫公子开方几个人赶出了朝廷,但后来又召唤回来使用,导致了后来齐国内外交困,国力日渐衰落,桓公死后,六个儿子争夺君王。易牙和卫公子开方勾结竖刁,杀戮百官,拥立公子无亏为君主。桓公死后六十七天才入殓,直到九个月后,易牙、竖刁等人拥立的齐君无亏夺位后才把桓公收殓,一代春秋霸主,没有得到善终。
公子昭逃奔宋国,公元前642年春天,宋襄公联合曹国、卫国、邾国领兵攻齐,以助公子昭归国争位。三月,迫于诸侯军队的压力,齐众大夫在国氏、高氏两家的率领下诱杀竖刁、无亏,迎立太子昭。但其余四公子的追随者兴兵攻打已入齐境的太子昭,迫使其逃回宋国。同年五月,宋襄公再度发兵,击败齐众公子于甗,太子昭遂得以入齐都临淄即位。但是在这次动乱之后,齐国国力衰落,齐桓公霸业告终。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
参考书目:孙红颖注解版:《管子全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