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你刮对穴位和部位了吗?请收藏!
刮痧用力过度,最常见的是皮肤损伤,老人小孩尤其要谨慎。刮痧导致大量代谢产物排放到组织液中,通过肾脏尿液排出,如果刮过度,而本身肾脏功能弱,会带来肾功能的损害。
每个部位分三次操作,用玉石从上至下、从内到外,先轻轻刮5下,稍稍见红,再用力刮10下,如果皮肤还耐受,再补充刮5下。
预防中暑或是祛湿气,刮痧的确有好处,但关键是把握好度、循序渐进。那么,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这些人不适合刮痧:身体虚弱或疲劳、体质差、慢性病、白血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脑心血管疾病患者、孕妇、来例假、存在皮肤破损的人。
刮痧时,不能开空调或电风扇。刮痧当天前后,都不要喝冷饮。刮痧后之后,建议多喝温水,能睡一小会儿最好,如果要洗澡,至少在半小时之后。
刮痧工具可选择厚度适中、边缘钝而圆滑的器具,比如玉石、牛角梳、瓷汤匙。刮痧时,请使用润滑油或橄榄油,凡士林也是不错的选择,千万别用红花油。
手法要谨慎,如果出现头晕、恶心、出冷汗的症状,要及时中止并平卧,症状若无缓解,要及时送医。一般来说,刮痧5~7天之后,才可以进行第二次。
那么日常我们该怎么刮呢?
手拿刮板,刮板前进的方向跟皮肤的角度成45°或者更小,越平刮起来越舒服,不要去铲。要顺着血液循环的方向刮,不得来回刮。每次刮3~5个部位为宜,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半小时。
力道不同也会产生不同效果,轻刺激是“补”,强刺激是“泻”,一般人不知自己体质是实是虚,拿捏不准该补该泻,就保持力道平均,这叫“平补平泻”。第一次刮完等3~5天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
刮痧的手法掌握了,下面学习身体病痛要刮哪儿?
精神不振:百会+太阳
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方法:头部刮痧有三种方法,第一,把梳子由前发际从前向后梳,毛泽东就是这样刮的,早晨一梳脑子就清醒了;第二,由头正中间,向各个方向刮,以百会为中心,全头放松刮;第三,头正中向前刮,头正中向后刮,头两侧太阳穴向后刮。促进头部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有利增强记忆力。
提示:没事就刮一刮或揉一揉,但力度要轻。
颈肩疼痛:风池+肩井
风池穴: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头一低脑后的两个坑就是这个穴位。
肩井穴: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处。
方法:风池从上向下贴着皮肤刮,一直刮到肩井,然后沿着肩膀的方向,由里向外刮,有肉的地方三十下,没肉的地方就二十下。
提示:用手腕调整角度,前臂做移动,带动刮痧板刮拭。
咳嗽气喘:天突+膻中
天突穴:颈前正中线,胸骨中央凹陷处。
膻中穴:胸部正中两乳间。
方法:沿正中一条线,由上向下刮。也可顺着肋间隙刮,用棱角侧着由里向外刮,一般刮十次到二十次,刮得胸部有点潮红就可以了。
提示:乳头乳晕及乳部不明原因肿块禁刮。
消化不好:中脘+天枢
中脘穴: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指宽。天枢穴:脐中旁开2指宽。
方法:腹部肌肉走形是由上向下,血管也是这样走,有人为了减肥由里向外刮,越刮肉越松,腹部的刮拭也应由上向下。
提示:排便功能差就在肚脐以下刮,有些女同志痛经也刮下腹部。
补血养肝:血海+三阴交
血海穴:屈膝,用掌心盖住膝盖骨,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肉最多的地方。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踝关节上4指。
方法:由下肢内侧血海穴一直刮至三阴交穴,由上至下,中间不宜停顿,一次刮完,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形成为止。常刮三阴交能够起到补血养肝的目的。
提示:下肢刮痧先刮外侧,由上向下,再刮后侧(膀胱经的位置),然后再刮内侧。
在家刮痧,出痧以后喝一杯温开水,最好是淡盐水或者淡糖水。
人体在刮痧过程中损失了一些津液,喝盐水和糖水一方面能够补充津液,另一方面还可以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体内废物的排出,从而加强刮痧的功效。刮出痧30分钟内不要洗凉水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