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里胡哨”的OCT报告该怎么看?这2方面要点,先来了解下!

本文由爱眼底之家特约授权中国眼科网信息平台发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须得授权

黄斑,位于眼底的最深处,作为视力最敏锐之处,一旦发生了病变,会严重影响视力,造成视物异常,而常规的眼部检查方法并不能精准地判断病变的部位。

所以,就需要依靠一种高分辨率的检查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进行更深层次的诊断与评估,从检查报告中可以反应出眼睛的问题。

什么是OCT检查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又被称为“眼科CT”。

通过各种组织对超级发光二极管发出长820nm的红外光的反射、吸收及散射能力的不同,对眼底组织成像,从而使组织结构得以清晰分辨。

这项检查可以清楚地检测到

➤ 视网膜组织内部是否有异常物质的积聚(如水肿)。

➤ 视网膜下是否有物质的增加(如硬性渗出)。

➤ 黄斑厚度,是否增厚(水肿),或是变薄(萎缩)。

➤ 脉络膜浅层的改变(如脉络膜新生血管)。

➤ 视网膜表面是否有物质的增加(如黄斑前膜)。

➤ 玻璃体-视网膜的关系(如玻璃体后脱离)。

“花里胡哨”的OCT报告怎么看

我们举个具体的例子,下图是一位病友的OCT检查报告。

1

看视网膜的形态

OCT为纵向切面断层扫描,可以实时显现出视网膜10层结构,将视网膜的空间层次清晰地展现出来。

正常眼底的OCT图像中的凹陷处为黄斑中心凹,此处的视网膜最薄,仅有一层外核层,且外核层在此处最厚。

其中,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不仅可以参与血-视网膜屏障的形成,还能进行遮光、吸光及减低光散射等。

感光器——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可将光转换成电信号。

视锥细胞

负责

精细感觉

空间感觉

色觉

视杆细胞

负责

对比

明暗

运动感觉

黄斑上仅有视锥细胞,视锥细胞提供高分辨率的视觉和色彩感知,所以黄斑部成像最为清晰

异常的OCT影像中,黄斑区或视网膜便会出现隆起、变形、黄斑中心凹厚度降低或完全消失等情况,比如示例中的这部分:

除此之外,还有这些黄斑病变:

黄斑水肿

▲ 黄斑水肿OCT图像示例

视网膜静脉阻塞导致的黄斑水肿

当发生视网膜静脉阻塞时,眼底容易因黄斑缺血导致出现黄斑水肿。视力的高低与黄斑水肿程度有关。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

糖尿病人高血糖状态会使视网膜缺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导致新生血管生成并破坏血-视网膜屏障,增加血管通透性导致毛细血管渗漏,渗漏的液体堆积就形成了水肿。

黄斑变性

▲ 黄斑变性OCT图像示例

随着年龄、不良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黄斑发生了萎缩或代谢异常,导致黄斑发生了结构改变,功能减退。

黄斑裂孔

▲ 假性黄斑裂孔OCT图像示例

当黄斑部发生假性黄斑裂孔时,黄斑中心凹凹陷失去正常轮廓,变得陡峭(红色箭头所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异常,周围神经上皮变厚,可见视网膜前膜附着。(黄色箭头所示)

黄斑出血

▲ 黄斑出血OCT图像示例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等都可能会引起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增生,从而导致黄斑出血。黄斑出血在OCT上的信号强弱与出血的浓密程度以及位置有关。

2

看视网膜的厚度

类似标靶的圆形就是黄斑。

绿色代表正常,黄色代表此处视网膜轻度增厚,而红色则代表显著增厚。

另外,该病友的黄斑中心凹厚度达到388微米(箭头所示)。

一旦OCT检查黄斑中心凹增厚到250微米以上,医生常会建议及时进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等抗VEGF治疗。

此方法能将药物直接送达眼内病变处,提高药物吸收率,每月1针,连续3个月,第1年至少打5针,便可有效消除水肿,减少出血和渗漏,降低黄斑厚度,改善视力。

每次的随访过程中,您也可以通过OCT检查观察到黄斑的变化。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治疗前减低,代表新生血管生成、出血和渗出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若没有及时治疗,长期黄斑水肿使视网膜的内层结构紊乱,后续用药虽然能消退水肿,但视网膜内层结构已经被破坏,视力很难再恢复。

就像地板被水浸泡,如果不及时把它擦干,地板就会一直泡在水里,就会坏掉。

往往,当自我感觉到视力出现了异常时,眼底的视网膜其实早已悄然发生了变化,而OCT检查,就像是为眼健康打开了一扇窗,清晰显现病变位置,及时“扼杀”,协助医生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眼底疾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保持耐心并坚持,遵循医嘱,这样才能早日重见光明。

参考文献:

[1]王育良, 李凯. 眼视光学[M].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

[2]董方田.《眼底病学》(第二版)一书出版[J]. 中华眼科杂志, 2010, 46(11):988-988.

[3]刘祖国, 颜建华. 眼科临床解剖学[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