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镇江的城市山林(3)
★旅游地点:镇江南山风景区之招隐景区
招隐景区的大门是一座牌坊,坊上写着“城市山林”四个字,这是北宋四大书画家之一的米芾真迹。
他和儿子米友仁从襄阳来到镇江,被南山的山水所吸引,在南山生活了四十年,可见他对南山的喜爱。他在南山的石林烟雨里,独创了“米氏云山流派”,采用泼墨法和水墨点染法,把南山山水展现的淋漓尽致。他对南山的景观,总结出来了“城市山林”四个字,诠释了“山中有城,城中有山”。
进入大门,就是一片池塘,它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山水清音池。“山水清音”取自于梁昭明太子萧统“山水有清音,何必丝与竹”诗意。水面2900平方米,池北有一座355平方米小岛,岛上建着轩和亭,东西两侧有清水桥、戴公桥与岸相连。
和畅轩的额书“蓬莱绿屿”,两侧的楹联很有意思:“客中客入画中画,亭外亭看山外山”。轩内摆放着几张桌子和椅子,看样子像是喝茶之类的场所。
友于亭是一座四方亭,两侧有楹联:“涤烦除俗寻真乐,临水登山得至情”。亭名“友于”,那和朋友一起在这里坐坐,也是相当应景儿的了。
池边有一块石碑,上书“张东山”,是隶体。据说张东山的墓址就在池侧,但我们没有看到墓穴。张东山是镇江市近代的著名诗人,与赵醉侯、杨艮斋、徐师竹合称“浮玉四宾”。
沿着池边走到头,旁边有梅岭,应该是春天赏梅的地方。据说梅岭上有梅树一百多株,最珍贵的是一株千年的梅桩,每年都能孕育出上千朵梅花来。这样的规模在一般的景区算是颇为不俗,但对于赏梅专类园来说那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没有赏到梅,我们倒也并不觉得遗憾。
附近还有报春亭,这是一座五角亭,重檐翘角,很古典。一般的亭子都呈偶数,以四方、六角、八角的居多,这里的五角对应了梅花的五瓣。
旁边有“梅占花魁”仿古建筑,两侧有一副对联:“人去春无主,我来梅正花。”不过门锁着,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模样,房子不大,倒是门前的平台颇有些小广场的规模了。
杜鹃园颇有规模,不过现在也不是花季,倒是杜鹃的叶子还算青翠。不远处还有一段休息廊,看着像是新建的。
池塘南端有一条小溪,沿着溪边走到头,这里有一个小潭,潭边建着映山厅。厅内陈设简单,墙上有一些图文资料。
路侧有一座云锦茅屋,估计曾经是哪位名士的隐居之地。当然现在的这间茅屋是后来新建的,只是取个意思罢了。
招隐坊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于1981年重建,坊上有石刻:“宋戴颙高隐处”。据说戴颙是头一个隐居在南山而得名的。所谓招隐,招是指戴颙才华横溢,南朝宋武帝刘裕屡加诏聘。然而戴颙一再婉拒,以隐明志。还有一副对联“读书人去留萧寺,招隐山空忆戴公”,戴公自然是指戴颙,读书人指的却是昭明太子萧统,他在这里隐居十年,至今还留着他读书的地方,谓之“读书台”。
来镇江归隐的隐士始于秦汉,盛于六朝,到东汉末年,焦光曾从河东(今天的山西)来到镇江,隐入焦山,拉开了镇江古代隐士文化的序幕。到了六朝时期,更多的名士入隐镇江,除了戴颙和萧梳,其中最负盛名的还是“山中宰相”陶弘景。
招隐寺初建于山上,由戴颙故宅改建。戴颙只有一女,死后女儿矢志不嫁,便舍宅为寺,取名招隐寺。当年殿宇宏丽,颇负盛名,唐宋以来几经兴废,到清朝咸丰年间,寺庙毁于战火。同治、光绪年间,慧传和尚重建大殿和读书台,但规模已经大不如前。抗战的时候,又遭到日军毁坏。
石刻“春赋”隐于茂林,这字还是米芾写的呢!这两个字写得清瘦挺拔,却又有飘逸之态,在绿树林中仿佛连这字都飘逸了起来。
听泉亭是一座方亭,单檐,旁边有长廊相连,可以抵达芝兰堂。所谓听泉,听的是“虎跑泉”。虽然与杭州虎跑同名,不过这眼泉其实名声不显。芝兰堂是一幢雕梁画栋的建筑,隐在树林中。
选亭离虎跑泉更近,古人听泉喜欢有一点距离感,可能这样的泉声听起来才有音乐的韵律感吧。选亭是为了纪念2002年10月在这里召开的《文选》国际学术研讨会修建的,亭身的平面呈十字形,亭中有一块碑,正面是《选亭记》,背面刻着明朝缪炷的《游润州招隐寺》,由书法家陈燕书写。
虎跑泉被围在方形的池井中,据说水很清冽,可以烹茶,距今已有1580多年历史,是镇江诸泉之首,从水面到泉底将近三米。关于此泉有两则传说,与杭州的虎跑梦泉完全不同。
一说是昭明太子来招隐寺读书,苦于无水可喝,于是他在闲暇时就满山寻找泉眼。有一次他正走在山坡上的时候,有一头猛虎落到了岗下的小山洼里,前爪刨开这里,留下了一个塘儿。在猛虎咆哮离去的时候,塘内就有清泉向外渗出。太子大喜,在泉眼四周砌池蓄泉。另一则传说则是东晋法安禅师初来南山时饮水困难,老虎为他出了这口泉。官方采纳的是后一则传说,明嘉靖年间建亭围栏,改名为万古常清池。“虎跑泉”三个字是明朝崇祯年间的知府程峋所书。
泉下还有一个方形的池子,壁上凿了一个龙头。据说虎跑泉水丰盈的时候,泉水会从龙头里喷出来。
泉旁有石阶可以上行,有一座长方形的亭子,歇山顶,名叫虎跑亭,又称“万古长青亭”,寓意泉水常年清澈见底。
自驾游:镇江南山风景区之招隐景区
10月初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