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铁路扶轮中学回忆 计锐奇
天水铁路扶轮中学回忆 计锐奇
1944年(民国33年)夏天,我随祖父母等一家老小,从沦陷区天津市静海县逃难到天水。因当时我父亲在宝天铁路工程局测量队工作。
我从静海县老家小学转学到了天水。是年秋考入天水扶轮小学五年级。1945年跳班考入天水中学读初中一年级。
1946年(民国35年)夏,天水扶轮中学在天水灵塬坝正式成立,我作为铁路职工子弟转入天水扶轮中学读初中二年级。
这时崔继隆任校长,赵冲匀任班主任。初中三年级为一班,初中二年级为二班。同学们选我为班长。母校位于天水籍河之南(渭河之源),校园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环境十分幽雅。老师都是由各方请来,在教学上很有名望的人士,师资力量很强。
同学们大部分是铁路职工子弟,全部都住校。朝夕相处,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娱乐,互相帮助互相切磋,关系十分融洽。这是一个十分优越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条件。我一直读到天水解放,在兰州进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财经学校。
天水扶轮中学1949年改为天水铁中,1959年西迁至乌鲁木齐,称为乌鲁木齐铁中,1962年称乌鲁木齐铁一中,1966年后称为乌鲁木齐铁三中。
(天水街景的老照片)
这所中学初建时就有了很强的师资队伍。1946年(民国35年),交通部人事处任命崔继隆为天水扶轮中学的首任校长,学校教师大都来自抗战时期的国立五中、国立十中。崔继隆,河北省晋县人,民国初年毕业于湖北武昌高等师范学堂,后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曾在河北正定中学、赵县中学任教员、教务主任,在晋县任教育局局长。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爱国知识分子不愿在沦陷区当亡国奴,他们逃亡到大后方和流亡学生组成国立中学以图教育兴国。晋、冀、鲁各省的师生在天水玉泉观和甘谷县成立国立五中,河南籍的师生在天水东边的清水县成立国立十中。
崔继隆就曾在国立十中任教,后任该校三分校教务主任。抗战胜利后,国立中学解散,部分优秀教师受聘来到天水扶轮中学。他们中有:田海云、吴辑之、谷凤池、王赓襄、禚敬襄、陈前三、尹钟璐、任少安、梁宝琦等。
崔继隆校长深知师资对办学的重要性,他多方设法聘请了薄坚石、王佑铭、赵冲匀、石伯平、胡效韫等学识渊博的教师,并请王佑铭兼教务主任,田海云兼训育主任,吴辑之兼总务主任。这些教师大都在抗战前毕业于华北、京津各著名大学,从事教学多年。
薄坚石早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曾师从章太炎,抗战前在山西大学任教;陈前三出身于世代知识分子家庭,山西大学毕业,古文、书法功底深厚;田海云抗战前曾任保定民生中学校长、保定工业学校校长:禚敬襄曾任天津扶轮学校校长,济南一中、女师教务主任、校长等职;石伯平曾在兰州西北师范学院任教;王赓襄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曾在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等地中学任教,抗战时期来到天水国立五中,天水女中、天水师范担任物理教师;尹钟璐在北京中法大学毕业后曾在烟台中学任教,抗战时期来到国立五中;吴辑之毕业于河南大学,战前在荥阳、新乡、偃师中学任教,抗战时期来西北任国立十中初中部主任,天水师范教务主任。
(天水街景的老照片)
学校还专程从重庆聘请从回国的华侨中学校长张紫薇来校任教。这么多高水平、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汇聚一堂,真是人才济济、名师荟萃。他们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待学生如子女,保证了高质量的教学。
扶轮中学的教务、总务、财务管理工作分别由崔继全、张乃室、任伦青、梁秀如等负责,学生的食宿管理均由工人承当。他们人少事多、勤勤恳恳,廉洁奉公,一丝不苟。
正由于有这样好的学习环境,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勤奋好学的学生,所以每届高中毕业考入高等学府的学子约占50%以上。不论是考入高等学府的还是参军参干的,绝大多数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更不乏佼佼者。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琅琅读书声。早晚自习教室内坐满了学生,复习功课、做作业、朗读语文、英语,互相学习,切磋功课。特别是临近考试前,更是废寝忘食、秉烛夜读。老师经常来教室催促回宿舍休息,同学们还是坚持学习毫不放松,有许多同学到野外僻静的地方学习。老师叫我这个当班长的,要组织好大家复习,不要太累,可是谁也不肯放松。我不但没有阻止大家,反而成了带头人,因此同学们的学习成绩都比较好。
当时学校学的是综合英语,教材比较深,但同学们刻苦学习,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当时给我班教英语的谷老师,给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如演英文短剧,剧名是《美国的南北战争》,由我演 GRANT 将军,由秦又铭同学演LEE将军。通过演英文剧,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又组织同学们到基督教会旁听牧师的英语发音,这都为同学们学好英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天水街景的老照片)
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墙报比赛,我们班由陈天璋同学任编辑,廖有楷同学画报头.而书写就由我用小楷工工整整的写上去。我们班的墙报版面活泼,内容丰富,加上书写工整,每学期都是我们二班第一名。
在赵冲匀老师的带动下,学校编排了曹禺的《雷雨》在解放前的天水这样一个小县城里,一个只有200多师生的普通中学,竟有力量敢于排演《雷雨》,在当时确实是绝无仅有的。导演是赵老师,康醒明饰演周朴园,武钟瑞饰演鲁侍萍,王秀菊饰繁漪、吴琪饰四凤,林家栋饰周萍,金光华饰鲁大海、程效饰周冲、常景春饰鲁贵、景子良和赵中清饰仆人。
赵老师排戏非常耐心,很能深入地启发和诱导,每个演员也都认真努力,所以基本上能够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全剧的主题。
扶轮中学演出话剧《雷雨》,不但在学校的师生中一时传为美谈,而且在社会上也引起一定的反响。素称陇西重镇的天水是甘肃第二大城,当时仅有四开小报《陇南日报》一张,简易电影院一座,小型秦腔班子一个,似乎还从未演出过大型话剧。《雷雨》的排演,无疑是一种新的开拓和尝试,更为重要的是,以此为发端,推动了全校文娱活动健康蓬勃的开展。
学校不仅对主课方面很重视,而且对体育、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也是很重视的。胡效韫老师是教音乐的,造诣很深,从简谱到五线谱,从乐理到发音都认真教课,培养了一批音乐爱好者。她教的都是爱国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到边疆去》、《请给我一枝枪》等等。体育老师梁宝琦毕业于体育专科学校,对球类和田径都有较高水平。在他的教授和指导下,学校的篮球队在天水也很有名望。
各个班级的同学都很重视练习书法,学校把书法作为素质教育来抓,不少同学都能写一手好字,我就是在这一时期初步打下书法基础的。
虽然我只读到高中一年级,但是在这样一所高质量的学校学习以后,基础打得扎实,再加上参军以后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学习锻炼提高,所学知识基本上适应了工作的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笔者深深怀念母校--天水扶轮中学,深深怀念那些培养同学成材的校长和老师们,也深深怀念那些和笔者朝夕相处具有深厚感情的同学们。
(注:此文写于2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