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忆家乡的春联

隆冬已到,春节问至。每年这个时节,就能收到不少对联,多数是以广告为目的的。印刷的很精致,却闻不到墨香。最怀念还是小时候在家,写春联,贴春联的感觉。

在家的那些年,每年都是父亲写春联,我打帮手,农历二十八,或二十九,写春联,除夕上午贴。邻居家的孩子都在外面玩,我却一直守着父亲,直到他写完。开始他把买好的红纸折成条状,用他那把养蜜蜂用的薄薄的刀片裁好,剩下的裁成方的,用来写“福”字,贴在单扇门的中间。边角料用来做一些小条福。从几岁开始,我便找个小本子,记录下来很多春联,也许因为那时候我记忆力极好,所以我会背很多。父亲写春联的时候,他就看着我的那个小本子。除了这个习惯,我还喜欢去读邻居家的春联,到亲戚家读亲戚家的春联,时间久了,我自己也会编出春联来,而且完全可以对仗,也许,那时候就体现在我对文字的热爱上了。

父亲写好的春联,要一幅幅铺开晾干,我便把他写好的春联运到别处,家里的自行车上挂着,面缸上,桌子上,椅子上,被我放满了春联。最后剩下一点红纸,父亲停下来喊我,让我写:“道有”,两个字上下着写,“有”的那一横,借用“道”的走之旁,到今天,我还没有弄懂“道有”什么意思,但是我想应该是满满,丰收的意思吧?

等春联写好晾干,我就负责一幅幅收好。除夕一大早,老妈就做北方人常吃的面汤,做稠一些,多做两碗,为的就是剩下的用来做浆糊贴春联,记忆中,都是我和弟弟贴的比较多。那时候,家里的老房子,一间间的,差不多有十间,养牛一间,放牛草也要一间,每一间房子都是父母辛辛苦苦造起来,他们真不容易。每个门上都要贴,门神,横幅,弟弟负责刷浆糊,我负责贴平。每个门上贴好后,剩下的就是小条福了,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厨房的灶边贴着”小心灯火”,也许这就是古人流传下来的消防知识吧。还有粮仓上贴着:”五谷丰登 “,床上贴着“身体健康”,门口贴着“出门见喜”“春光明媚”,平板车上贴着“日行千里”,连牛槽上也贴着:“牛头兴旺”,最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以前碾粮食用的石滚,青色的石滚贴上“青龙大吉”白石滚贴“白虎大吉”,当时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贴,后来慢慢才理解,过去的人们,对于农业的重视,几乎当作神灵一样来对待,因为人们以此为生,连碾粮食的石滚也被供奉成青龙或白虎。对联贴完后,满院生辉,笼罩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充满了喜庆。

每年,我都希望父亲早点写对联,父亲总是不同意,写好也不让贴的太早,至到除夕的上午,才允许贴,我以为父母 怕对联贴久了到大年初一就不那么红艳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春联一帖,便不会有邻居来家里借东西了,邻居本来要来借个框啊,筛子之类的东西,一看见这家人家贴对联,就掉头就走,不再去借。也有的人家,欠债太多,早早贴了春联,讨债的便不再来讨债了。也许贴了春联,就意味着请了门神在家看管,门神不好冒犯吧?爷爷,父母说,有时候邻居来家里借东西,一帖人家就借不到了,为了邻居方便,才拖到除夕。多年后,我才明白,为什么我的父母总是能和邻里关系处的那么融洽,从贴春联上更理解了爷爷父母的为人。更留恋,那时候的邻里间和谐相处的氛围。

但是也有人家不贴对联,还贴绿对联,或紫色春联的,我不理解绿色和紫色春联的意义,只知道不贴春联,或者贴绿色或紫色春联代表着这家人家在三年内有亲人过世。2008年,爷爷去世了,2010年春节我回老家过年,大年初二回娘家,看见家里的门上光秃秃的,突然间很诧异,但又突然明白过来,原来是爷爷过世不满三年。家里似乎少了那种喜庆的氛围,尽管爷爷活到94岁的高龄,家里还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缅怀他。这种流传下来了习俗,代表了多少对已故家人的怀念,更多的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

在苏州,也贴对联,但是不再像家里那么严肃,贴和不贴都无所谓,不像家乡,成为了一种文化。

我愿意家乡,会始终保持着这种习俗,以致于这种春联文化一直可以延续下去。

曹洁清 2013-1-15 14:39

(0)

相关推荐

  • 父 亲 / 文:吴瑞宗

    ☀ 主编:醉卧蘭亭:欢迎赐稿!本刊栏目:知青岁月||农民工故事|美文诵读|军旅岁月 描写父亲的文字,在古今中外都占有了太多的篇幅,父亲就是一个永远叙述不完的故事,严厉.宽厚.担当.付出,这些故事就像一 ...

  • 父亲的对联和母亲的窗花花

    本文作者:郝虹 小时候一进腊月,母亲就会很忙,除了准备过年吃穿用度之外,还有一项事情年年都要忙很久,那就是给邻居们剪窗花. 母亲剪的八仙窗花 那时候家家都是老式房子,糊窗户时都要贴窗花做装饰.于是左邻 ...

  • 年味儿还是家乡最浓 / 毛雅莉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497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年味儿 ...

  • 记忆中,家乡的年

    记忆中,家乡的年 故乡的年味,是从腊月时就开始浓烈起来的.街头卖春联的店铺铺面,早早就挂满了如荼似火的对联,这些对联在冬日的凉风中飘摆,散发出清鲜墨香.还有年画,在小镇书店里买年画,七八十年代,卖的最 ...

  • 忆童“年”(舒雅娟)

    我的家乡是安徽省西南角的一个小山村,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就忙着制作腊肉腊鱼这些"年味".从腊月二十五一直到过完元宵节,都算过年.然而,这"年味"到底是从哪一刻开始 ...

  • 邂逅楹联——一朵文学艺术百花园中雅俗共赏的奇葩

    千百年来,从封建帝王的金銮殿到庶民百姓的茅草屋,从达官贵人的朱门到市井贫家的白屋,从楼堂亭榭到小摊茅店,从建筑工地到高楼大厦,从小区大门到各家各户,乃至从本土的道教儒教庙观到外来的佛教.基督教的寺宇庙 ...

  • 山乡春联记忆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家乡能写毛笔字且有条件写春联的人不多,我们那里三个自然村二百多户人家,主要靠当教师的父亲一个人写春联.父亲都是白天工作,晚上自己在学校为大家写春联.因为当时学校没有取暖设备,墨 ...

  • 【“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春联,镌刻在新年里的符号/罗凤霜

    腊八一过,浓浓的年味随着游子的陆续返乡也慢慢袭来.农家小院,巷陌人家,杀猪宰鸡,做豆腐,打糍粑,扫扬尘,贴春联--记忆中,勤劳质朴的家乡人总是把一年的收获浓缩在腊八节后置办年货的喜悦中. 大年三十,走 ...

  • 难忘家乡的春节(7)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远离家乡的游子,喜欢在这里聊聊故乡.过往.世间百态,记录平凡人走过的时代.不定期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童谚云:"大寒小寒,明天过年".当西伯利亚 ...

  • 春联更是一场文化仪式

    2020年1期<对联>杂志精彩导读 卷首语 春联,更是一场文化仪式 □张志春 亲爱的读者朋友,当您拿到这期<对联>的时候,春节的脚步便愈来愈近了.浓郁的年味儿四处弥漫开来.这是 ...

  • 散文||岁月留香 年味永存【征文】

    岁月留香  年味永存 杜玉珍||陕西 光阴是岁月里开的一树繁花,记忆的风一吹,暗香浮动,回味绵长,重新捡拾,是怀念,又是重逢. --写在前面 有人说,"你住过的房子,都是你生命中温暖的驿站& ...

  • 除夕:世界上最美的夜晚

    . ( 2021年02月08日   第 07 版) . 在我看来,除夕,是世界上最美的夜晚. 当然,是童年的. 母亲已经把院子和房间打扫干净.父亲在供桌前点香行礼,我和哥跟在后面.大红纸"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