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2019年7月6日,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顷刻间全球的眼光聚焦中国,聚焦良渚,这个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古城遗址的遗产区面积达1433.66公顷,遗址类型包含了城墙、墓葬、祭坛、宫殿、水系、水坝等丰富遗存,历经5000年沧海桑田,它仍被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成为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实证,也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早的城市文明遗迹。
良渚古城遗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申遗成功既是崇高荣誉,也意味着更加重大的责任,我们有责任将这一厚重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考古与保护双轮驱动
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与保护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同步进行的。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现反山大墓遗迹开始,每每发现一处重要遗址,政府都会给予积极配合,发现一个,立马保护一个。
考古人员发掘完墓葬后,会对墓坑进行回填,使其得到妥善保护。政府在附近成立专门的保护机构,为了保护遗址的安全,甚至对附近的整个环境都进行布控。
就这样,考古与保护工作同步推进,对良渚的认识一步步加深,保护工作一步步完善,这才有了后来一个完整的良渚古城遗址。
保护与传承,人人有责
为保护好、传承好良渚古城遗址这一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实施了一系列系统综合保护工程。
在遗址本体保护方面,采取既有利于遗址保护,又有利于遗产展示的技术措施,最低限度地干预原有遗迹现象及其保存条件。如1997年,对横穿遗址宫殿区的104国道进行了南移改道。2016年,又对穿过遗址核心区的祥鹏线,实行了永久封道。
在环境保护方面,通过关停遗址周边石矿企业,逐步恢复湿地景观,推进土地流转等举措,保护和再现了良渚古城遗址水美草丰的历史环境风貌。
在文物保护方面,构建了人防、技防、群防三位一体的立体安防体系。
保护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自觉
如今的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全社会支持保护、参与保护的文化自觉,就连生活在保护区附近的普通人也都有这样的自觉。
村民康宏果在2000年盖房子的时候,发现了良渚玉器,当时有工人想去捡,他立刻制止,并马上报告了文物管理所。为了防止不法分子来盗挖,他甚至将工地的人全部请到自己家里吃饭。
控制消息不外露,严格的遵守文物管理规定,捡到的东西全部上交遗址管理所……这是他小时候在父亲、爷爷辈那里,耳濡目染到的对于良渚文化的保护。
今天,徜徉在宏大的良渚遗址与山水环境之间,流连于良渚博物院的实物展示。我们真切感受到良渚先民所创造的文明伟力,依然感受到这个古老文明的巨大穿透力,正是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使中华文明延续5000年,不断从多元走向一体,承载和滋润了多彩的人类文明。
良渚古城遗址,属于中国,属于世界。
播出时间
《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
《走进良渚(下)》
CCTV4今晚22点
敬请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