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中国承包商的投资“基因”与投建营一体化

小编推荐:

在1月7日,“资本引领下的国际工程承包业——创新·风险·对策”中英专家交流会”结束后,联合主办方之一北京合森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周显峰先生有感于参会研讨所得,遂将自己的感悟、思考、观点形成文字,发给了基业长青。下面小编就将这篇功底深厚的文章推荐给大家。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海外承包商而言,“小额投资拉动总承包”模式的投资逻辑,往往不是投资收益,而是工程承包收益。

但是,客观事实是,投资与承包各有其逻辑,即使中国承包商进行小额投资的逻辑是为了工程承包,那么仍有必要提升和改善投资方面的“基因”:一方面,必须学会站在投资人的视角,在严谨细致尽职调查的基础上,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而不仅仅局限于建设期)的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另一方面,还需要科学设计作为小额股东与总承包商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风险和收益平衡。否则,不仅海外工程承包的固有风险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反而会进一步增加投资风险。

在实践案例中,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融资、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小额投资方式参与建设的巴哈玛度假村项目所遇到的波折,已经为那些已经或即将开始小额投资拉动总承包业务的中国企业决策层提供了有益的前车之鉴。

在上述背景下,吴之昕先生所倡导的投建营一体化,确实是改善和提升中国承包商投资“基因”,突破短期利益局限,实现海外长期可持续发展,确实是一剂良方。

目前,推动投建营一体化模式在实践中发展的动力源主要来自三方面:首先是境外能源与基础设施市场发起方/使用方的客观需求;其次为强化和延伸境外项目信贷风险控制手段的中资银行及中国信保;再次是一小部分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对于探索和发展投建营一体化模式的主力军中国国有企业而言,其所面临的最大障碍恐怕是来自于现有以营业额为主的绩效考核体系。鉴此,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绩效考核体系,那么中国承包商的投资“基因”由于存在先天性不足,其海外投建营一体化的发展实践将始终存在结构性制约因素。

对此,笔者建议我国政府可以考虑以若干已经在投建营一体化方面有过成功探索经验的企业为试点(例如中国化学工程、中信建设、中国电建等),通过调整现有绩效考核体系,帮助这些企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然后通过总结经验并形成最佳实践,在更广的范围内予以推行。

基业长青简介

北京基业长青管理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基业长青”,股票代码:838597),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注于“走出去”人才职业化培训与咨询的知识型企业,致力于帮助客户加强投资、风险、法律、项目管理等领域的核心能力。在立足本土行业实践的同时,基业长青积极整合国际资源,与国际一流机构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凭借国际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国际化的师资团队以及国际主流的方法论,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国际化人才培训、咨询及认证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成为众多项目型组织能力建设的战略合作伙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