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罗隐的这首《西施》,其实是在为西施翻案,很是值得一读

古人大多喜欢把朝代的更替,怪罪于女人身上,认为江山之所以会断送,那都是由于那些女子,并且还把这样的女子比喻成红颜祸水,觉得任何的朝代,在发生了动荡,以及灭亡之后,一些人便都认为是女人在作怪,例如只为著名的有赵飞燕、褒姒、桃花夫人等等,那都是所谓的红颜祸水的女人,一些人把很多的事情都怪罪到了这些女子们的身上,其实这横着 的一种说法,那完全没有根据;如果是一位真正有志向的帝王,那是不可能会被这些事情所牵绊,再说古代的女子也没有这样的女人,说到底还是那些帝王自己没有本事,以至于断送了祖宗的江山,于是只好找一个替罪羊。
那除了上面所介绍的这几位所谓的红颜祸水的女子外,还有一位同样大名鼎鼎的西施,他也同样的被人认为是这种女子,这样的一种说法,完全没有任何的凭据,所以到了唐朝时,著名的诗人罗隐,还专门写了一首诗《西施》,来为西施翻案,并且在这首诗中,否定了红颜祸水这一种说法,肯定了西施的功绩。
《西施》唐代: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罗隐也是属于那种一辈郁郁不得志的人,尽管他非常的有才华,可是每次参加科举考试,次次都是名落孙山,而且他一共是考过了十次,可是在这十次中,没有一次高中过,这也使得诗人内心悲愤不已,还为此写过很多这方面的诗作,以此来讽刺当时的科举制度的不公;另外他其它的一些诗作,也都是有针对性,而且描写的很是深刻,见解独到,所以他的诗作不仅有着文学价值,从某此方面来说,还有着史料价值,读他的诗,便是能够知道当时的社会现象。
这首《西施》尽管表面是在写西施,其实诗人内心还是有所指,明着为西施翻案,但是骨子里却是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在这开篇的两句中,诗人便是描写的很是深刻,直指问题的关键点;家办兴亡,那都是有自己的运数,吴人又为什么要怪罪于西施呢?在这两句中,诗人写得很是深刻,一开始就把问题给抛出来,然后又在诗作中,自己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最后的这两句写得更为深刻,也更加的耐人寻味,要是西施知道怎么灭亡吴国,可是后来的越国它又是怎么灭亡的呢?在这两句中,诗人肯定了西施的功绩,同时也表达出了对于西施的尊敬,这也正是诗人最纯粹的一种表现方式。
其实历来有很多的大文豪都描写过西施,并且都写得极好,但是罗隐的这首《西施》,则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从而也使得此诗,显得别具一格,成为了一首带有讽刺意味,同时又很深刻的经典之作,这也正是诗人最为高明的地方,虽然表面看似在描写西施,但是还是另有所指,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不满,这也正是此诗,最为特别的一个地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