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李晓东先生的《日涉居笔记》之三十五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编者微语
我的微友 李晓东,笔名东方木,江苏省泰州市人,现为江苏省泰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作家。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艳遇”三部曲《青桐时代》《紫檀时代》《白槐时代》,《透明色》,随感录《润玉流翠》。2018年3月,其长篇小说《千雪柏》又出版问世。晓东不仅善写,而且善画,笑称自己画画与写作皆为业余涂鸦,由此让胸中丘壑腾起雾霭烟云、烟火日常泛出灵动生机,便觉日子也变得可亲起来。是的,他的画作少匠气,一派洒然天真,却令观者玩味于心;他的文章清新、朗然,亦如其画,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大概也正是我喜欢并欣赏晓东的画与文的原因。不久前,晓东开始写他的《日涉居笔记》,每发其章,我都读之细品良久,都感其写景语皆为情语,而不由沉醉其中;于是乎征得晓东同意,决定在本公号连载他的《日涉居笔记》。“日涉居”是晓东书斋名,取之于陶潜“园日涉以成趣”之句,诗意也。《日涉居笔记》亦诗意也!晓东之画亦诗意也!现特将晓冬其文与之其画连发于此,以飨诸君。
日涉居笔记
李晓东(东方木)
跳舞也好,唱戏也罢,春天里的凤城人就是喜欢这种自闲自在的慢生活。
约翰·列侬曾经说过:“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因为真正的生活不是奔波、追逐、争夺,而是与灵魂相伴而行的从容、安静和轻松。慢生活不是磨蹭,不是懒惰,不是懈怠,不是消沉,而是让生活的速度回归平稳,变得细致、温晴且有仪式感,这是一种返朴归真的人生意境。
在你最忙碌的时候,偷来罅隙中的一缕闲暇的时光,到天德湖边席地而坐,或漫步水岸,静观流水脉脉,倾听花草的春日私语,让心情平静下来。你也可以隐入凤城的老巷,徐徐而行,品粉墙黛瓦的古色古香,寻觅凤城的胎记或过往。你也可以趋步郊野,看杂草苍莽,呼吸自然的纯粹和亲近,沉淀心绪。你也可以临凤城河岸垂钓,在阳光下抛投,在风雨中下钩,捆着自己钓,钓自己喜欢的鱼。你也可以在热闹的街头,那棵老槐树下,坐于棋摊旁,与陌生人对弈,恍然不知黄昏之将至。你也可以在某个寻常的午后,突然改变人生的方向,订一张电影票,让自己失踪两个小时。你也可以拂去喧嚣,择一茶寮,焚一冉檀香,浅斟一小茶盅,把茶冷眼观红尘,啜茶清心度春秋。你也可以逛逛菜场,从每一个摊位前走过,既能看到活生生的人,又能看到活生生的菜蔬,满满的人间烟火,不常去菜场的人,便不足以大谈人生。你也可以养养花草,一隅花开,半城倾慕,孤独而优雅。你也可以花点时间去健身,珍爱着自己的身体,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组织。你也可以入厨房,亲手做菜,将心思、技艺、火候、调料与食材的天时地利人和进行友好的沟通合作。你还可以依一盏青灯,悦读经典,或诉诸文字,漂涤心灵,以求片刻的安宁和内心的饱满。
在纷繁复杂中,在尘嚣喧哗中,在焦躁不安中,唯有慢生活才能找回最真实的自己。凤城人的慢生活是离不开水的,水滋润着凤城人的一切,水是凤城的灵魂。古语曰,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功坚者又莫胜于水;水不汲汲于富贵,不慽慽于贫贱。
凤城的水是相连相通的,所有的水流都有亲缘关系,就像血脉的流淌和循环。
凤城河张开双臂,将老城区紧紧地揽入怀中。碧水灏淼,迂回曲折,水鸟贴着水面飞翔,河岸芦苇轻摇,芳草萋萋,桃花烂漫,垂柳吻着水面,又有画舫逐波,渔舟唱晚。春天的早晨,水面像隔了层模糊的水气,氤氲弥漫的湿度紧紧粘在浅滩的水草上。河水就像是一面闪着圣辉的云幕,与天上的云一起凝视着古老的凤城。
凤城河的水是温柔而滋润的,水流到哪里,便柔到哪里,润到哪里,丰盈到哪里。漫步于水岸,青芷没膝,杂花追踵,古木参天,怪石卧坡,亭若鸟栖,春天的凤城河湿润了你的心田,丰盈了你的遐思,也温柔了你的情怀。于是,你沿着河岸,或往西而去,一直可以抵达城西,与南官河相遇。或往南逶迤而行,跨过迎春桥,穿过望海楼,便与三水湾隔水相眺。然后,再跨过文峰桥,拐向南便到了三水湾,也可以继续往西走进柳园。
风景一直伴你左右,水一直对你不离不弃。想亲水则去三水湾,那里曲水留香,清纯明澈,昨夜未散的青雾,今晨初缀的露珠,弥散着新鲜的气息。坡上的桃林,朵朵簇簇开得粉艳妖冶;墙外的绿竹,清幽雅致正得人生的佳境;月牙般的石拱桥,俯瞰着淙淙静流清姿难掩;水岸的柳絮,缠着半城情愫半城烟雨。最得意境的还是白羽毛书吧,四面环水,幽静尔雅,是三水湾最温馨的一隅。柳园也是有水的,与凤城河相衔。虽说水域不甚开阔,但南岸栖一长廊,掩于翠柳中,凭栏北望,清风徐来,水波微澜,有南山塔影倒映水中,蔚为壮观。园中挽着一道水泊,泊岸绿阴蔽日,常见水鸟飞掠栖息,夏秋之交,则有碧荷弥池,清凉怡人。西岸还有一亭,形若双翼,立于亭中,四周岑寂无声,甚合“幽人独往来”的意境。
自柳园而西,则有玉带河隔路相望。玉带河是老凤城的内河,其实以前玉带河与凤城河也是相通的。玉带河的河道狭长,形似玉带,亲密地偎依着老城根儿。玉带河向南直通凤城的通扬河,而通扬河又与凤城河相通,折而向西则与西城河,即南官河相连。
凤城就是这样,被水拥抱着,被水滋润着,被水呵护着。老通扬河被誉为凤城的母亲河,河道开阔,两侧挡土墙驳岸整整齐齐,杨柳低垂,婆娑起舞,河水浩荡,有着极佳的视觉效果。尤其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可观“长河落日圆”的壮丽美景。两岸沃土千里,良田万顷,水渠纵横,五谷丰登。老通扬河是当年凤城的水上交通枢纽,河面上万舸争流,穿凤城而过,给凤城人带来了无穷的福祉。“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老通扬河的品质,凤城人依偎在她的怀抱中过着悠闲而丰裕的世俗生活。
说起凤城的水,不得不提及位于凤城城北、通扬运河以南的古稻河。明清时,凤城乃里下河地区农产品集散地,粮行、油坊、栈房等,大多沿稻河而设,自然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市井街区。古稻河呈南北走向,东有草河比肩而流。
稻河人家是老凤城的一道别致的风景线,尽得寻常巷陌的人间烟火之气,演绎着老凤城人缘水而居的风情画卷。凤城风情画派代表人物新明先生以他的灵动而温情的画笔,将古稻河的民风民景、民生民情墨染在宣纸上,挂在了凤城的历史画廊里。与稻河相邻的草河也是凤城的一条古老的河流。稻河之“稻”与草河之“草”竟然如此暗契神合,正是凤城世俗风情的质朴而亲切的写照,是最接地气的市井之物象。
在前几章中,我就多次写到涵东一带的明清古建筑群,但并未更多地涉及草河。其实,没有这条河,明清古建筑群就会黯然失色,是草河让它们鲜活起来。
在我最初的印象中,草河的南端有个闸口,每年春夏之时,河水潮涨,打开闸门,碧浪汹涌而北,涵澹澎湃,水声噌吰,惊涛拍岸,余音不绝。如今的草河似乎失去了往昔的激情和气势,变得温顺起来,脉脉地流淌着,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草河的西岸多为民居,以瓦屋为多,依河而建,参差不齐,显得很破旧。不过,在有雪的冬天,西岸还是颇有趣味的,白雪覆盖在屋脊上,高高低低的,断断续续的,深深浅浅的,晨曦在屋脊上幻出数味橙红,一只小木船泊在岸边,船篷像是一只白绒绒的棉帽子,稀疏着的几株老梅斜出断墙坍壁,染出几抹腊黄。
草河的东岸则趣意盎然。曲曲折折的栏杆顺着曲曲折折的河岸,一直延伸至草河北端的破桥。栏杆并不精致,甚至有些破旧,但结实可靠。高大粗壮的泡桐树倚着栏杆,留下大片的绿阴,于是,你可以在绿阴下,凭栏而闲。栏杆前丛着些杂花,无人照料,却开得自在。也会置着些杂物,比如瘸了一条腿的藤椅,几只坛坛罐罐,一堆刚劈好的柴火,当然也会扔几张小板凳在那儿。清晨或黄昏,在河岸闲走或闲看或闲聊的人最多,有草河一带的老街坊,有路过的人,也有访古探幽的游客,或立或倚,或坐或蹲。
还是因着这条草河,使得寻常的日子烟火苒苒。草河也是活水河,往北穿过破桥,便汇入通扬河了。作为颇有历史感的一条河流,草河从未干涸过,近岸水草嘉茂,铺张着远古的绿意。河里一直有鱼的,也一直有人立于河岸垂钓的。当然,凤城的水又是离不开桥的,水与桥共同成为凤城的标志。据说,老凤城有九寺十三庙三十六个澡堂子七十八口井一百零八座桥。这一百零八座桥大概是真的,因为老凤城双水绕城且城中又遍布河流,桥多也是自然的。
如果说水是凤城的灵魂,那么桥就是凤城的诗意。可以想见,昔日的凤城因为城小河多,桥是怎样的独得世俗之风情,凤城人又是怎样的独领人间之趣味。门巷愔愔,玉箫声绝,碧云隐霞,何处弄明月;小桥流水,稚童探头,桃红满径,家家起炊烟;垂杨亲岸,画舸停桡,槿花篱外,几度寻暗香。
最著名的当属老高桥。该桥始建于明正统三年,时为砖桥;后经王思旻、韩诏等重修,改建为石拱桥;又后,由乡绅仲振履、储之秀、张日旺等捐资兴修如旧。高桥耸立于城南,南北各有三十八级台阶,立于桥上,凤城之景尽收眼底。凤城号称凤凰城,高桥便有着特殊的寓意,从上空往下由南向北俯瞰,凤城很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高桥若凤首,城北的赵公桥似凤尾,东西凤凰墩如凤之双翅。高桥一带人烟稠密,商阜云集,桥下船只往来频繁。在我的印记中,桥南侧的那家卤菜店和开水坊最为出名。凤城人一直以为,由南而北,跨过高桥,算是进了城;由北而南,跨过高桥,就算出了城,到了乡下。
除了老高桥,古稻河上的孙家桥也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桥。不过民国三年,孙家桥坍塌,后由官员和乡绅捐资重建。史载:“孙家桥,旧志未详何代建,今桥石栏刻‘利涉’二字。”春天的时候,桥上的石板略显湿润,上面结着墨绿的青苔,细细的露珠散落在上面,清晨的微光荡漾在桥上。桥两旁是抚摸光滑了的小石柱护体,小桥离水面很近,似乎伸手就可触摸到水面,其实还远得很呢。
除了孙家桥,处于凤城中市河上的税务桥也是不能不提及的一座桥。该桥始建于宋淳熙年间,初名太平桥,明洪武初年重建。桥为砖砌单拱弧形,桥面和台阶皆铺以麻黄石板,桥栏为砖砌。史载,桥北曾建有福善庵,坐北朝南,每日桥上暮鼓晨钟,香火缭绕。平时附近居民家中有了红白喜事,都要到桥上烧香求佛。桥东北侧的桥坡上另有一座茶水炉,茶水炉的东隔壁有个小肉铺,紧接着在拐角口的就是百年老店“税务桥烧饼店”。(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