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抱着“金山银山”,经济总量还不如内蒙古一个县,病有病因
贫瘠的内陆国
一提蒙古,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印象中那里有丰富的矿产和美丽的大草原。
2020上半年,蒙古国赠送我国三万头羊的消息上了热搜,一些网友们这才注意到,原来与我国接壤的还有这么一个国家,这也难怪,毕竟蒙古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存在感实在是太低了。
蒙古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内陆国,位于我国与俄罗斯之间,和其他邻国相比,外蒙古与我国接壤的面积最大,在历史上的联系也最紧密。
清朝时期,外蒙古曾是我国的一部分,在苏俄的控制下宣布独立并加入联合国,成为一个被国际社会认可的独立国家。
蒙古国地广人稀,是全球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有300万左右的人口。
广袤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在外界看来本该生活得无比幸福,可迄今为止,蒙古国仍是一个极度贫穷的国家。
与人们所想象的一样,蒙古国资源的丰富并不亚于内蒙古,但人们依然保留着游牧民族的传统,以放牧为主要生计来源,遍地的牛羊破坏了有限的植被,致使蒙古国的草原面积急剧缩减,沙漠化日趋严重。
难以修复的沙漠化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直接威胁,由于蒙古国土地的耕种面积有限,工业化水平又极其落后。
工农两条路皆走不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口逐年外流,人才大量流失,致使本就匮乏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加上水资源的紧张使这个国家的状况雪上加霜,已然陷落在恶性循环当中。
蒙古国的贫穷令人们感到不解,在全球范围内有诸多国家,它们的地理特征、资源特征都与蒙古国有诸多相似,例如同样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便是靠矿产资源发家。
这些年,澳大利亚在国际上频频亮相,虽然出了不少洋相,澳大利亚的发达与蒙古国的贫穷落后形成了鲜明对比。
让很多人不解的是,蒙古国坐拥珍贵的自然资源,又有着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即便是变卖资源也不至于沦落至如此地步。
像中东一些石油大国,仅靠资源的天然优势就足以成为富裕国家,即便是有样学样也好,依葫芦画瓢也罢,为何内蒙古就不懂得利用自身优势呢?
抱着金山去“要饭”
众所周知,在这个时代,比金钱更重要的是资源,我国内蒙古的资源已然十分丰富,洁白的羊绒、乌黑的煤炭、珍贵的稀土和天然气构成了内蒙的“扬眉吐气”,但是和外蒙比起来,内蒙的这点资源也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外蒙的资源究竟丰富到什么程度呢?用“金山银山”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仅仅是当下已探明的矿产就多达八十余种。
那里有成百上千亿吨的煤炭、几十亿吨的铁、三五千吨的黄金白银和以十亿桶为单位的石油。
这些资源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可遇而可不求的实用原料,但是它们似乎对蒙古国的经济状况起不到半点作用。
这个国家依然贫瘠多难,社会问题频频发生,经济多番崩溃,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过活。
照理说,蒙古国即便无法立即富裕起来,也不应该贫瘠至此,这不符合历史的规律,更不符合地理的规则,然而事实却与之恰恰相反。
2015年,在全球经济萧条的作用下,蒙古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当中,无论是农业、畜牧业、工业还是交通运输业贸易总额较之往年都下滑了不少。
大量人员失业、大量企业倒闭。加上世界大宗矿产品价格的持续低迷,对蒙古国的打击十分沉重。
当时的财政部长甚至公开在电视媒体上表示:政府已经无力承担公务员和军人的薪水。
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则更加艰难,他们已经吃不起面包这样的“奢侈品”,甚至还要从食物上节省下来一部分钱用来购买炉子的燃料取暖。
2015年年底,蒙古国ETT煤炭公司所属的“团结统一”工会主席额尔德尼在记者发布会上严厉谴责企业裁员,他声称这是违反劳动法的行为。
就此行为批判了十多分钟之后,额尔德尼竟然拿出汽油和打火机当众自焚。
虽然最终火势被扑灭,额尔德尼也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此事被记者连番报道之后,依旧引起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
而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更是不可思议,这么一个在经济上严重失败的国家,竟然是坐拥矿产无数、资源得天独厚的蒙古国。
蒙古国之所以没有彻底崩溃,是因为他的邻国也是其最大的“客户”中国及时向他伸出了援手。
2017年,为防止其经济崩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复了55亿美元的贷款给蒙古国。
其中,仅中国就向蒙古国续签了150亿元人民币(约合22亿美元)的本币互换协议,在55亿美元当中占据超过三分之一的份额。
说中国是蒙古国的最大客户国其实并不夸张,参照2017上半年的统计数据,蒙古国整体的对外进出口总额中,仅对华贸易额就占据了68%,其中进口少,出口多,对华进口额占总额的30%左右,出口额则占据总额的90%左右。
无论是数据还是实际情况都显示出,蒙古国在经济上对中国的巨大依赖,但遗憾的是,蒙古国大多数的政界人物却并不拥有这样的远见卓识。
他们始终把相邻的中国与俄国视为“敌人”,反而与相距甚远的美国、日本等国家交好,甘心一再牺牲国家利益,甚至“讨饭求存”,也不愿与中国合作,挖掘其国内的巨大潜力。
治国失败,穷病有“病因”
蒙古国在治国方面显然是失败的,这一点世界人民有目共睹。
政治上,他们延续多党制度,不依据自身国情,一味照搬,造成国内政治混乱,政府首脑连番更替,多党纷争不断,政策朝令夕改,政府没有公信力,人民离心离德,发展日益迟缓。
经济上,奉行“第三邻国”政策,他们“舍近求远”,不与中俄交好,反与美日同谋,提防着“并不存在的敌人”,花费大量成本将资源横跨海陆运往别国,一再牺牲国家的独立性。
俄罗斯并不缺乏资源,且对蒙古的资源没有太大需求,所以,中国是蒙古国在经济上和地缘位置上唯一的“大客户”。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何况在历史上,蒙古国与中国既有亲更相邻,如此优厚的条件之下,他们却不切实际地选择了一条困境做出路,所以形成如今闭塞的局面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蒙古国的首都乌兰巴托容纳着全国近一半的人口,这里贫困程度最低,但发展程度并不高,蒙古国的经济总量甚至还不如内蒙古的一个县,只相当于内蒙古的26分之一。
几年前去过那里的人回到祖国都不禁感叹:一眼看上去,蒙古国的首都与中国的三四线小城市类似!
但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即便是落后地区也在日新月异地改变着曾经落后的面貌,可以预见的是,如果蒙古国长此以往,他们的首都与中国三四线小城市之间也即将拉开一道长长的差距。
很多网友用恨铁不成钢的态度看待这个曾经在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地方,叹一句成吉思汗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的蒙古国竟然没有一位眼光独到、能正确认识自身形势和做出精确判断的政治家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真不知是这个国家的悲哀,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作为曾经的同胞,中国看待蒙古国的眼光总是带有一丝历史的情感。即便如今蒙古国已经倒向了美日,但美日对蒙古国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的实际帮助,更多的是对其独立性的侵害。
而出于邻居之间的感情,我国依然会在其困难的时候向这个国家的人民伸出援手。
早在1956年,中国就开始了向蒙古国的经济技术援助,不仅如此,中国还向蒙古国提供了无偿援助的1.5亿元人民币,用于蒙古国的经济建设。
随后数年,中国陆续向蒙古国提供两笔长期低息贷款,由于蒙古国工业技术的严重缺乏,中国的所有援助项目都采取了“交钥匙”的方法来进行。
建造的工厂、电厂、医院等设施都由中国工人一手包揽,待完工之后把“钥匙”交给蒙古国,他们只需要学会运营和使用就可以了。
2009年以后,中国继续援助蒙古国,向他们提供了价值八百多万元的军事物资用于国内的军事建设。
2020年,就在我国即将收到蒙古国的三万头羊之际,我国已然宣布向蒙古国提供6亿元人民币的无偿援助。
这一年,在全球范围内仍是一个多事之秋,无论是气候和经济环境都对蒙古国的民生有着巨大影响。
通过电视画面可以看到,两国首脑亲切交谈时发自内心的微笑,许多网友都认为,经过这个不寻常的2020,我国与蒙古国的关系正在逐步改善之中。
如果蒙古国能够认清大势,在政治上及时拨乱反正,这对两国来说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毕竟三万头羊对于蒙古国来说,是一笔不小的经济支出,有人算了一笔细账,按照市场价格来说,三万头羊约等于三千万元人民币。
这一次“送羊”,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蒙古国与我国长期交好的诚意。
当时,新闻一出,网络上均是对蒙古国送羊行动的调侃,在很多人看来,这个仍处于畜牧业时代的国家在自身特色的加持之下也有着其可爱之处。
蒙古国这次的“大出血”也算是相对罕见的了,随着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的提升,世界看待中国的眼光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人们在茶余饭后常议论说,蒙古国穷了这么多年,病因就在于政治上的不成熟和经济上的短视。
几次经济危机的打击之下,他们欠着大量外债,国家一穷二白,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如果再不改变,怕是人都跑到别国了。
诚然,没有高端人才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起来的,但政治上的选择正确与否、国内经济繁荣稳定与否,是决定人才是否愿意留下的根本,这是一个循环,区别仅仅在于未来的走向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
虽然蒙古国贫穷的“病因”已经找到了,但它的“病根”却扎得很深,要想彻底拔除,却是一个难以断定的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