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学霸啃老三年成“巨婴”:那些在童年时期患上“富裕病”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数据显示,自2011年春季以来,美国大学总入学人数下降超过14%。在总体下降的趋势下,如果我们继续细分了看,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男性入学率的下降幅度远远高过女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起跟着学霸君来看看吧。

文 | 尚

From 留学全知道

微信号:EduKnow

2015年圣诞节前后,伊桑·库奇(Ethan Couch)这个名字持续出现在美国各大媒体上,#EthanCouch还一度成了推特的热门话题。

然而,和热搜一起从天而降的还有“Affluenza”这个词。

“Affluenza”这个词最早是由美国心理治疗师洁西欧尼尔,在他的专著《金造的贫民窟——富贵的心理》中创造的新词汇。它由affluence(富裕)和influenza(流感)两个词组合而成,一般指:由于出身豪门、从小养尊处优而产生的情绪障碍。

民间俗称“富裕病”。患有这种“病”的孩子通常无法理解自己某些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缺乏责任感、总为自己不良行为找藉口,有时还会吸毒和酗酒。

但谁也未曾想到,“Affluenza”这个词时隔20多年再度进入大众视野,却是作为杀人犯的法律辩护

据此前媒体报道,2013年6月15日晚,时年16岁的Ethan Couch与多名朋友从商店偷窃啤酒喝得酩酊大醉后,又驾驶其父亲公司的小型客货车飙车兜风,导致车辆失控撞向路边行人,并引发连环车祸。

令人震惊的是,车祸发生后,库奇竟然飞扬跋扈,扬言要马上离开。

事故共导致4名路人当场死亡,另有10人受伤,库奇车上的2名朋友至今瘫痪,只能用眨眼同他人交流,所支付的医疗费用已超过100万美元(约合648.8万元人民币)。

此案于同年12月11日在美国德州沃斯堡少年法庭审理,时任法官博伊德(Jean Boyd))称,Ethan Couch被父母宠坏了,不知道自己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还直言他是需要治疗的被告。

最终,Ethan Couch靠“富裕病”这块“免死金牌”,仅仅被判了10年缓刑

然而,侥幸逃过牢狱之灾的他,却永远沦为“富裕病”的牺牲品

毋庸置疑,Ethan Couch是“富裕病”的极端患者,但“年轻破产族”也绝非少数。

美国卡内基基金会(Carnegie Corporation)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在继承15万美元以上财产的子女中,有两成的人放弃了工作,他们大多一事无成,整天耽溺于吃喝玩乐,直到倾家荡产;有的则一生孤独、出现精神问题,或是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图源unsplash

早在17年前,美国小儿科学会(AAP)出版的《About Children》(关于孩子)一书中就已经预言了46个将在21世纪影响美国孩子的关键议题。其中第一个,就是“童年富裕病”(child affluenza)。

典型的“症状”诸如:

“狂热的购物和花钱、物质需求的期望膨胀、对广告的免疫减弱、自我概念依据服装的品牌而定义...”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加速了“富裕病”的“传染”,在这层阴云笼罩下的年轻一代,都难逃消费主义的陷阱。

信用卡的出现可以说为大学生消费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看似欣欣向荣的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事实上却存在着很多问题。

图源unsplash

由于大部分学生尚未经济独立,而他们往往又难抵日益膨胀的消费欲望,使得他们需要透支信用卡来偿还借款,更有甚者的信用卡账单最终成了坏账。

2019年10月,上海银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大学生信用卡坏账偏高,部分发卡行坏账比率甚至已经接近两位数。随着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全国联网,每一笔透支与偿还都将在信用档案上留下记录。

年纪轻轻就负债累累,不是因为这些年轻人没钱,而正是因为他们太爱乱花钱。这样糟糕的负债方式,无疑将带来个人信用危机并对将来就业产生巨大影响。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童年贫穷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面对各种挑战,其中就包括经济障碍,而从小生活条件优越的孩子,天生就有更好的财务未来。

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虽然相较于低收入家庭,富人家庭可以利用财富资源,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经验,但童年时期的富裕远远不能保证成年后的财富成功。甚至,这可能是有害的。

最近,麻省理工亚裔学霸袁乔楚一事再度引发了大家对“巨婴”现象的热议。

袁乔楚

这位MIT学霸至今仍靠着父母的接济“家里蹲”3年。不久前他收到母亲十万美元的生日礼物,却连发35条推特,愤怒指责父母给予他太多的经济支持。

袁乔楚的推特截图

比如,他在其中一条推特中“忿忿不平”地指责其父母的“过度包办”:

“我已经认识到社会生存法则是通过劳动谋生,但是我从来没有做到这一点,我感到无比羞愧。我一直在回避父母就是经济支柱这个事实,我爸因为我要推迟退休,而我妈还给我10万美元生日礼物。他们是在向我提醒这个事实,所以我很愤怒。”

然而,即便意识到了自我“堕落”,却只敢在网络上“讨伐”自己的父母,没法下定决心踏入社会。这种长期的纠结和懦弱暴露了他还是没有能力挣脱这样的关系,因为他没法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害怕进入真实的世界。

很明显,这样的人虽然学业有成,但心理上却远远还没有成年

然而,Ethan Couch又何尝不是一个“巨婴”呢?

当年Ethan Couch的辩护律师为了让他免除牢狱之灾,大费周章找到了心理学家米勒(Dick Miller)出庭作供,指出Ethan Couch家庭条件优越,父母给予了他其他青少年不会有的自由,纵容他的一切行为,故而导致其未能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对于这番说辞,我只想说:“自由”可不背这个锅。怎么裴多菲愿为之抛弃爱情和生命的“自由”在这里就成了某人的“犯罪动因”呢?

顺便再点一首张信哲的《过火》给执迷不悟的Ethan Couch一家:

事实上,无论是袁乔楚的连环推文亦或是米勒为Ethan Couch做的证词,都只是为了给所谓的“富裕病”找补,撕开虚假的外壳,它们恰恰暴露了“放纵式教育”的潜在危害。

作为富裕家庭里一种常见的教育方式,“放纵式教育”往往依靠奖励,甚至是贿赂的方式,来换取孩子的“良好”行为。这类家长为了讨得孩子的欢心,往往有求必应。他们不愿意制定规则,也不提出期望,因此没有规训的基础或需要。

然而,期望和要求对于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一旦缺失,责任感就得不到培养和发展。“没肩膀”的孩子从小习惯了父母替他“擦屁股”,也就永远不会获得自己处理逆境的能力。

而且这些富裕孩子未必真的幸福。

图源unsplash

耶鲁大学教授罗伯·连恩(Robert E.Lane)在1970年提出的“幸福的丧失”研究中发现:当人的需求与供给刚好对等的时候,满足感与愉悦感是最高的;而过多的供给,反而让人比缺乏时更为失落。

事实上,这些“白金小孩”的“满足感”早早被“物质过剩”所剥夺。

阳明大学医学系精神科副教授范佩贞认为:人因为有需求,才愿意努力(赚钱)。而正是这些需求,无论大大小小,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盼头。

但是,深受“富裕病”毒害的孩子,既没有奋斗的目标,又不用承担因为无所事事而遭致的惩罚性后果,他们怎么会有赚钱的动力?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独立生活和工作的他们又怎么能在劳动力市场立足呢?

虽然前后相隔8年,但因为所受的教育方式类似,我们不难从Ethan Couch和袁乔楚身上发现一些共同点:从小在“放纵式教育”中长大的他们,对外界事物总是表现出较差的应对能力、自控力也很低,同时还缺乏健康的人际关系。

图源unsplash

青少年精神病学家Stephen Scott解释说,“一个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拥有他们在物质上所需的一切,但如果他们没有在敏感情绪上得到照顾,他们在上述一系列评价指标上的表现就会较差。”

这里所提到的情绪照顾通常指“育儿敏感性”(Sensitive parenting),它往往与“育儿反应性”(responsive parenting)相辅相成。

其中,“敏感性”指父母对儿童需求信号的敏锐觉察,也就是说孩子需要你的关注与帮助时你是否能很快意识到,而“反应性”则指父母根据儿童所发出的需求信息,恰当而及时地予以满足。

这种养育方式已经被Stephen Scott证实为最有效的养育方式。

不同于“放纵式教育”,“育儿敏锐”的父母常常会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发出互动和并积极响应(包括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这些父母往往在教育中充满热情,持有坚定而不是严厉的态度,并对孩子表现出一贯的兴趣。

这样的育儿方式将大大有助于孩子们发展出强大的情绪调节能力,并建立安全的依恋——带来更稳定的生活,包括财务稳定,从而为孩子未来的财富成功奠定基础。

图源unsplash

孩子是父母一生最大的投资,而投资策略也决定了收益如何。

最近的一项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

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精神病学系教授(兼温尼家庭研究中心主任)--汤姆·奥康纳(Tom O’Connor)博士所做的一项研究,直观地为我们提供了“育儿敏感性”可以为一个家庭带来的直接经济利益。

他发现:敏感的、反应迅速的父母(特别是在儿童早期),不仅可以给儿童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还可以为家庭和社会带来经济效益。

反应能力最强的父母,抚养孩子的平均费用远低于3000美元,而反应能力最弱的父母,抚养孩子的平均费用则超过3万美元,之间的成本差距甚至超过了10倍!

报告中还指出:早期父母的养育质量可以预测大约十年后与健康、教育和福利有关的财务成本。

换句话说,像“放纵式教育”这样的不良养育方式,不仅在儿童健康和福祉方面是“昂贵的”,在实际财务负担方面也是如此。

因为如果一个孩子的破坏性很强,一直惹麻烦,可能会导致父母需要支付损害赔偿金、罚款,甚至减少工作时间或辞职以提供更好的监督。

图源unsplash

相反,在“育儿敏锐”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和成年期后,将拥有更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更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即使他们面临失业或任何其他挑战,他们也会更有弹性,而这些都将有助于他们获得更好的财富成功。

结语:王东平教授的著作《发现母亲》中有这样一句话:“好的家风是人生至宝,不好的家风是人生恶疾。”

图源unsplash

从孩子出生到成年,总共要花10年以上的时间培养,这需要家长看得远,也要耐得住寂寞。种种迹象都表明,家长的教育方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日后的财富成功。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一生最重要的事业,同时,也将是回报最丰厚的投资。

Ref:

https://www.docin.com/p-2368252384.html

https://mp.weixin.qq.com/s/0N9wnKp1nZzLQ-wAcqK0gQ

https://www.urmc.rochester.edu/news/story/return-on-investment-sensitive-parenting-in-childhood-creates-13-fold-cost-savings

https://www.yahoo.com/lifestyle/parenting-style-determines-childs-financial-204230516.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HM6Ly9uZXdzLmdvb2dsZS5jb20v&guce_referrer_sig=AQAAAF5wzhOmPx0H6DO1a1to21vsflnHk5g7lvyDedWx7BtbDPcx1jZ95fGqjvZtxZWdZsCu_nBzjyTh6ONxag4zW4zQ5nMNk_ZixFHMZtUKHhrOizM0oDJm2yQ-vE_5-t8INWb_ci4_mDSONU4RqOXoTVQOEUFl_ilVOtV1kYEoZFZ5

(0)

相关推荐

  • 孩子,你怎么才能相信爸妈是发自内心的爱你?||渡过

    亲子对话栏目征集到一个家长的问题: "家长要怎样做才能让孩子相信家长是完全接纳他了?才能让孩子相信家长是发自内心的爱他们" 无独有偶,渡过社群内很多爸爸妈妈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为什 ...

  • 当我知道女儿重度抑郁症后||渡过

    作者:古月湖  刻骨铭心的记忆 抑郁症,我只是在网上的报道中见过,朦胧的知道有演员明星,有官员,有孩子因为抑郁症而自杀了,隐隐的感觉这种疾病对人的毁灭性很大. 但我从没有想过或有预感,这种疾病会降临到 ...

  • 看孩子脸色的父母们 || 渡过

    渡过社群里有位爸爸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孩子生病之后,TA成了老子,我成了孩子" 这句话一语道出抑郁症孩子的家庭关系. 孩子生病前,父母是孩子的权威,父母是亲子关系的主导者,孩子一 ...

  • 当孩子说“不要对我有任何期待”时 ||渡过

    记得在年初时我写过一篇文章<都是原生家庭的错吗?>那篇文章反响热烈,引起广泛共鸣. 事实上,在一些心理学理论中,很关注精神创伤对现在的影响,认为原生家庭是最终症结.有人说"因为家 ...

  • 我们不教孩子,但是陪玩

    某次好友看我在朋友圈里晒了优美的风景照,发了信息说:"好羡慕你们的生活".我给她发了个笑到哭的表情说:"嗯,俩中年夫妻带仨娃一狗去露营,可真够累的."她大概是脑 ...

  • 【咨询师专栏】华:孩子抑郁了,因为ta无力扮演父母喜欢的听话小孩 || 渡过父母学堂

    "我的孩子一直乖巧懂事上进,为什么忽然抑郁了?" 看到家长提的问题,我想到了我之前咨询过的一个案例. 我的来访者柠檬,女孩,15岁,外表甜美乖巧,从她脸上能够看到孩子本来的善良和纯 ...

  • 如何处理孩子的自卑情结?||渡过

    自卑情结 "自卑"这个词,常常出现在渡过家长群的讨论中,患有情绪障碍的孩子们往往都有敏感自卑的表现: "我家孩子不太容易融进集体,他会有自卑感,觉得与人格格不入,或者不想 ...

  • 2种妈妈很难养出优秀的孩子,幸好我没中招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恨不得把自己所有都给孩子,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可是卢梭在<爱弥儿>中却提到:你了解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孩子痛苦吗?那就是,让他想要什么就有 ...

  • 【咨询师专栏】伊林:孩子生病不愿就医,该怎么劝?|| 渡过父母学堂

    看到家长提的问题,首先让我想到的,为什么就医话题父母不能和孩子敞开心扉说? 这让我想到了几个情境: 1.父母觉得孩子得了神经症性的心理疾病.而孩子认为自己没有病. 2.病中的孩子不接受父母的观点.认为 ...

  • 孩子拒绝与父母沟通,父母怎么做?||渡过

    关于孩子紧锁房门拒绝沟通的问题的确是一个需要仔细思考话题,孩子这一行为背后其实反映了许多内涵.对此,渡过父母学堂将策划3期专题栏目 01期--孩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TA在表达什么? 02期--孩子拒绝 ...

  • 触碰不到的孩子||渡过

    倩倩会毫无理性的向自己最深爱的人大发雷霆,找不到任何线索和理由的,倩倩的情绪变化几乎是爆发性的,从幸福快乐的最高点一下子跌到抑郁悲伤的最低谷. 她自己也不能够理解和接纳这样的情绪变化,这使得她更加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