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篇 论辽金元帝王诗与民族文化融合4
X
图1 赤峰市巴林右旗出土的仰莲纹银杯。
图2 赤峰市巴林右旗出土的柳斗银杯。
(续)
元代帝王诗总体艺术比较成熟,高于辽金其他帝王,但距萧观音、完颜亮之高度甚遥。元代帝王诗或直或曲的都表现有帝王之气象,但很少张扬之势;亦少反映蒙古之民族精神之作,诗风平直,过于温和而文质彬彬,其与蒙古民族刚健强悍的民族性格大不相合。作为蒙古帝王的诗歌创作,不能体现其民族精神,失去独特的民族风格,没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中国古代茫茫诗海之中,是难以超越辽金帝王诗的。
四、辽金元三代帝王诗成就高下的社会原因
从总体诗歌艺术成就来看,辽金元三代帝王诗歌各有特色。辽代帝王诗歌艺术虽粗疏但特色鲜明,金代帝王诗歌艺术较为成熟又有鲜明特色,元代帝王诗歌艺术较为成熟但无明显特色;同时,辽之萧观音、金之海陵王,都是中国文学史上令人关注的优秀诗人,元代帝王却无人踵武增华。所以,元代帝王的诗歌创作不如金,也逊于辽,而金代帝王的诗歌明显高于辽代与元代帝王。辽王朝仅仅据有燕云十六州汉地,金王朝也不过据有淮河以北半个中国之汉地,元王朝则统治着南北中国全部之汉地。辽金元三代,元代帝王学习中原诗歌的艺术条件最为优越,何以元代帝王的诗歌成就不如辽金帝王呢?根本原因在于辽金元帝王对待中原文化的不同态度。
《辽史·宗室传》记:辽太祖立国之初问属臣:“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左右皆举佛,太祖曰:“佛非中国教。”太子耶律倍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即建孔庙,诏太子春秋释奠。”《辽史·后妃传》记:“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俨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辽太祖对中原文化的情有独钟,对历代辽主影响很大,后世辽主承其风气,推行汉法,重用汉臣,好读汉书,渐成风尚。陈衍《辽诗纪事》卷三引《尧山堂外纪》:东丹王在后唐“习举子,每通名刺云:‘乡贡进士黄居难,字乐地。’以拟白居易字乐天也。”《辽史·仪卫志》:大同元年(947),太宗亡晋入梁(今河南开封),身着中原皇帝传统服饰,接受百官朝贺,参照中原封建制度改国号“大辽”,“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契丹国志》卷七:圣宗“好读唐《贞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