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不仅吃过锅盖面,还吃过肴肉和蟹黄汤包,直夸呱呱叫
1977年,香港邵氏电影公司的大李翰祥拍了一部喜剧片《乾隆下江南》,把流传在民间的野史、段子汇入剧本,这个套路非常对当时人的口味,票房取得不俗的成绩。
乾隆皇帝的扮演者刘永,是李翰祥的爱将及干儿子,早在前一年上映的《乾隆皇奇遇记》中,刘永就扮演了乾隆一角,帅气的扮相大受欢迎。李翰祥一看,不能浪费这么好的主题资源,随即执导了多部“乾隆”系列的电影,都由刘永扮演。
在《乾隆下江南》里,乾隆为体察民情,撇开侍卫,假扮成商人,一个人微服出访。他来到扬州,在一座叫“一乐园”的茶园子品尝民间食物,哪知道过去茶园的茶叶都是自己带的,在多嘴店小二的指点下,乾隆只得去街对面茶庄买茶叶。
在店小二用正宗的扬州话声情并茂、沫横飞花的给乾隆上了一堂民间风情介绍后,乾隆品尝了独特的江南风味:肴肉和汤包。
肴肉和汤包,在镇江和扬州的茶园,那是非常出名的招牌了。导演李翰祥用说书人的态度,风趣而技巧地叙谈有关乾隆下江南的轶闻掌故,把民间故事中的雅趣逗乐和民俗方言糅入电影中。
01
1765年的正月十五,乾隆爷卯时一刻(5:15)起床,贴身太监先端来一碗冰糖炖燕窝给皇上漱漱口,开开胃,然后上早点——炒鸡家常菜杂烩热锅一份、燕窝鸭丝一份、羊肉片一份、清蒸鸭子糊猪肉攒盘一份、匙子饽饽红糕、竹节卷小馒首、春笋炒肉一份。
诸如皇帝的吃住行等清宫档案,记录得特别详细,随驾也守卫森严,乾隆要想独自一个人微服私访,大概率不可能吃到诸如三嫂子锅盖面这样的小吃。
由于乾隆爷每天吃过的菜品很多,因此今天有那么多菜都打着乾隆御膳的名头并非空穴来风。肴肉,倒是在乾隆皇帝的早餐菜谱看过类似食物:
这一年二月十七号,皇帝四点四十五起床(寅时三刻),吃过一碗冰糖炖燕窝后,七点(辰时初),开始用早膳。食谱如下:
上世纪60年代,曾在镇江上过学的叶灵凤,用“霜崖”笔名为香港《新晚报》写《霜红室随笔》专栏,他把江南的美食写得生动活泼,令人食指大动。
叶灵凤最喜欢谈镇江、扬州一带的美味,谈肴肉的文章写过好几篇,其中《谈镇江的肴》,写出了老吃客的套路:
镇江著名的“肴”,一般人称为“肴肉”,但在镇江本地人口中,则简单的只称为“肴”。外地人也许不大相信,镇江著名的“肴”,在当地并非当作菜肴,而是当作点心,当作小吃来卖的。
“肴”是论件吃的,吃一件算一件。老茶客要“肴”的时候,总要向堂倌叮嘱一句:多来几件“眼镜儿”,这是猪腿肉的肉眼部分,即广东人所说的“老鼠肉”,切成件后恰好是两个圆圈,看来像是眼镜,因此称为“眼镜儿”,这是蹄肴中之最上品,一碟之中只有一两件。
镇江的“肴”,吃时是要用镇江特产的黑色滴醋,拌以姜丝,蘸着来吃,滋味就显得格外鲜美。
看看,一望就是会吃的行家。
当时淮扬菜的饭店也风行香港,肴肉更是高档酒楼的冷盘必用,叶先生还排队买过从大陆特供的“肴肉罐头”,只是一向嘴刁的他,对这种罐头评价不高。
随着这些江南美食来香港的,还有很多沪上文人的笔墨,他们把对肴肉、蟹黄汤包的思念,化作电影剧本里的桥段,让观众看了发噱,充满向往。
02
刘永的父母和李小龙家里非常熟悉,自幼练武的刘永,在李小龙的电影里也是常见角色。
剑眉星目的他,又有圈内的关系,想不发达都难。后来在邵氏电影公司立足后,拜了大导演李翰祥为干爹,从此走上星光大道。
70年代,香港影坛流行轻松诙谐,不需要太动脑的休闲电影,刘永的“乾隆微服私访”系列大行其道,主演的乾隆皇帝在口碑上不输后来“戏说乾隆”的郑少秋,借着乾隆的热度,他还演过四条眉毛的陆小凤,也是叫好声一片。
进入80年代,香港影视剧开始讲究深度,这时刘永转投了亚视,亚视为了和香港无线对抗,投拍了60集的历史剧《秦始皇》。
这部电视剧绝对是亚视最扛鼎的作品之一,比近期大剧《大秦赋》的豆瓣打分要高出很多。当时亚视精英尽出,很多镜头都是来大陆各地拍摄外景,片中刘永的气质和外形非常符合千古一帝的气魄。
剧中给刘永搭戏的,是当年亚视一线的刘松仁、米雪、冯宝宝、王伟等角,众星捧月般把这部剧撑成名剧,罗嘉良当时还是歌星,一曲“大地在我脚下”,至今都算经典歌曲,刘永从秦始皇的少年一口气演到老年,演技经受了考验。
90年代《秦始皇》在镇江台播出,因为长达60集,镇江台找了两家特约播出单位,才把版权费付了,可想这部剧当时有多牛。
可惜刘永的两次婚姻都很失败,老婆都貌若天仙,但他一次深陷“杀妻案”,另一次离婚案也轰动一时,家庭纠纷的原因就是家暴。
90年代以后,刘永就没什么代表作推出了,但他依然活跃在影视圈,还拿过金马奖。
不过我们的念想,还是乾隆、秦始皇这样的记忆了。
点击分享: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留言。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