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史图录—4(清)
九、清(1644-1911)
文人画占画坛主流,山水画及水墨写意画风行,在董其昌“南北宗论”影响下,画坛流派纷呈。
(一)清初:
“四王” “四僧” “金陵八大家”
△“四王”:
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又称“娄东”四王。受董其昌“崇南抑北"影响,强调文人画、书卷气、天趣,以区别于北宗的行家画,将"为寄""为乐"或"为功""为利"作为判别南北宗的重要尺度。
王时敏是“娄东画派”的奠基人,如沈周于吴门派。王原祁则是娄东派的领袖,如吴门派之文征明。娄东作为一个流派,包括王原祁一众弟子黄鼎、唐岱、华鲲、王敬铭、温仪等,还有族弟王昱、王愫,曾孙王宸、族侄王三锡、王玖、王学浩等,影响及于当代。
58、王时敏(1592-1680),本名王赞虞,字逊之,号烟客,又号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人,大学士王锡爵之孙,翰林编修王衡之子,"四王"第一代人。。
※《虞山惜别图》轴,纸本墨笔,纵134cm,横60cm,故宫博物院藏。
1668年王时敏77岁时为送别福建烟草商戴瑞阳所作,取常熟城郊虞山之景,山石作披麻皴,苔点细密, 皴染细腻,颇具元代黄公望笔意。
※《杜甫诗意图册》纸本,墨笔或设色,纵39cm,横25.5cm,故宫博物院藏。(十二开)
59、王鉴(1598-1677),字元照,一字圆照,号湘碧,又号香庵主,江苏太仓人。
※《远山岗峦图》局部
※《青绿山水图》卷,清,王鉴作,纸本,设色,纵23厘米,横198.7厘米。故宫博物馆藏。
卷尾处,王鉴自题:“余向在董思翁齋頭見趙文敏(孟頫)《鵲華秋色》卷及余家所藏子久(黄公望)《浮嵐遠岫圖》,皆設青綠色,無畫苑習氣。今二卷不知流落何處,時形之夢寐,閑窗息紛,追師兩家筆法而成此圖,雖不敢望古人萬一,庶免近時蹊逕耳。戊戌長夏王鑒。”时清顺治十五年(1658),王鉴61岁。
60、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
※《虞山枫林图》轴,纸本设色,纵146.4、横61.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小楷自题:“戊申小春既望,伊人道长见过虞山看枫叶,枉驾荒斋,述胜游之乐,临行並嘱余图其景,因成此幅奉寄,时长至后三日也。虞山弟王翚。”下钤“王翚之印”。其右为吴伟业行书题七绝一首:“初冬景物未萧条,红叶青山色尚娇。一幅天然图画里,维摩僧寺破山樵。”
※《秋树昏鸦图》轴,清,纸本设色,纵118、横74厘米,故官博物院藏。
自题七言诗并款署:“小阁临溪晚更嘉,绕檐秋树集昏鸦。何时再借西窗榻,相对寒灯细品茶。补唐解元诗。壬辰正月望前二日,耕烟学人王翚。”
※《仿唐寅溪山晴霭图》局部
※《仿黄鹤山人山水轴》
61、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别号石师道人,江苏太仓人,王时敏之孙。
※ 《仿王蒙秋山萧寺图》轴,纸本墨笔,纵96cm,横46.7cm,故宫博物院藏。
自题:“癸未春,行武林道中,因忆黄鹤山樵'萧寺秋山’,舟中成稿未竟,适以公冗而罢。乙酉、丁亥两次扈从仍未脱稿。近在海淀寓直,雨窗多暇遂成此图,方知古人'十日一山,五日一水’之说不虚也。康熙庚寅春仲题。王原祁。”
※《神完气足图》轴,纸本墨笔,纵137.2cm,横71.8cm,故宫博物院藏。
自识:“学董、巨画必须神完气足。然章法不透则气不昌,渲染未化则神不出,非可为浅学者语也。明吉问画于余,特作此图示之。惨淡经营,历有年所,而终未匠心,方知入室之难。明吉勉旃。戊子腊月望日题。王原祁。”
※《卢鸿草堂十志图册》
※《山水图》
62、吴历 (1632-1718),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江南常熟人 ,少时学诗于钱谦益,学画于王鉴、王时敏,康熙二十一年入天主教,继至澳门进耶稣会,前后在嘉定、上海等处传教三十年。
※《陶甫松菊图》
※《寿许青屿山水图轴》
△清初“四僧”:
石涛(元济)、八大山人(朱耷)、髡残(石溪)、弘仁(渐江)。与“四王”同时,都是由明入清的遗民,以绘画寄托亡国之痛,注重感受,抒发性情,不限于临摹,不囿于古法,以鲜明的个性区别于“四王”。
63、石涛(1642-1708),清初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元济、原济等。
※《狂壑晴岚图》轴,纸本设色164.9×55.9cm 南京博物院藏。
局部
题识:掷笔大笑双目空,遮天狂壑晴岚中。苍松交斡势已逼,一伸一曲当前冲。非烟非墨杂还走,吾取吾法夫何穷。骨清气爽去复来,何必拘拘论好丑。不道古人法在肘,古人之法在无偶。以心合心万类齐,以意释意意应剖。千峰万峰如一笔,纵横以意堪成律。浑雄痴老任悠悠,云林飞白称高逸。不明三绝虎头痴,造妙精微胶入漆。天生技术谁值掌,当年李杜风人上。王杨卢骆三唐开,郊寒岛瘦标新赏。无声诗画有心仿,万里羁人空谷响。西斋先生博教,大涤子济并识。
※花卉小品:
《芭蕉图》《水仙图》《梅花图》
※山水小品: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纵42.8厘米,横285.5厘米,纸本墨色,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局部
64、朱耷(1626-1705),原名朱统托,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江西南昌人,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释名传綮,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荷花小鸟图》,纵182厘米,横9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局部
※《二鹰图》纸本水墨,185.4X90cm,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局部
65、髡残(1612-1673),本姓刘,出家后名髡残,字介丘,号石溪、白秃、石道人、石溪道人,残道者等,湖广武陵人,与石涛合称“二石”,后寓居南京牛首山幽栖寺。
※《层岩叠壑图》纸本浅降,纵169cm, 横41.5cm,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雨洗山根图》纸本墨笔,纵103厘米,横59.9厘米。
66、弘仁(1610-1664),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鸥盟。明亡后于福建武夷山出家为僧,字渐江,号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又“新安画派”创始人,和查士标、孙逸、汪之瑞等并称“新安四大家”。
※《西岩松雪图》,立轴,纸本,水墨,192.5×104.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雨余柳色图》纸本墨笔,84.4×45.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黄海松石图》纸本设色,198.7×8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67、查士标 (1615-1698),字二瞻,号梅壑散人、懒老。新安(今安徽歙县、休宁)人,流寓扬州。明末秀才,家富收藏,故精鉴别,擅山水,与孙逸、汪之瑞、弘仁等并称为"新安四家"。
※《山水十开》
△“金陵八家”:
清代前期南京地区绘画流派,代表人物为龚贤、樊坼、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八人,其绘画题材和风。格不尽相同。一说“金陵八家”为陈卓、吴宏、樊圻、邹哲、蔡霖论、李又李、武丹、高岑等。
68、龚贤 (1618—1689),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钟山野老,江苏昆山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市),“金陵八家”之首,明末清初著名画家。
※《山水图》纸本水墨,每开纵15.9、横19.1厘米(12册页选4),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自藏山水册》,12开,作于1668年夏到1669年春,末页有题跋:“此册自戌申初夏发轫,至己酉暮春卒业,留为笥中之藏,勿似米家石出诸袖中,为人攫去也。清凉山下半亩居人龚贤志,计十二幅。”(选六)
※《湖滨草阁图》 82.8cm×218cm 吉林省博物馆藏。
※《山家黄叶图》 旅顺博物馆藏
※《山水图卷》
69、袁江 (1662-1735),字文涛,号岫泉。江苏扬州人,宫廷画家,长于界画,在康雍乾三朝,与其侄子袁耀同为最有名的界画家。
※《阿房宫》局部
※《梁园飞雪图》局部
(二)清中期
△“扬州八怪”: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等,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
70、郑燮 (1693年-1766),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后客居扬州,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墨竹图》
《竹石图》
71、金农 (1687-1763年),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寿道士等,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故自号“三朝老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创扁笔书体,兼楷隶体势,时称“漆书”。
※《牵马图》,纸本设色,48.6×80.1 cm, 南京博物院藏。
局部
※《梅花图》双屏,纸本设色,南京博物院藏129.4×22.2 cm ×2。
局部
※《醉钟馗图》,保利2009春拍成交价380.8万元。
释文:唐吴道子画《趋殿钟馗图》、张渥有《执笏钟馗》、五代牟元德有《钟馗击鬼图》、宋石恪有《钟馗小妹图》、孙知微有《雪 中钟馗》、李公麟有《钟馗嫁妹图》、梁楷有《钟馗策蹇寻梅图》、马和之有《松下读书钟馗》、元王蒙有《寒林钟馗》、明钱谷有《钟老馗移家图》、郭诩有《钟馗杂戏图》、陈洪绶有《钟馗元夕夜游图》,未有画及醉钟馗者。予用禅门米汁和墨吮笔写之,不特御邪拨厉,而其醉容可掬。想见终南进士嬉遨盛世庆幸太平也。昔人于岁终画钟馗小像以献官家,祓除不祥。今则专施之五月五日矣。
款识:辛巳(1761)夏日画呈奉宸院卿鹤亭先生高斋作供,荐举博学宏词杭郡金农记,时年七十又五。
※《梅花图》轴,纸本墨笔,167x98cm,沈阳故宫藏。
72、黄慎(1687-1772),福建宁化人,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家贫学画,凡神仙佛道贩夫走卒均入画眼,康熙间至扬州卖画,人争客之。
※《归舟图》,纸本设色,121.8x61cm,首都博物馆藏。
※《双猫图》,纸本设色,136.8×64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
※《牛背醉归图》,纸本设色,32.1× 32.2厘米,无锡市博物馆藏。
※《听琴图》,绢本设色,164×81.7cm,南京博物院藏
※《和靖爱梅图》,绢本设色,95×110cm,扬州博物馆。
※《商山四皓图》纸本设色,120.2x68.3cm,故宫博物院藏。描绘秦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为避暴秦隐于商山的故事。
本幅自题:“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安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不如贫贱之肆志。乾隆辛巳三秋,写于翠华官舍。宁化七五老人黄慎。”
局部
73、李鱓(1686-1762),鱓,一作鳝,字宗扬,号复堂、懊道人,江苏兴化人。康熙五十年(1711)中举,曾在“南书房行走”五年,为宫廷作画,后任滕县知县,以忤大吏罢归,在扬州卖画,擅花卉虫鸟。
鱓一读为tuó(驼),“神兽”也。又一读shàn(善),李鱓落拓江湖,多次署名为“鳝”,从“神兽”到鳝鱼,似自嘲“两革功名一贬官”的坷坎命运。
※《松藤图》,纸本墨笔,124x62.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梅兰竹图》,纸本墨笔,189.7x63.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松石紫藤图》纸本,242.2x120.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蔷薇芭蕉图轴》229.5.5x52厘米,藏杭州博物馆。
74、罗聘(1733-1799),字遯夫,号两峰,又号衣云、花之寺僧、金牛山人、舟渔父、竹叟、衣云和尚、两峰子、喜道人、师莲老人等。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为金农入室弟子,布衣,好游历,善画鬼,亦善刻印。
※《醉钟馗图》,纸本设色, 57×39 cm,故宫博物院藏。
※《竹石图》纸本墨笔,南京博物院藏。
75、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等,安徽休宁人,寓居扬州。工分隶,善画梅,暮年一目失明,自刻印云:"尚留一目看梅花",后双目俱瞽,乃署款"心观"二字。
※《墨梅》 纸本墨笔
※《青杉书屋》纸本墨笔
※汪士慎书法——
76、李方膺(1695-1755),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等,江苏南通人,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后遭诬告去官,寓南京借园,自号借园主人,常往来扬州卖画。
※《潇湘风竹图》,纸本墨笔,南京博物院藏。
款识: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请看尺幅潇湘竹,满耳丁东万玉空。乾隆十六年写于合肥五柳轩。
※竹梅菊花图欣赏——
77、高翔(1688-1753),字凤岗,号西唐,钱塘人、寓扬州,工篆刻,善画花卉、山水,其"指画”别创一格。
※《弹指阁图》,纸本水墨,132×31.5厘米。
款识:莲界慈云共仰扳,秋风篱落扣禅关。登楼清听市声远,倚槛潜窥鸟梦闲。疏透天光明似水,密遮树色冷如山。东偏更羡行庵地,酒榼诗筒日往还。弹指阁落成作并图,请默夫大兄先生教。山林外臣翔。钤印:高生老、大雅久不作、唯有清贫不负人。
※《梅花图》 88.8×44.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三)晚清
△海上画派
又称"海派"、"沪派",一般指十九世纪中叶(1843年),至廿世纪初期(1927年),一群画家活跃于上海地区,并从事绘画创作的结果与风尚。题材以花鸟最多,其次人物,再次山水、杂项。主要画家有赵之谦、“四任”(任熊、任薰、任颐、任预)、虚谷、吴昌硕、蒲华等。
78、赵之谦 (1829-1884),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与吴昌硕、厉良玉并称“新浙派”三代表,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海派三杰”。
79、虚谷(1823-1896),俗姓朱,名怀仁,僧名虚白,字虚谷,别号紫阳山民、倦鹤,室名觉非庵、古柏草堂、三十七峰草堂。籍新安(今安徽歙县),居广陵(今江苏扬州),与任伯年、蒲华、吴昌硕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
80、任伯年(1840-1895),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浙江山阴人,自幼随父卖画,后从任熊、任薰学画,自居上海卖画,为“四任”中最突出者。
※《芭蕉麻雀》145x39cm(1872)
※《岛佛驴背敲诗》176x47cm(1887)
※《观耕图》32.4x32.3cm
※《焚香告天图》182x95cm
※《春江放鸭》
81、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如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82、蒲华(1839—1911),原名成,字作英,亦作竹英、竹云,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一作胥山外史,斋名九琴十砚斋、芙蓉庵,亦作夫蓉盦、剑胆琴心室、九琴十研楼。浙江嘉兴,科举仅得秀才,从此绝念仕途,携笔砚出游四方,以卖画为生,最后寓居上海。生性嗜酒,疏懒散漫,有“蒲邋遢”的雅号。
△岭南画派
20世纪初由广东籍画家组成,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他们继承传统,融合东洋西洋画法,着重写生,自创一格,影响至今,其第二代代表关山月、黎雄才、卢传远、杨善深等。
83、高剑父(1879-1951),名仑,字剑父,广东番禺人。
84、高奇峰(1889-1933),广东番禺人,名嵡,字奇峰,高剑父之弟。
85、陈树人(1884-1948),广东番禺人,早年随岳父居廉学画,后东渡日本,先后毕业于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京都美术学校绘画科,归国后曾任中国国民党党务部长、广东省政务厅长等职。
(20210823)